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亚冼夫人传奇故事 海南冼夫人历史文化

火烧 2022-03-05 19:40:39 1198
海南冼夫人历史文化 一、关于冼夫人的历史冼夫人,原名冼英(公元522年—公元590年),广东高州人,后嫁于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冼夫人善于结识英雄豪杰,公元550年,在参与平定侯景叛乱中结识后来的陈朝先

海南冼夫人历史文化  

一、关于冼夫人的历史

冼夫人,原名冼英(公元522年—公元590年),广东高州人,后嫁于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

冼夫人善于结识英雄豪杰,公元550年,在参与平定侯景叛乱中结识后来的陈朝先主陈霸先,并认定他是平定乱世之人,511年,冼太夫人协助陈霸先擒杀李迁仕。梁朝论平叛功,册封冼太夫人为“保护侯夫人”。

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陈朝立。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冯宝卒,岭南大乱,冼夫人平定乱局,被册封为石龙郡太夫人。

隋朝建立,岭南数郡共举冼太夫人为主,尊为“圣母”。后冼夫人率领岭南民众归附,隋朝加封谯国夫人,去世后追谥“诚敬夫人”。

二、关于冼夫人的历史

冼夫人的历史: 冼夫人,原名冼英,古高凉人,自幼追随父兄逞勇斗狠,经历过几次部族之间的械斗,颇有男儿气概。

公元540年,冼夫人大约18岁, 嫁给了五胡北燕后裔冯宝。 婚后夫妻俩共同主政,推行政令,一起处理政事。

于陈朝、隋朝更替之际,她以岭南的粤西、桂南、海南广阔的土地归顺隋朝,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出了贡献。 冼夫人为了岭南各族人民过上安定的日子,当岭南反隋时,她不顾年老之躯,平定岭南。

冼夫人历经梁、陈、隋三朝,一生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是中国岭南地区六世纪俚族杰出的政治领袖,先被南陈封赐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后被隋文帝封为宋康郡夫人、谯国夫人,去世后被朝廷谥为诚敬夫人。

扩展资料: 梁末陈初,社会动荡。永定元年十二月,高凉太守冯宝病故,岭南大乱。

冼夫人挺身而出,为陈朝分忧解难。这时岭南地区的汉、俚各部族首领纷纷起兵割据,战乱遍地,人民不得安宁。

陈朝也无力出兵。 冼夫人以俚人首领的身份跑了数州,说服起兵的俚人首领停止割据活动。

冼夫人还派九岁的儿子冯仆带着各州俚人首领去朝见陈霸先,最终使各州重新安定下来。陈霸先为表示对冼夫人的敬重,封冯仆为阳春太守。

569年,岭南的广州刺史欧阳纥发动反陈,为了想争取高凉地区的支持,派人召去冯仆,要冯仆共同起兵。冼夫人不顾儿子的险境,率领俚人首领们与陈朝派来的军队前去讨伐岭南叛军。

陈朝军队得到冼夫人的支持,内外夹攻才击溃了叛军。 欧阳纥被活捉后冼夫人才从狱中救出了儿子。

冯仆因冼夫人的功劳被封为信都侯,官至中郎将,转任石龙太守。冼夫人被册封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

并赏赐有四马拉动的座车一乘,鼓乐队一部,锦绣将旗一面,以及杖仪符节一枝,出巡仪式及礼节待遇,按刺史官职标准执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冼夫人。

三、海南冼夫人文化节是什么

闹军坡是海南人特有的风情习俗。较大的军坡庙会有梁沙婆祖军坡、万宁龙滚芋头军坡。军坡节时,村中都要选一个较大的场地来“装军”演戏,贩售土特产。

军坡分“公期”和“婆期”,主要是祭祀祖先和历史人物的民俗活动。乡村的“公期”和“婆期”时间不一致,各自供奉神主也不同,一般以一乡或一村为单位,每到公期或婆期的军坡节,村民必大搞祭祀,扛供奉的公祖婆祖巡村,请亲朋好友来家中作客,不论是认识与否,只要过了门的就是客了,招呼十分热情,甚至胜过春节年饭。村中组织来的舞狮舞灯队到各家中去拜祭,敲锣打鼓,热闹非常。入夜,各家各户凑份子请戏班剧团来上演琼剧,连续几晚,大过戏瘾。这时期,婆祖巡游、道士跳神舞、装神穿腮等举行一些独具海南的地方特色,富有神秘色彩的民俗活动,让人大开眼界。

