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用手续是什么意思 聘用制: 如果试用期合格后,正式聘用手续,是事业编制还是合同工?合同工的话怎样才能转正为事业编制?
聘用制: 如果试用期合格后,正式聘用手续,是事业编制还是合同工?合同工的话怎样才能转正为事业编制?
聘用制: 如果试用期合格后,正式聘用手续,是事业编制还是合同工?合同工的话怎样才能转正为事业编制?
事业单位目前都实行的是聘用制,因此,如果在试用期内考核合格,正式办理了聘用手续,则取得了事业编制,已经不再是合同工,但是,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也有期限,到期需要续签聘用合同。
事业单位聘用制,是指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双方聘用关系,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义务的一种人事管理制度。通过实行聘用制,转换事业单位的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必须坚持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和公正、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必须在确定的编制数额和人员结构比例范围内进行。
合同工能转事业编制吗
可以,事业单位正式编制人员的唯一录用条件就是国家公开招考(也就是公务员考试形式)。
编制人员和非编制人员,而且这两种人员都是聘用制的。不存在什么“固定工(其次)合同工(一般)”。所谓编制人员就是具有国家(人事部门)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其基本工资和地方性补助都是财政拨款的,现在要进入编制都要经过公开招考的。非编制人员就是事业单位自行聘用的(包括临时工),就像企业聘用一样,不由财政拨款。聘用制是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事业单位与职工基本人事关系的一种用人制度,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的身份属性通过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确定。事业单位传统的用人制度是职工一旦被调入或分配到其单位,就终身成为该单位的职工。聘用制就是要将传统的用人制度改革成为合同契约式的用人制度;聘任制是事业单位内部具体工作岗位的管理制度,是相对委任制而言的。受聘人拟任工作岗位或职务一般通过竞争取得,确定的形式可以签定聘任合同,也可以签订聘约,或颁发聘书,也可以签订目标责任书。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对某一职工既要通过聘用制确定基本人事关系,又要通过聘任明确具体岗位职务。 聘任制是企业自身的用人制度.人事代理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的人事管理方式,即人事代理机构(指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要求,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代理有关人事管理与人员使用分离。用人单位与被聘用人员只受双方签定的聘用合同的约束。用人单位有充分的用人自主权,而劳动者则享有充分的择业自主权和流动的权利,真正实现了“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合同工转事业编制
答案:常常走在街上就有一种落泪的冲动....
事业编制是正式工吗?合同工怎么去考事业编制?
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
参加笔试还有面试
完全合格者才能成为事业单位编制中(即正式工)
当然就算是编制进单位刚开始也是试用期
试用期满完全合格后才算最终成果
合同工转事业编制的事
答案: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但变幻无常更为美丽。
事业编制和合同工的区别?
1、合同工属于临时招聘性质的,不占用编制,单位对是否继续签约有绝对决定权;
2、事业编制即上报人事局备案,占用编制名额,单位不能独自决定人员去留,需报人事局审批,即相当于说是过去的铁饭碗;
3、合同工所享受的一切福利据合同中商定的条款确定,只要合同没变则待遇不变,受法律所约束;
4、事业编制人员福利待遇由单位拟定后报人事局审批,遇政策调整可相应作出调整,一般包括“一金三险”,即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具体交多少由国家规定。
5、编制就是在编员工,指单位的正式员工,享受正式员工待遇,岗级也相应合同工较高。
问下合同工转事业编制的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主要金融机构纷纷下调今明两年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预期,强调世界经济向下滑行,但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却是另一番景象。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在2007年9月发表的报告指出:“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没有比现在更为可喜的形势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趋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1998~2006年,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翻了一番。受益于初级产品需求增长及其价格上扬,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和财政平衡状况得以改善,首次出现经常专案盈余。
第二,南南合作不断加强。不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在增长,而且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也在快速增长,其贸易额从1995年的5770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1.7万亿美元。2007年,亚非拉三大洲的区域内外经济一体化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使其对外贸易总额超出全球贸易总额的30%。
第三,人均收入大幅增加。2003~2007年,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增长了近30%,而同期内以七国集团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人均GDP仅增长10%。2007年,在143个发展中国家里,预计只有10个国家的人均实际收入会有所减少。1980年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发展中国家的23倍,而到2007年这一差距将缩小为18倍。
第四,发展中国家加速资本输出步伐,导致国际资本流动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传统上,国际资本由北向南流动,而现在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资本的趋势愈益明显。尤其是石油输出国的“石油美元”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贸易盈余”大量流入美国。但吸引和利用发达国家的资金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2006年,全球直接投资高达13060亿美元,其中流入发展中国家的为4480亿美元。2007年,以企业并购为主的直接投资总额约达2万亿美元,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是中国、香港特区、新加坡等。在经济转型国家中,俄罗斯吸引的外资最多。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世界投资前景调查》,2007~2009年,对直接投资最具吸引力的目标是东北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2007年5月8日,日本《经济学人》周刊的一篇文章指出,发达国家剩余资本与发展中国家丰富的廉价劳动力的结合,是导致世界经济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因素。
