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乾陵的秘密 乾陵里有几百吨宝藏,多次被盗墓贼光顾,为何没人动得了它?

火烧 2023-01-04 19:16:48 1103
乾陵里有几百吨宝藏,多次被盗墓贼光顾,为何没人动得了它? 古代流行厚葬,死后会在墓中放入值钱的财宝,这种做法看似无可厚非,其实埋下巨大隐患,让盗墓贼惦记上了,从而导致死后不得安宁。一般人如此,古代帝王

乾陵里有几百吨宝藏,多次被盗墓贼光顾,为何没人动得了它?  

古代流行厚葬,死后会在墓中放入值钱的财宝,这种做法看似无可厚非,其实埋下巨大隐患,让盗墓贼惦记上了,从而导致死后不得安宁。一般人如此,古代帝王更是如此,哪怕混得再不好的皇帝,陵墓里都会有许多价值连城的陪葬品,让盗墓贼为之疯狂,这也是大多数帝王陵墓未能保存至今的主要原因。

历史上的帝王陵墓至少有几百座,其中一座非常特殊,里面葬着两位皇帝,它就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乾陵。公元683年,乾陵开始动工,负责该工程的是当时的尚书韦待价,结果还没有完工,唐高宗就驾崩了,直至几个月后,唐高宗才被安葬在乾陵。

武则天本为皇后,后来被尊为皇太后,作为女强人的她,不满足于垂帘听政,直接把儿子废黜,自己登基称帝,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打破了“女子不如男”的传统。既然武则天是名副其实的皇帝,绝对有资格为自己建造一座陵墓,但她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与丈夫唐高宗合葬,并且命人立下一块无字碑,功过皆由后人评说。

乾陵的秘密 乾陵里有几百吨宝藏,多次被盗墓贼光顾,为何没人动得了它?

既然乾陵埋了两位大唐皇帝,且当时唐朝处于十分繁荣的阶段,地宫内的陪葬品数量必然非常惊人。据专家推测,乾陵里大约有几百吨宝藏,具体数值无人知晓,有人说两百吨,甚至有人说五百吨,而且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很可能就在乾陵。

《五代史》记载:“宫室宏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朝书画、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钟”指的是钟繇,“王”指的是王羲之,二人的书法造诣都非常高,其作品的价值无可估量,堪称无价之宝,得到一件就足以让人羡慕嫉妒恨。

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了,乾陵依旧保存完好,难道是太神秘,没人清楚它所在的位置吗?当然不是。据史书记载,乾陵曾多次被盗墓贼光顾,有名有姓的盗墓头目就有十几个,其中唐末的黄巢、五代的温滔和民国的孙连仲最为知名,对乾陵的威胁也最大。既然如此,为何乾陵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地理位置特殊,建造非常坚固

皇帝修建陵墓时,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防盗,乾陵采用的是“因山为陵”的方式,把陵墓放在梁山下面,除非找到入口,或者挖空整座山,要不然连陵墓的边都碰不到,更别提挖到宝藏了。另外,其坚固程度令人惊讶,《旧唐书》写道:“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黄巢为养活军队,打起了乾陵的主意,调集四十万士兵,日夜不停地挖掘。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短短数日,黄巢就在梁山旁边挖出一条几十米深的大沟,却没有找墓地入口。黄巢没有放弃,本打算继续挖掘,但唐军逼近长安,黄巢只好收手,带着军队匆忙离去。由此可见,乾陵位置极佳,几十万士兵都空手而归,那些单兵作战或小团队的盗墓团伙更束手无策。

二、每当面临危机,天气会突然大变,如有神助

听起来很荒诞,带有迷信色彩,但事实确实如此。温滔做节度使时,最喜欢挖掘帝王陵,仿佛是唐代帝王陵的克星,把十七座唐陵挖个底朝天,唯独拿乾陵没办法。《考古编》记载:“温韬概发唐陵,独乾陵不可近,近之辄有风雨。”温滔也曾带着大批士兵挖乾陵,但当他动手时,顿时天降异象,飞沙走砾,一向胆大的温滔吓得脸色煞白,赶紧下令撤退。

到了近代,民国军阀孙连仲,听说孙殿英从清东陵里挖出许多宝贝,就效仿孙殿英的做法,带着士兵和大炮来到梁山,准备把乾陵炸开。这一次,孙连仲信心满满,势在必得,但结果很打脸,据说遇到了跟温滔当年一样的异象。乾陵的墓址,是由风水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二人亲自选定的,或许正因如此,才让乾陵安然无恙。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