一般认为,“闹军坡”是为了纪念冼夫人。

据海南冼夫人文化网介绍: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是冼夫人的故事广为流传的地方,千百年来形成了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闹军坡"活动。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新坡镇就热闹起来了。海内外感念信仰冼夫人的民众不辞跋涉之苦,从四面八方赶往新坡"闹军坡",以纪念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伟大的爱国主义者。1990年,当地政府参与引导改造"闹军坡"活动,使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当年吸引游客10多万人次。此后,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的"闹军坡"活动,便成为岛内最大的民俗活动之一,影响遍及海内外。 清史记载:新坡"闹军坡"期间,"数百里内祈祷者络绎不绝,每逢诞节,四方来集,坡墟几无隙地。"

今人陈雄记载:"1981年,来新坡墟闹军坡的人不少于15万人次,大小汽车有数千辆次,车辆在距新坡坡墟梁沙婆庙(冼太夫人纪念馆的前身)12公里处就无法行驶。新坡墟14口水井全部用干,所燃鞭炮,以车计算……1990年,军坡节期间同时举办了商品交易会,各类商品摊点达300个以上。军坡活动几天时间,交易额超过150万元,相当于全镇一年内商品交易总额……2001年农历二月军坡庙会7天之内,20多万人拥入新坡,欢天喜地闹军坡,虔诚叩拜冼夫人……" 冼夫人(522-602),南北朝时高凉郡(今阳江、电白、高州一带)人(今电白县山兜丁村人),梁高凉太守冯宝妻。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文武双全,韬略高超。在中央王朝(自汉元帝始)放弃了对海南岛的实际统治权580年之后,冼夫人奏请梁武帝在海南设立崖州,恢复对海南岛的实际统治。并接受皇帝任命,亲自主持海南岛归属中央政权的重建工作。冼夫人身逢乱世,历梁、陈、隋三代,而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决心不变。从冼夫人建议设立崖州到她的孙子冯盎总管海南3州12县止,将近110年时间,海南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作为南越俚僚(黎族)首领,冼夫人身体力行,促进民族团结。长期以来,在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多好事。在治理如今的两广地区和海南岛期间,冼夫人惩治贪官,平定叛乱,鼓励农耕,发展生产,开创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世世代代深受两广地区和海南人民爱戴景仰。

由于冼夫人为海南及整个岭南的发展,为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出了卓越贡献,ze总理称她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2000年,jm总书记在高州视察冼太庙时,赞誉冼夫人是"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指示要发扬冼夫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海南省曾经是冼夫人生活、奋斗过的地方,她曾为海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她的丰功伟绩在世间流芳了上千年,她的英雄事迹在海南民间广为流传,激励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而奋斗不止。

冼夫人作为精神领袖,在广大人民心目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全省为纪念冼夫人而建的庙宇就有一百多间,新坡冼太夫人纪念馆是全省规模最大的一个。

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坡镇的冼太夫人庙初建于明朝,是海南岛50多个冼庙中规模最大、参拜人数最多的冼庙,由明代进士、湖广巡抚提督军门梁云龙创建。梁云龙自叙,他在指挥作战时曾在梦中得到冼夫人指点,从而转败为胜。为了答谢冼夫人,明万历三十年(1602),梁云龙用皇帝奖赏的黄金铸成冼夫人像,在家乡新坡建庙供奉。由于冼太夫人统治海南期间政绩辉煌,去世之后常常在海上陆地显灵护佑百姓,再加上梁云龙现身说法,虔诚敬拜,故而前往新坡冼庙顶礼膜拜梁沙婆(冼夫人)者几百年来不绝于路。 当地人说,冼夫人和丈夫冯宝曾经率军沿南渡江来到新坡,在新坡安营扎寨,进行操练,并于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出兵平乱。如今的"闹军坡"活动,就是人们在安居乐业之后,为了感激冼夫人而举行的模仿当年出军仪式的活动。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四、海南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简介

海南省的居民,分属于汉、黎、苗、回、藏、彝、壮、满、侗、瑶、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鲜、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锡伯、门巴、纳西、仫佬、哈萨克、鄂伦春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与苗族的生活习俗。 据历史记载,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远古时代,黎族同胞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民族风情质朴、敦厚,长久以来就以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绚丽的织锦工艺著称于世。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区地势较平的山麓或临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错落有致。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严严实实的椰子树与槟椰树间,树的空隙间用竹篱笆围成小块菜地,各色蔬菜娇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过房前,让人有“走进山间别墅”的感觉。槟椰是黎胞走亲访友的贵重礼物,以数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

