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资讯科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火烧 2022-08-30 21:24:34 1106
资讯科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资讯科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何愁教不好?他们自己也会学了.2、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3、教师自己要有文字

资讯科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资讯科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何愁教不好?他们自己也会学了.
2、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
3、教师自己要有文字解读能力,课堂上要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4、要重视教学,培养学生用“我手写我心”.文章不在于技巧,关键在于富有真情实感.
5、掌握一些实用的教学法,多向名家学习,学习他们的课堂教学技能和方法,比如老一辈的教育家一些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特级教师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必由之路。那么,在资讯科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 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交流。所以老师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及研究者”,教师重在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积极探索新知的热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学科中丰富的内容,为学生展示一些新知悬念,让学生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丰富知识和技巧,使学生对这一学科始终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要求学生制作“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环保板报时,我事先制作好了一幅画面生动、颜色鲜艳的作品,让学生欣赏的同时,激发学生:“你们想不想做出这样美丽的板报?”学生自然是羨慕不已、急不可待。我进一步激发学生:“做这幅板报需要哪些知识和操作方法?”让学生明确需要排版,插入艺术字、图片、表格等,我趁势激励学生:你们学完这单元也能编出这样漂亮的板报来。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既唤起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愿,又实现了整个教学过程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
二.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他就会深入地学习,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精选教学软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教学软体。比如,指法练习内容单一、枯燥,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因而用金山打字通中的测试程式“吃苹果”、“打地鼠”等进行单个字母的练习,接着在“青蛙过河”中练习单词的输入,最后在“警察抓小偷”中进行综合测试,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学生不仅练习了指法,也激发了好胜的心理,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2.联络生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联络生活,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情感的前提。教学中,不能侷限于课本知识,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抓住时代的脉搏,引导学生分析和收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扩大眼界,放眼未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得到提升。
如要求学生制作“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环保板报时,我是这样布置的: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的焦点话题。近二三十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水资源状况恶化、土壤资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毒害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等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为了让我们的家园充满绿色、充满希望,现在起你我都来做“绿色使者”,向大家宣传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知识,用绿色的行动,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任务布置下去以后,每个学生都怀着跃跃欲试的心理积极地蒐集资料,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尽所能。
三.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改变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如采用比赛法让学生提高打字速度;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画《草原风光》《荷塘月色》;用比喻法讲解“档案”与“资料夹”;用任务驱动法和协作学习法让学生制作环保板报;用成功体验法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学生介绍自己学习电脑中的高招、窍门、新发现等,以此使学生获得成功感、自豪感,树立自信心。
四.指导学生自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自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使学生快速有效地自学,这是自主学习能力训练的重点。教学中,我注意对自学方法加以指导。例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由于年龄小,让他们独立阅读教材、查阅帮助系统有一定的困难,影响了他们的自学速度,我就教给他们一些小窍门。教材中有些任务的操作步骤多达七、八步,我指导学生先找出重点步骤,对它们进行分析,再放手让学生进行实践。教材中有些例题配有图示,我就引导学生观察图示,找出对应的步骤,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操作要领。
以上几方面,是我在资讯科技教学中的初步尝试。任何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持之以恒,辅之以科学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态度,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资讯科技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资讯科技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里,教师包办的事情要尽量少一些,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要尽量多一些,师生共同融入情境教学中去,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课堂成为师生心灵交融、情感呼应的园地。

