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武王伐纣时间 武王伐纣有八百诸侯响应?史书一字错误,以讹传讹
武王伐纣有八百诸侯响应?史书一字错误,以讹传讹 武王伐纣,历来被看作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正所谓「 ”多道者多助”,共同打响了消灭殷商的牧野之战。 《史记·商本纪》载,「 ”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
武王伐纣有八百诸侯响应?史书一字错误,以讹传讹

武王伐纣,历来被看作是一场正义的战争,正所谓「 ”多道者多助”,共同打响了消灭殷商的牧野之战。 《史记·商本纪》载,「 ”西伯既卒,周武王之东伐,至盟津,诸侯叛殷会周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尔未知天命。乃复归”。 《史记·周本纪》载,「 ”武王即位,……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盟津。……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史记·周本纪》又载,「 ”(武王)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诸侯咸会。 在司马迁笔下,武王伐纣,闻风而来了八百诸侯,后又「 ”诸侯咸会”,乍一听好像场面很大,是一支大兵团,其实不然。 商朝版图,北到今辽宁,南到今湖北,西到今陕西,东到海滨,面积并不大。诸侯国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最低等的男爵封地至少方圆五十里,相当于现在一个中等面积的县,八百诸侯的封地方圆至少五千里,这是不现实的。 再者,早在季历时代,周已经向外扩张;文王时代,「 ”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史记·齐太公世家》)。到了武王时代,天下诸侯已所剩不多,何来八百诸侯? 《尚书·周书》中的《泰誓》载,不过是是西岐(西周)附近的几个诸侯国。《牧誓》交代的更明白,这些诸侯为「 ”西土之人”,为「 ”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 《史记·周本纪》记载:「 ”武王曰:嗟!我有国頉君,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纑、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显然,「 ”八百诸侯”不过是个虚词,有明确记载的只有八个。在古汉语中,「 ”百”有「 ”伯”音。 八伯诸侯跟随武王,后世以讹传讹,写成了八百。 牧野之战,武王派出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史记·周本纪》),在姜子牙的指挥下,成为灭商的主力军。庸、蜀、羌、髳、微、纑、彭、濮,八个诸侯皆为蛮夷戎狄,在灭商的牧野之战中不过是来打酱油的,最多是摇旗呐喊,给武王壮威。 这些诸侯国早已被季历、文王、武王征服,只能听命于西岐。武王伐纣,镐京空虚,如果这些未经教化的蛮夷戎狄趁机在背后捅刀子,周军岂不腹背受敌?
很赞哦! (1069)
相关文章
- 什么是真正的恶人 史书里的「 ”恶人自有恶人磨!”乱世纷纭里那些匪夷所思的真实故事
- 房玄龄之子 房玄龄编纂史书,将东晋4人放一列传,千年后网友:这也太巧了
- 清华简楚居 清华简中发现新的史书,不仅弥补许多历史空白,甚至还将改写历史
- 明武宗之子 揭开史书中的那些“玩笑”:明武宗曾封自己为总兵
-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有历史记录的最早的史书是什么
- 靖难之役 解密大明朝:明朝史书中为何明成祖朱棣会消失
- 貔貅和食铁兽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 宋宁宗赋税 宋宁宗皇后杨氏是怎么当上皇后的?为什么史书对她的评价颇高?
- 封神榜之武王伐纣评价 武王伐纣的内幕:七十万奴隶倒戈只因是战术得当
- 武王伐纣的理由 武王伐纣的历史疑案:关于具体时间的历史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