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福建方言是闽南语吗 中国汉语方言最多的是福建,有不同意见的提下,前提是,你有种在其他省找出1000种以上的方言你就赢了。

火烧 2021-10-11 07:25:00 1099
中国汉语方言最多的是福建,有不同意见的提下,前提是,你有种在其他省找出1000种以上的方言你就赢了。 中国汉语方言最多的是福建,有不同意见的提下,前提是,你有种在其他省找出1000种以上的方言你就赢了

中国汉语方言最多的是福建,有不同意见的提下,前提是,你有种在其他省找出1000种以上的方言你就赢了。  

中国汉语方言最多的是福建,有不同意见的提下,前提是,你有种在其他省找出1000种以上的方言你就赢了。

当然是福建的最多,我过条街就听不懂那边的方言了。
闽东方言分布于唐代的福州,宋代的福州、福宁州,明代的福州、福宁二府;又大体按这两个府分为南北两片。南片是闽江下游流域,以福州音为代表;北片是交溪流域,以旧府 福建方言
城福安音较有代表性。
闽南方言分布在唐代的泉州、漳州两府,明朝泉州、漳州等;清朝的兴泉永道,下辖泉州府五县、莆田、仙游两县;漳州府和永春州(永春、大田、德化)、龙岩州。南北两片不同口音正好分布在晋江流域和九龙江流域。分别以明清的泉州、漳州两个府城的口音为代表,闽南方言北部口音以泉州府城音为代表。闽南方言南片口音以漳州的芗城音为代表,西片口音里的龙岩方言保留了最完整的闽南语古词汇。后起的城市厦门则集南 北片的特点(泉、漳口音)成为全区的代表方言。 俗称漳泉滥。
闽中莆仙方言分布在莆田市区、莆田市 仙游县、泉港北部、东部、本来属于莆田县的新厝乡在1956年被从莆田县划到福清、渔溪镇西部本来属莆田县,称为苏田里,东张乡西部也本来属莆田县,称为安香里。分布在南朝的南安郡北部,唐代到宋朝前期的泉州北部,明朝兴化等;清朝的兴泉永道北部,下辖泉州府五县、莆田、仙游两县,永春州等,新中国1970年前的晋江地区(今泉州)北部等。
闽北方言主要分布于唐代的建州,明清的建宁府,分布在现在的除了邵武市、光泽以外的南平大部、寿宁,全境属建溪流域,以旧府城建瓯音为代表。建溪上源和崇阳溪两支流正好把闽北方言分为东西两片口音。东片以建瓯音为代表,西片以建阳音为代表。
闽赣方言区就是宋代的邵武军、明清的邵武府,属于富屯溪流域和金溪上游,现在的邵武市、光泽、建宁、泰宁、将乐,以府城邵武口音为代表。其附属的过渡片(将乐等县)原是南剑州及后来的延平府(今永安、沙县、三明部分、1970年划给三明的尤溪部分),属于金溪流域。
永安方言区是原来的南剑州(今南平大部)、延平府,分布在现在的永安、沙县、三明部分、尤溪部分,沙溪贯穿其中。永安、沙县分别为南北两种不同口音的代表。
(二)其他边界方言和方言岛
除了上述7个方言区,福建境内还有一些小区域的边界方言和方言岛。它们也各有形成的历史和特点,分别介绍如下:
1.浦城县北的吴方言
浦城县地处闽浙边界,历来是入闽通道,与浙江来往密切,有不少浙江人先后来此定居。今县城及北乡(占全县面积三分之二)通行的是和衢州、处州片相近的吴方言。
2.戴云山区的闽方言土语群
在戴云山的西北坡,包括大田、尤溪两县大部和永安、沙县的边界,地处5种闽方言的接合部,历史上行政区划变动大,人口流动多,这里至少有5种难以通话的土语。
福建方言
①大田前路话:通行于大田城关为中心的中部。 ②大田后路话:通行于大田西北、尤溪西南和永安、沙县个别乡。 ③尤溪城关话:通行于尤溪中部。 ④尤溪中仙话:通行于尤溪东南部。 ⑤尤溪洋中话:通行于尤溪东北部。
5种土语中
①接近闽南话,②带有闽中话特点,③闽东、闽南、闽中三者的特点兼而有之,④近于③,并具有莆仙话成分,⑤接近闽东话。它们都具有闽方言的共同特点,属于闽方言,但归入哪一区都勉强,是一群方言区边界的混合型土语。
3.官话方言岛