“伸手给哥咬个印,越咬越见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迹,见那牙痕如见人。” 这是流传在海南省苗族的一首歌谣。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每逢节假日,特别是三月初三,在槟榔树下,芒果林中,小河溪边,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动听的歌曲,抒发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愿,寻求自己的意中人。随后,小伙子拿起弓箭、鱼叉到河 溪里抓鱼,姑娘们在溪边烤筒饭和煮鱼,直到太阳落山才散去。如果小伙子相中心爱的姑娘,晚上便用口弓、鼻箫、树叶吹着婉转动听的曲调,来到姑娘的隆闺(女青年自住的茅房)外唱开门歌。如果姑娘不唱闭门歌,便会开门走出来,一起到草地上或竹林里点燃篝火对歌跳舞,互表爱慕之情。这时,姑娘听了小伙子的求爱后,便羞答答地拉起小伙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得很轻,而且很有礼貌,小伙子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绝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印,则表示姑娘对他十分倾心,愿意接受小伙子的爱。咬手定情后,他们便各自拿出最心爱的手信,如戒子、耳环、竹笠、腰篓之类的礼品,互相赠送,作为定情物,以示终生相伴。

特色活动

海南民俗节庆活动: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汉、黎、苗、回、彝、侗、瑶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习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们世代聚居在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区及西南部,现有人口130余万。黎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黎语支,文化特征与我国南方的壮族和布依族有着密切的渊源。黎族又分杞、孝、润、赛和美孚五个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于山谷坡地或山间盆地之中,村寨周围长有茂密的树木或刺竹。黎族传统住宅以茅舍为屋,称为“船形茅草屋”,传说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来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为传统保留了下来。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庆佳节,黎族男女要相互对歌或载歌载舞通宵达旦。每年农历“三月三”是黎族的传统节日,黎族人民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纺织技术。元代女纺织家黄道婆就是从黎族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棉纺技术。黎族人织的黎锦一般以黑、棕为基本色调,青、红、白、蓝、黄等色相间,花纹图案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子缠红色或黑色头巾,上衣开襟,布巾缚腰;妇女的服饰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们共同的服饰。

海南岛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衍生了许多独特的民间节庆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琼山市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换花节。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琼山市新坡镇和全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每年中秋为儋州民间歌节。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欢乐节”。

五、冼夫人对历史的贡献是什么

冼夫人是南朝、隋初岭南地 区少数民族首领,高凉(今广东阳江)人。

她 出身于岭南俚族首领世家,诚实守信,有 勇有谋。南朝梁大宝元年(550),洗夫人支 持陈霸先平定了侯景之乱,使梁朝在海南 岛俚人地区重新恢复了郡县制度,加强了 中原地区与海南岛的联系。

陈朝建立后, 冼夫人又支持陈朝消灭了割据岭南地区的 豪强势力。由于她协助破敌有功,陈朝册 封她为中郎将、石龙(郡)太夫人,并给她 刺史待遇。

之后她还革除了俚族相互攻掠 的恶习,岭南各部相继依附,人民过了上 安居乐业的生活。隋开皇九年(589),隋文 帝进军岭南,遭到陈朝旧臣和部分少数民 族的抵抗,冼夫人获悉后立即派她的孙子 前往迎接隋军,并把自己所管辖的8个州 归附于隋朝,使隋军能够顺利进至广州, 最后完成岭南地区的统一。

洗夫人也因此 受封为憔国夫人。在她去世后,她的孙子 受她影响,也没有称王割据,继续主动归 附唐朝,为唐朝统一岭南地区作出巨大贡 献。

冼夫人是岭南少数民族首领,但她在全国处于混乱分裂的时候,识大体、顾大局,抛开自家荣辱,为当地百姓着想,积极维护祖国的统一,成为支持南朝梁、陈两代和隋、唐初稳定珠江流域政治局面的主要支柱,为促进当地政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后人为了纪念她,在两广为她建造了很多庙宇。

六、海口秀英古炮台的历史文化

秀英古炮台(古迹) 秀英古炮台位于海口市海秀路北侧秀英村后面, 整个炮台连同附属建筑物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

炮台共有拱北、镇东、定西、振武、振威五座,在200米长的海岸小山丘上沿东西方向直线而筑。炮门朝北,面临大海,四周有坚固的城垣环抱。

两排兵房、弹药库相对,中间是大操场。操场两边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富有生机。

炮台历经百年,但保存基本完好。是海南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辱的历史见证。

1985年海口市政府公布此炮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890年,清政府为抵御法军入侵,命令各军严防沿海各口岸。

两广总督张之洞临琼视察海口形势后,下令建造秀英炮台。秀英古炮台有大小炮台五座,拱北、镇东、定西为三大炮台,振武为两小炮台。

五座炮台自东向西成一直线,朝北并列,虎视大海,威风凛凛。五尊大炮均购自德国克虏伯炮厂。

炮台东南侧设有指挥室,背后有操练场和营房。 整个台区占地3。

3万平方米。秀英炮台是海南古代宏大的军事设 施,也是中国古代规模较大的军事设施之一。

它与广东的虎门炮台、上海的吴淞炮台、天津的大沽炮台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炮台。 。

