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虎贲万岁 张恨水 小说 张恨水为什么说“我之吃小说饭,似乎是命中注定的”?
张恨水为什么说“我之吃小说饭,似乎是命中注定的”?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
张恨水为什么说“我之吃小说饭,似乎是命中注定的”?

作者简介:解玺璋,知名评论家、学者、近代史研究者。季我努学社顾问、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从事报刊编辑、图书编辑二十余年,曾获多种全国及北京市文艺评论奖,著有《梁启超传》、《一个人的阅读史》、《喧嚣与寂寞》、《雅俗》等。 其实,直到此时,张恨水对从事什么职业并没有很具体的想法。郝耕仁建议他去报馆做编辑,对他发生过相当的影响,让他动过心,但在进入《皖江报》之前,并不知道哪家报馆可以接受他,他也没为求职去过任何一家报馆、杂志社或出版社。他固然是喜欢小说的,不仅喜欢看,而且喜欢写。 >《皖江报》 >他后来也曾说过“我之吃小说饭,似乎是命中注定的” ,但是,当时他似乎并没想好要做一个小说家,以写小说为生,他甚至认为,靠写小说赚稿费是“活不了命” 的。虽然这样想着,他可是并没有放弃,仍然继续写着并不断投寄给报馆、杂志,他把这种行为归结为“少年人好虚荣” ,为的是满足自己的发表欲。当然,他似乎也期待着有人能慧眼识珠,碰到一位伯乐,发现他这匹千里马。 >张恨水 >民初的上海,被称为“旧派小说的集中地” 。那时,这里不仅有专门刊载小说的杂志,晚清以来的各类报纸以及政治、教育、经济、农业等专门刊物,也喜欢以小说招徕读者,尤其是报纸文艺副刊的出现,更便利了小说的发表。由于报纸的发行量往往比杂志大很多,读者面也相应地扩大了,尤其是稿费制度的建立,不仅使一些脱离了昔日生活轨道,到上海谋生的文人士子、失意政客,多了条生路,而且,他们的文学造诣也在小说写作中得到了发挥。当时上海比较活跃的作家,多属于后来被人称作“鸳鸯蝴蝶派”的这个群体。根据“局内人”范烟桥的说法,他们“以邻近上海的江苏省内两州、两常的人居多。如包天笑、周瘦鹃、范烟桥、程小青、徐卓呆、陆澹庵、江红蕉、程瞻庐、顾明道、郑逸梅等是苏州人;李涵秋、毕倚虹、张秋虫、贡少芹等是扬州人;徐枕亚、吴双热、姚民哀、平襟亚等是常熟人;李定夷、恽铁樵、许指严、吴绮缘等是常州人。 >郑振铎 >因为苏州出的鸳鸯蝴蝶派才子最多,扬州次之,他们在上海活动遂有‘苏帮’‘扬帮’之称”。 因此,郑振铎在《中国新文学大系 文学论争集》的导言中,称上海是“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 。 谢玺璋:《张恨水传》 编辑:浙江大学近现代史硕士生 萧宸轩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很赞哦! (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