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选修5综合练习

火烧 2022-04-30 09:43:08 1055
历史选修5综合练习 1.历史必修三(1、2、4、5)单元测验试题及答案越多越好谢谢了一、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有50小题,1-40题每题1分,41-50题

历史选修5综合练习  

1.历史必修三(1、2、4、5)单元测验试题及答案越多越好谢谢了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有50小题,1-40题每题1分,41-50题每题2分,共80分。1、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孔子“克己复礼”中的“礼”,指的是A.上古时候的禅让制 B.东周时候的分封制 C.西周时候的井田制 D.西周时候的等级名分制度3、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A 孟子 B 韩非子 C 荀子 D 孔子 4.现在,我们提倡“以德治国”,而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过“以德治民”的主张。

这说明A.不管时代怎样发展,我们所遵循的道德准则是一致的 B.对传统文化必须绝对地予以肯定或否定 C.对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加以继承 D.“德治”将要取代“法治”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有成。”这带有辩证法思想的观点是下列哪一派别的思想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6、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基是在 A、夏商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7、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以下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有密切关系的有①井田制的崩溃 ②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③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 ④出现了私人讲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8. “民贵君轻”思想的提出者是 A 孔子 B 孟子 C 庄子 D 韩非子w.w.w.k.s.5.u.c.o.m 9、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10、下列言论,属于韩非思想主张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w.w.w.k.s.5.u.c.o.m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11、韩非子的思想得到哪个王朝的重用 A 秦朝 B 宋朝 C 汉朝 D 战国12、在下列诸子百家政治思想中,在封建社会无法真正实现的是A、无为 B、仁政 C、法治 D、兼爱13、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B、儒家思想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14、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w.w.w.k.s.5.u.c.o.m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15、董仲舒所提倡的“三纲”是指 ⑴君为臣纲 ⑵父为子纲 ⑶ 夫为妻纲 ⑷ 母为子纲w.w.w.k.s.5.u.c.o.m A ⑴⑵⑷ B ⑵⑶⑷ C⑴⑵⑶ D ⑴⑶⑷16、道教思想强调“无为”,历史上那个时期曾经以这思想作为政治指导思想 A 秦朝 B 西汉初期 C 东汉 D 宋朝17.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从根本上反映了A.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B.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w.w.w.k.s.5.u.c.o.m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加强D.封建制的确立阻碍了思想文化的进步18、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思想受到哪两种思想的挑战A、佛教、基督教 B、程朱理学、心学w.w.w.k.s.5.u.c.o.m C、佛教、道教 D、道教、心学19、宋代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即A、理学B、心学C、玄学D、伦理学20、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w.w.w.k.s.5.u.c.o.m 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 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D、“天,有形之大者也”21、王阳明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号称A、理学 B、心性学 C、心学 D、理气论22、下列不符合宋代哲学思想发展特点的是A、儒家发展到理学阶段w.w.w.k.s.5.u.c.o.m B、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C、“理” 是第二性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23.明清时期,思想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指w.w.w.k.s.5.u.c.o.m A.理学发展为心学 B.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出现 w.w.w.k.s.5.u.c.o.m C.西学东渐 D.拜金逐利思想盛行24、下列对明朝思想家李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w.w.w.k.s.5.u.c.o.m A、他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 B、他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C、他认为人皆有私 D、他是早期的资产阶级的代表25、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26、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A、黄宗羲、顾炎武、李贽 B、王阳明、黄宗羲、王夫之C、黄宗羲、顾炎武、朱熹 D、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27、明清之际出现思想批判的根本原因是 A 思想界呈现了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w.w.w.k.s.5.u.c.o.m B 程朱理学被确定为科举考试的依据 w.w.w.k.s.5.u.c.o.m C 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D 外来民主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巨大冲击2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中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w.w.w。

2.高一历史第二分册综合测试答案综合测试答案,要准确

第一部分 选择题DBBAADBCACBACADBBCBDCDABDBDBCC第二部分 阅读与分析题31AFBCG32(1)“金字塔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

” (2)政治制度:古代埃及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因为建造巨大的金字塔需要耗费数十万人力和长达20年的时间,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古代,动用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没有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是不可思议的。

科学技术: 建筑技术和科学发展水平高。 金字塔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在没有起重机械、运输工具和精密测量仪器的古代,如何完成这些过程需要掌握一定的物理、数学知识。

思想观念:古代埃及奉行“来世信仰”的观念。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

为法老设置了一个死后依然存在的王室生活场所,这一切都是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33、(1)因为这种数字式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所以、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仁发明的。

阿拉伯人在长期探索、对外交流中,传承了古代希腊文稿和艺术古迹,使这些在基督教时代几乎绝迹的文化成果得以保存,意大利人通过阿拉伯人,才学到了这些古代文化成果。 (2)内涵丰富,不仅包含阿拉伯人固有的部落文化,还包含伊斯兰教文化和外族文化;涉及领域广泛,如天文学、数学、医学、文学等;传播广泛。

3.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填空汇总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填空题汇总答案一 1 禹、夏朝、2 相、卿士、师、候、伯 3 宗法制和 分封制二(一) 1 周武王、2 、有效的统治、分封制 3 土地、人口、功臣、姻亲、殷商降族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 4 周王室 5 楚王问鼎(二) 1 互为表里、分封制2父系家长制、嫡庶 3 嫡长子继承制 4 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 郡县制 第二节 一 100多年的角逐 二 1 皇帝、朕、制、诏、玺、虎符2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历史选修5综合练习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I。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皇帝。九卿。

3 (1)战国、郡县制 (2)郡 36 40 郡守(3县、县令、县长(4)互相配 合又互相牵制、皇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三 1 (1)匈奴,岭南(2)封建经济文化、国家统一、中华民族(3 中央集权制度2 大泽乡 第三节 一 1 汉承秦制。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三公。

中朝。丞相政务机关、外朝。

2尚书省(行政),中书省(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审核政令)。三省 3 内史省中书省、门下省 4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宰相。皇权。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中国古代中央集权。

记得点采纳哦!!。

4.高中历史必修经典例题及详解 每单元一道大题即可 在线等 速度 速度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5.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分别设置了 A.中书省、伊犁将军 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6.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7.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 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8.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9.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为封为定远侯。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①派甘英出使大秦 ②出使大宛、大月之氏 ③任西域都护,管理西域 ④大败被匈奴,使其政权瓦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11.《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做相权加强皇权12.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13.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的文学总集《文选》在唐代备受青睐,宋初仍有“《文选》烂,秀才半”之说。

这一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儒学丧失了独尊地位 B.进士科主考诗赋策论 C.社会上书籍极为匮乏 D.唐朝人喜爱南朝文化14. 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成为“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汉代被称为“火德”,通过“禅让”代汉的曹魏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土德15.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

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两晋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火德16.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17.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8.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19. 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20.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21.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

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

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22.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23.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了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

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 B。.。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