明、清两代,先后有两批官兵前来福建“平乱”,嗣后就地屯守聚居,形成两处官话方言岛。其一是南平市区和西芹镇的“土官话”。使用人口约2万多。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 ,沙县邓茂七发动农民起义,数月间几十万义军攻破附近20多个县城,明王朝先后调京营士卒5万多人前来镇压,后陈懋所部2万余人多留守南平。其二在长乐县航城镇琴江村,清初旗营在此筑堡定居,至今城墙犹存。现有居民1000余人,已认定为满族。他们说的话俗称“京都话”。1981年以前琴江村属洋屿大队,当时称为“洋屿话”。
这些方言岛的居民都兼通双语,对内说官话,对外使用当地方言。这些官话都受到当地方言的影响,但基本面貌仍是北方方言。以词汇为例,南平官话的房子、婆娘妇女、老子、兄弟(弟弟)、身子、怕生、耍、疼、他;洋屿话的今儿个、明儿个、爷爷、奶奶、老爷?外祖父?、姥姥、耗子、斗篷(斗笠)等都还是地道的北方话。
4.其它方言“飞地”
福建境内的诸种方言,也有插入省内其它方言区的“方言飞地”(即方言岛)。那里聚居的人在家说母语,出村说当地话。这些方言岛形成的历史,长的二三百年,短的只有二三十年,当地人大多还知道自己祖宗何时从何地因何故迁来的。就移民原因看,多是出外谋生,也有避难、逃荒或政府组织集体移民的。例如宁德县碗窑村,乾隆年间所修《宁德县志》记载:“本邑因有碗窑之业,漳,泉等处无业之民杂聚二都,以造碗谋食”。现就调查所知,按方言区列举如下:
(1)闽南方言泉州话区外方言岛:
按照1980年代按照福建方言专家队的考察,福鼎县沙埕、前岐、店下、白琳、点头、管阳、贯岭、南溪、桐城等13乡的98村,共有993自然村,总人口约13万人。 霞浦县水门、牙城乡和三沙镇共有33村镇的100多个自然村,总人口约近4万,其中水门、牙城乡是由浙江平阳的闽南方言岛倒流来的,以务农为主;三沙是闽南迁来的,多以打鱼为生。此外,长寿乡的赤沙村、延亭村也有数千人。 福建方言
宁德市飞鸾乡碗窑、礁头村,几千多人。 连江县敖江乡凤尾、北岳村,数百人。 自古属泉州的莆田县的新厝乡,新厝乡1956年被从莆田县划到福清。渔溪镇西部本来属莆田县,称为苏田里,东张乡西部也本来属莆田县,称为安香里。1958年前属于永泰,后划给福清的一都乡的王坑、东山、善礼村的部分自然村,福清市渔溪镇的上张、双墩、步上、苏田等村的部分自然村,镜洋乡的红星、波兰、长征、东升等村的部分自然村,上迳乡的南湾、县圃、梧岗等村的部分自然村,音西乡的音西、音埔、演前等自然村,阳下乡的芦院、油楼、奎岭村,东张镇的先锋、香山、半岭、濑底等村的部分自然村,宏路镇的龙塘,圳边周店等村,总共有近十万人。 闽侯县祥谦乡东西台村,1000余人。 莆田县南日岛浮叶村浮斗自然村(未注数目者人数不明,下同)。 南平市夏道镇大洲村。 顺昌县城关镇的吉舟、文新、井龙等村及大干乡石湖村、埔上乡、富文乡的数个自 然村,共有数万人。 建阳县麻沙镇竹洲村金台自然村。 武夷山中天心村数百人。 浦城县盘亭乡上黄厝村等,数百人。 沙县青州镇洽湖村、高桥乡上洋村、富口乡罗溪村等,数万人。 永安县西洋乡7个村,近万人;大湖乡4个村,数千人。 尤溪县坂面乡街面村,数千人。
(2)莆仙方言莆仙话片区的区外方言岛:
自古属莆田县的新厝乡的蒜岭、?灶 、江兜等村的自然村,新厝乡1956年被从莆田县划到福清。渔溪镇西部本来属莆田县,称为苏田里,东张乡西部也本来属莆田县,称为安香里。 福清市渔溪镇的东际、江山、柳厝、水头等村的部分自然村,东张乡的芦岭、金芝、双溪等村的部分村落,镜洋乡的后溪、善山等村的部分村落,音西镇的云中村岭口自然村,江阴乡的小麦、下石村的部分村落,共计数万人。 霞浦县大屿乡后门村,400多人。 福安县下白石乡11个自然村,1000余人。 福鼎县沙埕镇澳腰、钓澳、后港等村,1000多人。
编辑本段福建境内汉语方言分区表
类别 方言区(岛)(代表点) 方言片(代表点) 分布县、市 闽东方言(福州) 南片(福州) 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永泰、闽清、连江、罗源、古田、屏南 北片(福安) 福安、宁德、周宁、寿宁、柘荣、霞浦、福鼎 闽南方言 东片(厦门) 厦门、金门 片(泉州) 泉州、晋江、南安、惠安、永春、德化、安溪、同安、 南片(漳州) 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 西片(龙岩) 龙岩、漳平 福建方言
