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家博物馆近代 中国历史博物馆院长

火烧 2022-09-17 08:31:30 1255
中国历史博物馆院长 1.故宫博物院历任院长 1、易培基 ,( 1928-1933),曾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 2、马衡, ( 1933-1954),浙江鄞县人,西泠印社第二任

中国历史博物馆院长  

1.故宫博物院历任院长

1、易培基 ,( 1928-1933),曾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

2、马衡, ( 1933-1954),浙江鄞县人,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 3、吴仲超, ( 1954-1984),曾任中共华东党校副校长兼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副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助理,故宫博物院院长兼党委第一书记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首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4、张忠培 ,( 1987-1991),祖籍湖南长沙,著名考古学家,吉林大学考古专业的创建者。 5、郑欣淼, ( 2002-2012),提出所谓故宫是个文化整体,是指故宫古建筑与清宫藏品及遗存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其中还包含着历史上与之有关的大量人和事。

6、单霁翔 ,( 2012-至今),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第一个走遍故宫9000多房间的人。 扩展资料: 中国博物馆馆长的任命: 目前国家文物局只有权对直属的两家博物馆有人事任免权。

地方博物馆的馆长均由当地政府任命。国家文物局只是进行业务指导。

2002年,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由文化部管辖的副部级博物馆,由文化部来进行任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北京故宫博物院历任院长 人民网·我国博物馆馆长实行任命制 专业素养引关注。

2.中国历史博物馆简介

国家综合性历史文化艺术博物馆。馆址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

前身是1912年7月成立的北京历史博物馆,1926年定名为国立历

史博物馆,1930年更名为中央研究院北平历史博物馆,1934年4月

改为中央博物馆筹备处北平历史博物馆,1949年仍定名北京历史

博物馆,1959年迁入馆址,并改用今名。现馆藏文物三十余万件

代表性藏品如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彩陶盆、人面鱼纹彩陶盆、镂

空高柄黑陶杯,夏、商、西周、春秋时的铜爵、原始青瓷尊、“

虢季子白”铜盘、蟠螭纹铜 ,战国、秦、汉时的错金银云纹铜犀

尊、“中国大宁”神兽铜镜、击鼓说唱陶俑、绿玻璃碗、彩绣云

纹囊,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甘露元年”青瓷灯、彩绘画像砖

、青瓷仰覆莲花尊,隋、唐、五代的白瓷龙杯、鸡首壶、绿釉陶

俑、三彩骆驼载乐俑、白釉莲瓣座瓷台灯、鎏金观音铜造像,辽

、宁、金、元时期的倪云林设色山水图轴、宋代各名窑瓷器,明

、清时期的瓷器、康熙朝服等。基本陈列为中国通史陈列,不定

期举办如敦煌文物展览、望都汉墓壁画展览等专题展览。出版有

《简明中国历史图册》、《中国古代铜镜》、《中国体育史文物

资料》、《长沙出土漆器图案选》、《河北望都汉墓壁画》、《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等画刊图册。

3.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历史博物馆(名称存在于1958年至1969年、1983年至2003年),是中国的一所重要的博物馆。2003年,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重组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介绍的是200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合并重组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

1912年筹建。1926年10月正式开馆。1929年8月改名为中央研究院北平历史博物馆。1933年4月改为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北平历史博物馆。1945年 8月恢复中央博物院北平历史博物馆旧名。1949年10月改名为北京历史博物馆。1958年8月国家决定建立中国历史博物馆。1959年9月建成,1961年7月1日开放。1969年9月,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合并,改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198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恢复独立建制。2003年2月28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合并中国历史博物馆与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正式挂牌成立。

4.故宫博物院是文物的圣地,历任院长都是谁

故宫博物院历任院长是易培基、马衡、吴仲超、张忠培、郑欣淼、单霁翔。

1、易培基 易培基(1880—1937),1880年2月28日出生,湖南省善化(今长沙市)人。曾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

弟为近代思想家易白沙。 受过良好教育,毕业于湖南方言学堂,曾留学日本。

加入同盟会,参加武昌起义,曾任中华民国副总统黎元洪的秘书。1925年10月,故宫博物院成立,任理事兼文物馆馆长。

1933年,因故宫盗宝案蒙遭冤屈,被迫辞去院长之职,移居天津,转至上海法租界。晚年生活处境凄苦。

1937年9月病故,终年57岁。 2、马衡 马衡(1881~1955),浙江鄞县人,字叔平,别署无咎、凡将斋。

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 早年入读南洋公学(现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曾学习经史、金石诸学。

