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思想家 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 青年时期曾是通缉要犯

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 青年时期曾是通缉要犯
导读:众所周知,衡阳人王夫之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但鲜为人知的是,青年时代的他曾因在衡阳地区组织武装反清被清廷通缉。
王夫之
从张献忠手中救回父亲
1643年,明末农民军首领张献忠从四川向湖南进发,不久便占领衡阳。24岁的王夫之此前正在南昌等候会试,听说张献忠打到老家了,哪里还有心思考功名,于是快马加鞭赶回衡阳。随后他与哥哥王介之携年迈的父母逃到衡阳一座山中避难。
张献忠在长沙拆桂王府建造宫殿,选拔官吏,此时已中举的王氏兄弟正是张献忠物色的人才,但是长期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两人都把张献忠视为贼寇,不肯为他们服务。张献忠一个手下提议把王氏兄弟的父亲王朝聘抓来做人质,张献忠觉得此计可行,便吩咐手下依计行事。
作为明朝功臣之后的王朝聘被抓到“贼军”阵营后誓死不从,准备投缳自尽。王介之准备出面救父,但王夫之考虑到其兄“耿介严厉”,如果由他去很可能会与父亲同归于尽,于是决定自己出面。王夫之为表现自己体残身弱不堪重用,用刀刺破自己的面孔与手腕,血流满面,被人抬着来到张献忠的军营,张献忠最后留下王夫之放走了王朝聘,不久后王夫之在朋友的帮助下也连夜逃离了张献忠的军营。
文人起义最后失败
王夫之从张献忠手中脱身一年后,明都城被李自成攻破,崇祯帝自杀,随后清军入关。忠于明朝的王夫之闻之十分伤心,他决心与挚友管嗣裘等募集义师与明朝官兵协同作战,反击李自成与清军。
经过数年奔波,他们终于招集起一支义军,并于1648年秋在衡阳起义了。因这支军队的领导是些缺乏行伍生活经验的书生,战士是一些未经训练的农民,缺乏给养,孤立无援,失败是从它组织的那天起就决定了的,他们苦撑数月,初冬时节就被清军打败了。
起义失败的直接结果是王夫之从读书人变成了通缉犯,他从此开始了逃亡生涯。兵败后,王夫之不得不偕同管嗣裘等人南奔到广东避难。
反清思想体现在日常
随着时间流逝,清廷大局已定,开始采用怀柔政策,取消了对王夫之的通缉,他才于1675年回到了故乡衡阳,筑起草堂定居下来。
王夫之长时间呆在草堂,轻易不出门。实在要出门,则不管下雨天晴,必定要打一把伞,脚上还要穿上一双木屐,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去吓人,他有自己的道理:头上打伞,表示与清廷不共戴天;足上穿木屐,表示坚决不踏上清朝之地。
王夫之这是在以一种近乎怪僻的方式,与夺了明王朝天下的清廷做着最后的道德抵抗。这是在暴力抵抗失败之后,他在精神上的无奈的最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