北片(大田)大田(西南部)
闽中莆仙方言
北片(莆田市) 莆田市、涵江区 南片(仙游) 莆田市 仙游县 永安方言 南片(永安) 永安、列东、列西 北片(沙县) 沙县 闽北方言(建瓯) 东片(建瓯) 建瓯、松溪、政和、南平(大部)顺昌(东南部) 西片(建阳) 建阳、崇安、浦城(南部) 闽方言过渡区 南片(大田) 大田(中部) 中片(广平) 大田(西部)、尤溪(西部)、永安(东部) 北片(尤溪) 尤溪(大部) 闽方言与客赣方言过渡区(将乐) 北片(将乐) 将乐、顺昌(西北部) 南片(明溪) 明溪 北片(邵武) 邵武、光泽 闽赣方言(邵武) 西片(建宁) 建宁 南片(泰宁) 泰宁 北片(宁化) 宁化、清流 闽客方言(长汀) 中片(长汀) 长汀、连城 南片(上杭) 上杭、永定、武平 东片(九峰) 平和(西沿)南靖(西沿)诏安(北角) 浙西片边界方言(浦城) 浦城(中北部) 南平方言岛 南平(市区及西芹镇)
编辑本段福建方言的其他说法
闽方言分为邵将(邵武-将乐)、闽北(建瓯)、闽中(永安县)、闽东(福州-浙江闽语区)、闽南、琼文(海南岛的东部南部西部沿海,以琼山-文昌为代表)7个次方言,之间互不通行,可能是秦汉时代汉人南侵时与当地的闽越语言不同支系交互的结果。 紫云洞山-西洋-青水-三明市-湖源-新阳-葛坑东-南埕-湖洋-枫亭一线以南为闽南次方言, 广东省潮州汕头、汕尾、茂名的电白县、雷州半岛(不含湛江市)、海南省海口市-临高县-琼中县-保亭县-五指山县-乐东县-白沙县、台湾大部分汉区、浙江省苍南县也属于闽南次方言(莆田话)。 福建省是汉语方言最复杂的省份之一。全国各大方言区中,福建占着5种。分布最广的是闽方言。福建境内的闽方言又分为5个区:
五个方言区
闽东方言区:分布在闽江下游的福州、闽侯、长乐、福清、平潭、永泰、闽清、连江、罗源、古田、屏南等11个县市的是为南片,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安、宁德、周宁、寿宁、柘荣、霞浦、福鼎等7个县市的是北片,以福安话为代表。 闽南方言区:分布在泉州、厦门、漳州、龙岩4个市,包括:厦门、金门、 泉州、晋江、南安、惠安、永春、德化、安溪、同安、大田、漳州、龙海、长泰、华安、南靖、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漳平等地,共 23个县市。以厦门话为代表。泉州、漳州和龙岩3种口音都有些差异。 闽中莆仙方言(莆田) 分布在 莆田市区、莆田市 仙游县 永安方言区:分布在永安、沙县、列东、列西等4个县市(区)。以永安话为代表。 闽北方言区:分布在建瓯、松溪、政和、南平、顺昌(东南部)、建阳、崇安、浦城(南部),以建瓯话为代表。 在福建省的中部戴云山区,尤溪县和邻近的永安东部、大田中西部和沙县南部,是介于闽南、闽中、闽北和闽东之间的过渡区。
各种方言的代表
赣方言分布在邵武、光泽、建宁、泰宁4个县市,邵武话比较有代表性。 客家方言分布在闽西的宁化、清流、长汀、连城、上杭、永定、武平,以及闽南的平和、南靖、诏安的西沿,以长汀话为代表。 在闽、客、赣3种方言之间,明溪、将乐、顺昌一带也可以说是过渡区,因为那里的方言兼有3种方言的特点。 浦城县的中北部和浙江省连界,那里说的是和浙江的处衢方言相近的吴方言。 在南平市区和西芹一带以及长乐县的琴江村,有两个官话方言岛。 此外,闽方言和客方言,也都有在区外相互穿插分布的。闽南话在闽中、闽北、闽东都有方言岛。客家话在闽北、闽东也有不少小方言岛。在武平县的中山镇通行的“军家话”是比较接近赣方言的方言岛。 居住在闽东的福安、罗源、宁德等地以及闽北的建瓯、建阳、昌等地,永安、上杭等地的畲族同胞所说的话是一种也还保留着一些本族语言的、和客家话比较相近,又吸收了一些当地闽方言成分的带有混合性质的语言。通常也称为畲语。 福建省境内的方言不但品种多,而且内部差异很大。像连城、尤溪、顺昌等地,一个县内就有几种、十几种不能相通的话。