精于汉魏石经,注重文献研究与实地考察。中国金石学家,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

南洋公学肄业。曾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

1952 年任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持过燕下都遗址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由金石考证向田野发掘过渡有促进之功,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

3、吴仲超 吴仲超(1902年—1984年10月),男,又名兰久、铿,上海南汇大团镇(今划归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曾任中共华东党校副校长兼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副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助理,故宫博物院院长兼党委第一书记等职。

4、张忠培 张忠培(1934年—2017年7月5日),男,汉族,1934年生,祖籍湖南长沙,著名考古学家,吉林大学考古专业的创建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故宫研究院名誉院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2017年7月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5、郑欣淼(郑鑫淼,1975年前用名),1947年10月生,陕西省澄城县人,大专学历(1985年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970年1月加入gcdzg,1970年7月参加工作。

先后在中共澄城县委、渭南市委及陕西省委工作,曾任陕西省委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和陕西省委副秘书长。 2002年9月至2012年1月,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为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2013年9月故宫博物院成立故宫研究院,受聘为院长。

6、单霁翔 单霁翔,男,汉族,1954年7月出生,江苏江宁人。1971年1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gcdzg。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高级建筑师、注册城市规划师。

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级)、故宫博物院院长。 扩展资料: 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

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是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从2014年1月1日起,北京故宫博物院几乎每周一闭馆。

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故宫即紫禁城内。北京故宫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 北京故宫博物院 百度百科。

5.中国历史博物馆

中国历史博物馆(名称存在于1958年至1969年、1983年至2003年),是中国的一所重要的博物馆。

2003年,与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重组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内有河南安阳出土的重达875千克的商代后母戊鼎,是已发现的最重、最大的青铜器、陕西眉县出土的西周盂鼎,有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赏赐贵族盂1709个奴隶的史实。

北京房山出土的元代至顺三年铜铳,是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古的火炮。珍贵的古书画有宋人《大驾卤簿图》卷、宋人摹梁元帝《职贡图》卷、明代的《皇都积胜图》卷和《南都繁会图》卷、清代的乾隆《南巡图》卷、《潞河督运图》卷、《清朝礼器图》册、《鸿雪因缘图》册、《清代学者像传》等。

中国历史博物馆新馆建成后,从全国各地调集了大量的传世和出土文物精品。现有文物藏品30余万件, 其中一级文物2000多件,文物照片10多万张, 图书馆藏专业书籍20多万册。

6.国家博物馆馆长是什么级别

副部长级。

中国国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China)简称国博,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中国文化行政的最高机构。

是国务院的职能部门,在国务院领导下管理全国文化艺术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负责文化、艺术事业的组成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最早的政府部门之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直属单位,所以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属于副部长级。 扩展资料 副部级包括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人大常委以及国家各部副部长等。

中共中央纪委常委,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下属部委行署室和事业单位副职领导人(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和副部级机关正职(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最高人民法院副部级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副部级院长。 各人民团体副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副书记、人大、政府、副省长、省纪委书记,副省级城市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正职领导人(如南京市市长),(特殊规定的副职)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百度百科-中国国家博物馆 百度百科-中国干部级别。

7.中央博物院的历史沿革

1933年,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时任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蔡元培先生倡议创建的国主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落成。

蔡先生亲自兼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在中山门半山园征地12.9公顷,原拟建“人文”、“工艺”、“自然”三大馆,后因时局关系,仅建“人文馆”,即南京博物院大殿。该建筑为仿辽代宫殿式,由民国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经建筑大师梁思成修改。

当时通过收购、拨交、发掘,集中全国第一流珍品约二、三十万件,其中包括绘画中的《历代帝后像》、《唐人明皇幸蜀图》;铜器中的毛公鼎、后母戊鼎等稀世国宝。南京博物院当时为中国唯一一座仿照欧美第一流博物馆建馆的现代综合性大型博物馆,直属当时的教育部领导,北平历史博物馆曾归属于中央博物院的建制而成为分院。

1934年7月,傅氏因中央研究院本职事务太忙而离职,教育部改聘李济继任。李济上任后,着手进行博物院主体建筑的兴建,成立中央博物院建筑委员会,委员长为翁文灏,委员有张道藩、傅汝霖、傅斯年、丁文江、李书华、梁思成、雷震、李济。

在1934年7月26日第一次会议上,公推其中的张道藩、傅斯年、丁文江三位为常务委员,梁思成为专门委员,会议还讨论了征用院址土地的问题。8月4日,筹备处即正式致函南京市政府,拟征收中山门内路北旧旗地为院址。

