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动禾黍拼音 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
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
秋天耿
返照入闾巷,忧来与谁语?
旧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
耿,生卒年不详,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宗宝应二年(763)举进士,任T县(今陕西周至)县尉,后入朝任左拾遗,大历十年(775)、十一年(776)间,以左拾遗身份任括图书使往江淮一带。贞元初期为大理司法,贞元年间卒于许州(今河南许昌)司法参军任上。耿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以朴素见长,《全唐诗》录其诗二卷。
起句扣题写秋天的太阳。诗人不是写一样的秋天,而是写斜阳晚照。将近落山的太阳挂在巷口,一种苍凉感油然而生。“返照”指薄暮的阳光,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中的两句诗写了雷同的情形:“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闾”指巷口的大门,“闾巷”泛指古代通俗的室庐小区。
次句承上句写诗人触景生情,忧从中来,然则却没有一小我来倾听诗人的感触,与诗人交流。也就是说没有人能懂得诗人。
三句写在陈旧的道路上已经没有了行人,“无”《千家诗》作“少”,《极玄集》《又玄集》《耿集》《唐文粹》《万首唐人绝句》均作“无”,可见这句诗原作“旧道无人行”,如许才将冷冷清清的情况充裕地示意了出来。通行本将“无”改为“少”,外观上看加倍合理、加倍注重分寸了,实际上却有损诗意的表达。因为诗工资了更好地表达孤寂的情绪,即使有人,也是能够置若罔闻的。

末句写禾黍在秋风中摆荡,实际上暗用了“黍离之悲”的典故。《毛诗・王风・黍离》共三章,以第一章为例:“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一样认为此诗是悲悯周王朝之衰落的,如《毛诗序》说:“《黍离》,闵宗周也。周医生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推翻,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此诗借这个典故,描述了安史之乱后的衰败情景,以及作者的哀悼之情。
诗人平日爱用汗青遗迹为题材来抒发沧桑之感,本诗却使用了人们遍及能见到的社会画面,适可而止地将典故融入实际的生活画面中,从而也极其天然地表达了对汗青兴衰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