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明朝为什么没有好皇帝 明朝北京十四帝,为何只有十三陵?究竟缺少了谁?

火烧 2022-11-16 20:58:48 1042
明朝北京十四帝,为何只有十三陵?究竟缺少了谁? 明朝自开国以来,一共传了16位皇帝。其中,南京两位:明太祖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后来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了北京,一共传了十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永乐、

明朝北京十四帝,为何只有十三陵?究竟缺少了谁?  

明朝自开国以来,一共传了16位皇帝。其中,南京两位:明太祖朱元璋和建文帝朱允炆。后来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了北京,一共传了十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永乐、明仁宗(朱高炽)洪熙、明宣宗(朱瞻基)宣德、明英宗(朱祁镇)正统、明代宗(朱祁钰)景泰、明宪宗(朱见深)成化、明孝宗(朱佑樘)弘治、明武宗(朱厚照)正德、明世宗(朱厚熜)嘉靖、明穆宗(朱载垕)隆庆、明神宗(朱翊钧)万历、明光宗(朱常洛)泰昌、明熹宗(朱由校)天启、明思宗(朱由检)崇祯。

明朝16帝

明朝为什么没有好皇帝 明朝北京十四帝,为何只有十三陵?究竟缺少了谁?

可这北京的十四位皇帝却只有十三座皇帝陵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明十三陵,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那到底是哪位皇帝没被葬入这皇家陵园呢?是亡国之君朱由检吗?难道他在煤山上吊之后,尸体没人管,所以没葬入这皇家陵园?答案不是的,这位亡国之君也被葬入了十三陵。李自成攻破北京后,为安抚百姓,将他与周皇后合葬于田贵妃的妃园寝内,由此成了思陵。其实,没被葬入十三陵的是明朝的第七任皇帝——明代宗朱祁钰。

明代宗朱祁钰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要从他与他哥哥明英宗之间的恩怨讲起。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朱祁钰被拥立为帝,年号景泰,并邀尊英宗为太上皇。后来,朱祁钰粉碎了瓦剌对北京的进攻,瓦剌也就把这位过气的皇帝给放了。英宗被放回来了,自然也就不甘心当一个没权利的太上皇,而且原本为皇储的儿子也被废了,想到这里英宗更是生气。代宗也害怕哥哥英宗复辟,就将他软禁起来了。毕竟这一山不容二虎,这兄弟俩的梁子也就这样结下了。

土木堡之变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代宗病危。这下英宗的机会就来了。在英宗朱祁镇的心腹党羽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的策划下,发动夺门之变,迎英宗朱祁镇复位,改元天顺,废景泰帝朱祁钰为郕王,软禁于西苑。不久之后,朱祁钰就去世了。此时明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并将他生前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捣毁了,把他按亲王礼葬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

英宗死后,他的儿子朱见深即位即明宪宗,他追认他叔叔朱祁钰为皇帝,并且将景泰陵以皇帝之礼重新布置。但即便这样,代宗还是没能进入明十三陵,成为了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个没能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

如果觉得小编写的不好,请多多批评指教,一定多加改正!若觉得写的还可以,欢迎扫描下方的二维码,或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历史新知”,记得转发和点赞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