例谈如何在资讯科技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资讯科技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摘要] 资讯科技课程本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互动友好、开放的实践环境,非常适合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只要教师善于设计环境,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上机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探索,积极地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利地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 [关键字] 资讯科技 自主性 任务驱动 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以创新为动力的社会。创新是人类进步、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为了创造新型人才,教育必须创新。自主学习是实现创新精神的前提。而资讯科技作为一门为学生更好地适应资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竞争提供支援的课程。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在资讯科技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自主性是指学生自身产生的一种对学习的需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对学习表现出主动积极的态度,表现出良好的注意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在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时,具有创造的积极性。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强调的教学方法是将授练结合,忽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其他课程比较而言,资讯科技课程本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互动友好、开放的实践环境,非常适合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只要教师善于设计环境,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上机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探索,积极地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利地建构学生的知识结构。根据这几年致力于计算机教学的探索、实践和研究,本文拟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探讨资讯科技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确定学习目标,任务驱动教学 目标导学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了解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受新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被同化,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目标导学可以去掉学生学习中的盲目性。一个被蒙上眼睛带入迷宫的人,丧失了择路的自主性,只能任凭别人牵着前进。对待资讯知识的学习也是一样。当老师依次一节一节讲授新知识时,由于学生对一章知识缺乏整体认识,因而只能跟着老师盲目地前进。为了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盲目性,上好每章开头的启始课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去掉了盲目性,其学习的自主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旧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线",是问题提出的表现,是教学目标实现所依托的直观形式。因此教师要设计好每一个任务,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并合理安排,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设定认知冲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出任务之后,教师先不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既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中,有些是以前学过的,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是教师注意在任务中设定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设定一些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思考把问题提来,这时教师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就自然而然建立了对新知识的认识。 三、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任务。 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后,师生讨论,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和自己要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任务完成阶段中,老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当中,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还要主动地全面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共性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提醒和指导。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通过自己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最终解决。学生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老师、同学、书本、软体中的帮助、网上请教,以培养学生获取资讯、鉴别资讯、处理资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资讯科技课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因此,学生要学会"做中学,学

会计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会计做账学习,针对会计行业现状:低端会计众多、大量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并不具备会计做账能力。主要以传统行业工业、商业、广告业为主,加上多行业真账实操学习,掌握会计做账整套技能为目的。培养符合社会企业发展的全能型会计人才。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
摘要:新课程特别强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着重从优化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预习的有效性、注重发挥学生实验作用等方面,阐述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做法与体会。
关键词:化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21世纪的教育有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内容更加注重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重视体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对话,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建立起体现师生交流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模式,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学生终生学习的发展奠定基础。
“自主学习”的教学是指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运用探索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优化。“自主学习”的教学理论建立在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帮助、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之上。因此指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转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教师要更新观念,确立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目的,进行方法指导,以引导学生有效的学习和优化获得知识的过程。
“自主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课堂的全过程,培养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谈谈本人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和做法。
一、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老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求知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培养学习兴趣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1)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实现自主探索性学习。
情境的创设可以是一个魔术,如“烧不坏的手帕”蘸有酒精的手帕点燃后却没有烧坏,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增加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使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是一个问题,如在学习物质的量时我提出问题:“一瓶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呢?”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也就顺利完成了物质的量的教学。
(2)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习化学兴趣
化学是一门至初三才开设的学科,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些初级的化学知识,培养以后学习化学的兴趣。所以,在初中化学授课时,适宜用启发式教育,通过学生自己查询一些相关的资料,来解释一些自然界中的现象。比如,关于“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现象的知识,教师就可以利用这种科普小知识,要求学生去查阅一些课外资料,来解答“为什么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地球大气的臭氧层空洞是怎样形成的?”等一系列的有意义问题。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够触动学生学习化学的良好动机,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3)建立发展性评价,培育学生的成就感
  诚然,兴趣带来成功,兴趣促成成功。但还有更重要的一面是:成功培育兴趣,成功促进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来唤起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发展性评价,尊重和体现个体的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和积极评价,以帮助每个个体认识自我,悦纳自己,挖掘潜能,发展特长,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在这种评价体系中,学生一次次被肯定,成功的体验不断被强化,也就逐渐树立了追求成功的信念。这样,遇上难事就成了他们挑战自己的机会,碰上失败就会当成是需要做出更大努力的鞭策。
二、切实提高预习的有效性,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故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因此,提高预习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1、明确预习的目的和意义。课前预习的目的是在于了解教材各知识点,并初步理解和找到疑难问题以便能在课上注意听讲,有利于达到学得快,理解透彻的目标。实践证明:对比旧模式“上课—反馈”,反观新模式“预习—上课—反馈”,似乎多了一个环节,但它更有利于课堂上精讲,突出重点难点,更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及时练习,当堂巩固,提高学习效益。
2、明确预习的要求。明确了预习的目的之后,应对

如何资讯科技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认识和将外在的知识观念转化为其内部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教育界的一种共识。
因此资讯科技的教学应立足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资讯科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摘要] 资讯科技课程本身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互动友好、开放的实践环境,非常适合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只要教师善于设计环境,善于组织和引导学生,让学生在上机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探索,积极地思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