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败飞将军 飛將軍竟然是畏罪自殺!
飛將軍竟然是畏罪自殺!
天水的李廣墓,更確切地說是李廣衣冠塚,因為這裡並未埋葬李將軍的屍骨。屍骨埋於何地?無人知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曾經使匈奴聞風喪膽的西漢名將,為何最後會落得如此下場?這還得從漢武帝和元狩四年那場戰爭說起。
漢武帝時期,漢朝國力昌盛,一改之前的和親政策,對匈奴大規模用兵,以期控制西域地區。著名的絲綢之路,便開辟於此時。元狩四年,漢武帝派大將軍衛青出擊匈奴。此時,李廣已經六十多歲,並未在出征行列,但他卻一直上書武帝,要求參加遠征。為什麼李廣非要出征呢?因為他想拼一把,在晚年以軍功封侯。漢武帝不勝其煩,只好同意,但私下交代衛青:李廣老了,運氣也不好,千萬別讓他打頭陣!

皇命難違,衛青命令李廣和右將軍趙食其匯合,從側面攻擊匈奴,自己領精兵正面追趕單於。李廣很惱火,但軍令如山,無可奈何。更悲劇的是,他在和右將軍匯合的路上丟了嚮導,迷了路,未能按計劃出擊匈奴,使得大將軍沒能擒住單於。後來,衛青要給漢武帝寫戰鬥總結,派人去問李廣迷路的情況。李廣不回答,衛青火了,派人請他到幕府對答。此時,李廣深感天命不可違,何況自己這把年紀了,不願再面對審判官。到了幕府,他拿刀抹脖子自殺了。
既是畏罪自殺,又是行軍在外,屍骨可能就地埋葬了。當時,李廣的兩個兒子早已死了,小兒子李敢為他報仇,傷了衛青,不久被衛青的侄子霍去病射死。之後,孫兒李陵戰敗投降匈奴,導致李家滅族,名聲也臭了,更沒人去尋找李廣的屍骨。
李廣墓,始建於何時,歷史並無記載。之所以建在天水,是因為這是李將軍的故鄉。李廣墓主要由神道、祭廳、墓塚三部分組成:神道中有漢代石馬,南邊為雌,北邊為雄,據說雌馬是李廣的坐騎;祭廳共三間,裡面有李廣的塑像,背後牆上寫著司馬遷的《史記·李將軍列傳》;墓塚前面有乾隆年間重建「漢將軍李廣墓」和蔣介石題的「漢將軍李廣之墓」兩塊石碑,墓呈圓形,裡面埋葬著一盔、一甲、一靴,墓上長滿青草。
本文來源:曠兮若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