至1935年4月,市政府正式函复,划定半山园旗地100亩为院址,后又增加93亩。地价、青苗、拆迁诸费共五万多元,由中央研究院补助,于1935年分别拨付。

建筑费由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补助150万元。当时计划建:自然馆1410平方丈,人文馆1320平方丈,工艺馆2000平方丈,公用270平方丈,共计5000平方丈。

建筑工程分三期进行,第一期包括行政办公楼和人文馆等,人文馆暂由三馆共用。1935年4月16日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了征选建筑图案章程,邀请李宗侃、李锦沛、徐敬直、杨廷宝等13位建筑师送设计图参选。

审查委员会由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总干事杭立武、著名建筑师刘敦祯、专门委员梁思成及张道藩、李济等5人组成。经审查,全部图案均不符合章程规定,故决定从各图中选出比较合用、最有修改价值的图案。

用不记名投票的方法,审查委员们一致选出兴业建筑事务所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的图案,报呈教育部备案。院建筑委员会聘请徐敬直为本院建筑师,由他会同专门委员梁思成等修正原图,测量院址,并指导、监督建筑工作。

参选的十多份建筑图案,还于同年10月初在博物院筹备处公开陈列展览。兴建中的国立中央博物院1935年9月6日,在13份竞选设计方案中,兴业建筑事务所建筑师徐敬直所拟建筑图案当选,徐敬直被委任为筹备处建筑师。

徐敬直原设计大殿为清式建筑,经会同梁思成修改成仿辽建筑,陈列室内部为西式建筑样式。[3]为加强对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领导,1936年4月成立了中央博物院第一届理事会并举行第一次会议,由教育部会同中央研究院聘请蔡元培、王世杰、胡适、李书华、秉志、朱家骤、张道藩、翁文灏、李济、傅斯年等13人为理事,公推蔡元培为理事长,傅斯年为秘书长,拟定通过《国立中央博物院理事会议事细则》、《国立中央博物院各馆组织暂行通则》,确定理事会的职责是推举院长,负责审议预决算,监督藏品的保管,为开展学术研究设立各种专门委员会等。

同年11月12日,举行了隆重的建筑工程奠基典礼。蔡元培到南京,主持奠基典礼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蔡元培先生于1940年逝世后,由王世杰任理事长。一期工程完工后的国立中央博物院1936年6月6日,国立中央博物院第一期工程开始动工。

同年11月12日,建筑工程奠基仪式举行。1937年8月,因时局变化,第一期建筑工程完成75%后,被迫停工。

1947年,一期工程按原设计继续进行,至1948年初完工。抗战期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连同所属的文物于1937年底迁离南京,将文物分三路转移到西南各处,经过数处转辗,最终于1940年底驻扎于宜宾李庄,与同在一地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同济大学、中国营造学社、金陵女子大学、北大文科研究所等著名科研教育机构一起成就了李庄抗战文化中心之名。

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文物全部运回南京。日寇占据南京期间,在博物院设有防空总机构,对已完成的部分大加改造,并破坏多处,损失严重。

国家博物馆近代 中国历史博物馆院长

1946年8一12月,在中山门内院部,建筑委员会连续召开了三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修复工程计划。在修复计划决定前,由傅斯年代表建筑委员会,通过谈判,解决了原承包商江裕记问题,得以另行招标复工。

经过公开招标,报价最低且信誉很好的陆根记中标。1946年12月份签订合同后,即行开工,仍按原设计图案进行。

主要项目包括人文馆陈列室、大小讲堂及图书室、理事会及院长办公室、人文馆保存库、研究室等。电气、卫生及消防等附属工程,也以招标的形式进行。

1948年4月,第一期工程及附属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5月29日一6月8日,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与故宫博物院在新落成的博物院陈列室内举办了联合展览,展出商周铜器、汉代文物、民族文物、历代帝后像等,蒋介石、于右任等要员名流出席、参观,观者塞途。

1948。

8.郭沫若当过故宫博物院院长吗

郭沫若没当过故宫博物院院长。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苏联科学院外籍院士。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21年,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gcdzg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扩展资料一、故宫博物馆历任院长 1、院 长:吴仲超(1954年1月—1984年10月) 2、院 长:张忠培(1987年6月—1991年9月) 3、院 长:单霁翔(2012年1月—2019年4月) 二、故宫博物院现任领导 院 长:王旭东(2019年4月—) 党委书记、副院长:都海江(2019年3月—) 常务副院长:李小城(2015年12月—) 副院长:娄玮(2014年1月—) 副院长:任万平(2015年12月—) 纪委书记:朱鸿文(2017年12月—) 副院长:闫宏斌(2018年11月—) 副院长:赵国英(2018年11月—) 参考资料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历任团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郭沫若。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