谁能帮我找一张中国汉语方言图?急用

:imgsrc.baidu./forum/pic/item/4b58a2d3e1eb2e960a1650.jpg
这里有很多方言图片。你可以看看
:tieba.baidu./f/tupian/pic/4b58a2d3e1eb2e960a1650?kw=%B8%A3%D6%DD%BB%B0#id=4b58a2d3e1eb2e960a1650

福建方言是闽南语吗 中国汉语方言最多的是福建,有不同意见的提下,前提是,你有种在其他省找出1000种以上的方言你就赢了。

新疆的汉族说哪一种汉语方言?

新疆汉族讲话各地的方言都有,兵团主要讲有普通话味的河南话和江苏话,地方上讲的接近甘肃话的西北回回话,但总体上普通话占了大部分。

广东省流行着三种汉语方言是什么?

一粤语也称为广东话、白话!二客家话!三潮州话!广东三大文化即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

汉语方言方言调查是大学的知识吗

本书介绍汉语方言调查工作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着重讲述审音方法,现代汉语方言描述方法和历史音类调查方法。审音方法讲的是语音学知识,历史音类讲的是汉
语音韵学知识。本书原为大学中文系“汉语方言调查”课讲义。所以采集各家之说,期其精炼,以便教学,但也可以作为自学语音学、汉语音韵学的入门书。

闽南语是汉语方言还是独立语言

汉语方言。
汉族的语言。构成汉藏语族的一个分支,其口语形式差别很大,但有共同的以形象符号直接体现词意而与发音不相联系的书面体系。
主要方言分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北话、闽南话和粤语等

汉语方言地理是怎么形成的

汉语方言有一个长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远古时候的汉族先民生息的地域范围不大,语言也比较单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大,有些人更迁徙到较远的地方,和其他民族发生接触,古代汉语因此而慢慢发生分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
选自周振鹤老师的论文