第五,全球高阶人才流动发生逆转。过去,许多高阶专业人才从发展中国家流向美国等发达国家,而现在这些国家特别是美国正面临“逆向人才流失”,其主要原因是移民政策存在缺陷,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不断改善。据哈佛大学维韦克·瓦德瓦的一项报告,从美国返回印度的高技能人才已有3.5万~6万人。
第六,在国际关系中,“南方因素”愈益突出和重要。发展中国家不仅是发达国家出口和投资的目标市场,也是发达国家获得农矿原料和战略资源不可或缺的重要基地,因此,各大国纷纷密切同发展中国家的全面联络,开展战略性对话。尤其是自2005年以来,西方七国加俄罗斯的八国集团峰会邀请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与会;在2007年海利根达姆峰会上,德国则提议将“八国集团”与“延伸五国”联络起来,使其“8+5”关系定式化。这说明发展中大国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IMF在2006年就曾表示,发展中国家经济大幅增长,是全球整体经济连续第4年增幅超过4%的原因所在。2007年,发展中国家又将取得一个“较好收成”,估计其经济增长率在7%左右,是发达经济体增幅的2倍以上。然而,发展中国家也面临许多挑战,尤其是民生问题。联合国公布的《2007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指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赤贫人口虽从1999年的12.5亿不断减少,但至今仍有9亿多赤贫人口。与此同时,富国向穷国提供的官方发展援助逐步下降。49个最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缓慢,对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的拉动,主要是依靠发展中国家中的新兴市场或新兴市场经济体。2007年10月19日IMF发表的《地区经济展望:亚洲和太平洋》报告指出,受良好经济基本面的支撑,新兴市场经济体较好地应对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市场动荡,现在世界经济正越来越多依赖于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经济表现。目前,大约有40多个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型国家称得上新兴市场经济体,它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大。德意志资产管理副总裁温杜安指出,自2002年起,全球新兴市场的GDP呈现跳跃式增长,2004年是8.19万亿美元,2005年升至9.33万亿美元,2006年超过10万亿美元。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新兴市场或新兴市场经济体承担起了推动世界经济前进的重任。
IMF预测,2007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高达9.8%,中国和印度两国是全球经济发展的佼佼者。有西方学者指出,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不在于它是否能以迅猛的速度增长,而在于它能否换一种方式增长。这种方式就是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印度的经济亦表现不凡。截至2007年3月的上一财政年度,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为9.4%,印度总理府经济咨询委员会发表的《2007财年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7年财政年度印度经济增长率为9%。到2007年4月25日,印度已首次进入万亿美元经济体行列,经济规模扩张了一倍以上。印度中央银行披露,2007年10月,印度的外汇储备已达2610亿美元,取代韩国,跃居全球第五。印度经济持续好转,主要原因是印度政府不遗余力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国内消费需求旺盛;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积极利用侨资与外资,等等。特别是在全球外包市场上印度处于引领地位,根据XMG咨询公司公布的研究报告,2007年全球外包市场总值将超过2970亿美元,其中印度约占11.5%,中国为4.4%。
2006年和2007年,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增长率高达8%。同时,亚洲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很快,南亚七国在2005~2006财政年度的GDP平均增长8.1%,高于整个亚洲7.6%的平均增长率。预计在2006~2007财政年度,南亚七国的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8.2%。西亚地区依靠原油出口,在过去5年积累了1.5万亿美元,这些“石油美元”大部分用于进口和国内发展,促使经济发展的多样化。2006年西亚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为5.7%,2007年估计为5.9%。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研究报告,2000~2005年中亚国家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0%,2006年为12.4%,2007年估计为10.3%。这主要得益于其油气工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外投资的增加;金融信贷政策的不断完善。
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条件积极利用外资、出口商品需求强劲增长及价格上扬、主动加强区域内外合作、一些国家对非洲减免债务和增加援助等,使其经济出现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2003~2006年,非洲年均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1%、5.1%、5.4%和5.8%。IMF预测,2007年非洲仍可取得5.7%的经济增长率。但是,非洲要实现联合国确定的到2015年其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今后几年其经济年均增长率必须在7%以上。
近年来,拉丁美洲的经济表现虽不及亚洲和非洲,但其经济形势平稳、波动幅度不大。自2003年以来,拉美在稳定的巨集观经济形势下,加大了政府财政投入;区内双边与多边加强了经济整合力度;进出口贸易活跃,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的失衡状况得以扭转,失业率有所下降,从而使拉美经济“稳中有进”。2006年,拉美的GDP增长率为5.3%,人均GDP增长率为3.8%。据IMF和拉美经委会的预测,2007年拉美经济增幅约5%,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水平。

事业单位签聘用合同,是否还是事业编制?
根据你所说。你是考进去的,说明你是该单位的事业编制人员。为什么有些签有些不签,这个只是一些做法不同而已,因为很多考上事业编制的人,看到其他更好的地方招考了,又放弃现在的工作,考到其他地方去了,这样他们又得招人,为了单位工作的稳定性及连续性,有些单位就和新考进工作人员签订合同,以制约他们“跳槽”。
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是事业编制吗
事业单位聘用人员为企业编,不是事业编。事业编为考试,面试等程式招录。单位自行聘用为企业编制。
国企正式合同工有没有事业编制?
获得事业编制必须要通过公开的事业单位考试才行,国企中一般只有中高层的领导才会使用事业编制或公务员编制,一般国企员工只是正式的企业聘用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