现代各汉语方言是否同属于一个“汉语族”

真有一个“汉语族”?恐怕并没有。吴语和闽语暂且不论,仅就粤语来说,与汉藏语系的壮侗语族和北方的汉语比较,似乎更像前者。 实际上汉语这个称呼是怎样来的,显然意为汉族人讲的语言。至于汉族这个称呼,古代中国人本是没有严格界限的,倒是北方游牧民族把文化明显不同于自己的位于历史上汉朝疆域之内的人统称为汉人。汉族这个族体正式形成大约是在清末,这时候远在广东的居民也淡化了“粤(越)人”的概念,认为自己是汉人,这样中国境内的非游牧居民(穆斯林除外)才最终达成共识,形成汉族意识。随着孙中三先生把中国的民族分为“汉满蒙回藏”,这样汉族的定义才初步定形,这样,当时的广东粤人都承认自己是汉人了,与自己较相近但文化仍发展较慢的华南和西南其他居民很自然的也被归入汉族。但是否是汉族,这要本着一个自愿原则,西南很多居民则不满,他们不承认自己是汉族的支系,所以中国解放以后才又增加了那么多民族,最终成为56个。 所以语言问题有时很复杂,还牵扯到民族问题。实际上还可以考证出现在的汉藏语系民族都起源于于古代羌人,汉藏语系个语言都起源于古羌语。至于古羌族分化后有开始了融合,表现为汉族的形成。至于将来形成羌人的最后统一现在看是没有希望了。一方面是个汉藏语系民族的民族意识已经形成,强扭的瓜不甜,另一方面也在于历史上的大汉族主义,比如历史上中原居民称西南各部族为“夷人”,而曾经建立过南诏国和大理国的具有先进文化水平的白族就认为自己是汉人,不同于那些夷人,称自己是“民家”,最后中原王朝倒是默许了“民家”这个称呼,把云南居民分成汉人、民家和夷人三种,但最终没能接受他们为汉人。汉族内部也存在着明显的歧视。比如五胡闹中原后,“正统王朝”南迁,认为北方人早已被“戎狄”同化,早已不是正统汉人;北方人则认为南方人是“蛮夷”,根本就不是汉人,甚至直到近代这种观点还存在。这些错误观点都严重影响了民族的发展进程。 有一种误区也存在且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这就是偏要将汉语各方言划为同一语族,甚至还要证明南方某种方言更接近古代汉语,这其实根本就无从谈起,“古代汉语”究竟是什么,在夏族南下之前是指古夏语还是古越语,若是指古夏语,上述说法则是大错特错,研究古夏语不再古夏族的地域研究,跑到古越人的地区去研究?我很敬重王力先生,但他在《汉语史稿》中把官话和南方诸方言放到一起比较汉语演变确实没有什么道理,这样,如果说他研究的是古汉语,还不如说是拿几种汉语方言去研究汉藏语系中的汉语和壮侗语族的分化演化史。近些年则有学者看破了这个问题,比如认为闽南语不能用中国古代的《切韵》和《广韵》体系去研究。要研究汉语,首先要搞清历史,要承认汉族是“一支混血的龙”,汉族是一个民族,但并不意味着存在一个汉语族,看来要对汉语甚至整个汉藏语系重新认识一下。文章来源:原创

《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汉语方言分为几区

我个人认为大致分为四个大区:位于西南西北一带的少数民族语言区这一带我了解不多和少数民族众多所以无法给出代表方言,个人认为比较有特点有藏族方言和维族方言;位于秦岭淮河一线的江南语言区代表上海话和江浙方言;然后是位于两广湖赣闽台一带方言区代表有客家话、粤语(主要是广州话)、潮汕话、闽南话等等;剩下就是中原和东北一带的中原方言区了,主要以普通话或国语在音调和字面上的变化。以上只是个人见解,如有疏漏敬请原谅。

西藏汉族人讲汉语方言吗

肯定讲哦!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