七、冼夫人精神文化读后感500字

冼夫人精神文化读后感 冼夫人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她以崇高的品德和坚强的毅力,顺历史潮流而动,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永远为人民所崇敬、所歌颂,她的伟大历史功勋。

(1)政治上,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史书上记载,“越人之俗,好相攻击”。

冼夫人在婚前,已“在父母家,抚循部众”,“劝亲族为善”,主张各部族和睦相处,不要动辄兵戎相见,“互相攻击”,多构仇怨。特别是规劝其兄南梁州刺史冼挺,不要“恃其富强,侵掠旁郡”。

这对岭南的影响是很大的。“由是怨隙止息,海南儋耳归附者千余洞”。

冼夫人本是俚人首领,她带头与汉官冯宝结婚,这是俚汉两族和睦及融合的动力。过去,西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与匈奴单于结婚,后来,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吐蕃与藏族首领松赞干布成亲,历史上传为佳话。

冼夫人与冯宝结婚,本身就是一种促进民族团结的行为,更何况她结婚后,“诫约本宗,使从民礼。每与夫宝参与辞讼,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属,无所舍纵”。

“自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祖国南疆民族团结的局面更为牢固。许多俚人都将冯宝视为自己的首领,显示了俚汉民族的团结融合,对当时社会俚人的汉化和岭南社会的长期稳定,起了推动作用。

到了隋代,她化解民族矛盾,严惩贪官,招慰亡叛,安定百姓,既铲除了腐败,又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立了新功。 (2)军事上,反对地方割据和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

冼夫人的一生,以其卓越远见,智勇双全的胆识,非凡的谋略,果毅的决策,竭力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地方割据,打击一切分裂活动,为国家的统一和岭南的安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冼夫人反对地方割据和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正史记载主要有四次军事行动。

第一是梁太清二年(548年)八月,智挫高州刺史李迁仕,配合陈霸先平定了侯景的叛乱,解救了梁朝的危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第二是陈太建元年(569年),与陈朝的章昭达配合,内外夹攻,击败了广州刺史欧阳纥声势浩大的反叛,粉碎了分裂国家的阴谋。

第三是隋开皇九年(589年),打破徐登的封锁抗拒,迎隋将韦光入广州,为隋的统一全中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四是隋开皇十年(590年),指挥军队击溃王仲宣的叛乱,进军南海,解救了广州之围,又一次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她还在耄耋之年,亲自戴盔披甲,骑着穿甲衣的战马,带着硬弓强驽的骑兵,护着隋使者巡抚各州,安定了整个岭南的局势。 (3)经济上,积极传播汉族当时的生产技术,推动岭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冼夫人与冯宝结婚后,在岭南地区积极传播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她教育百越各部落“尽力农事”,提倡男耕女织。经过数十年的开发,岭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如纺织、铸铜、制陶瓷、造船等等都有很大的发展。

特别是海南岛,她在梁朝时请建崖州后,加速了当地封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至今海南各地人民还长期对她感恩佩德,顶膜礼拜,奉若神明。 (4)文化上,发展封建文化,推动社会进步。

冼夫人大力宣传汉族的文明与进步,改革俚人落后的社会习俗,发展封建文化,不断推动社会进步。“以礼仪威信镇于俗,汲引文华,士相与为诗歌,蛮中化之”、“蕉荔之圩,弦诵日闻。”

岭南地区“自隋之后,渐袭华风,休明之化,沦洽于兹,椎跣变为冠裳,侏离化为弦诵,才贤辈出,科甲蝉联,彬彬然埒于中土。”冼夫人为岭南社会的进步,的确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要向她学习!!!。

八、海南怎么过冼夫人的生日和祭日的

军坡节被称为海南人的庙会,大年过后,农历二月到三月之间便是海南人闹军坡的时节。

据史料介绍,海南的军坡节分为“公期”和“婆期”,而“公期”又分为“大公期”和“小公期”,是祭祀祖先和历史人物的传统民俗活动,主要是纪念民族英雄冼夫人。这个由民间自发兴起的传统节日相传已经有1300年的历史,纪念方式历代不变,既有神话色彩,又不失表现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

每年一度的军坡节便是海南人民历代纪念冼太夫人最为隆重的民间节日,各乡各村军坡节的时间都不一致,各地根据冼夫人当年出征实际到达时间而定纪念日。各自供奉神主也不同,一般以一乡或一村为单位,每到军坡节,人们都要纺制当年冼夫人的百通小令旗,祈求一“令”传下,百事百顺,还要大摆酒席宴请亲朋好友。

各村还要组织秧歌队,舞狮队,“装军”,“行公”,摹仿冼夫人当年壮观的出军程序和仪式,组织队伍举着刀枪举行阅兵仪式,一连数天。这时期,过火山、上刀梯、婆祖巡游、道士跳神舞、装神穿腮等举行一些独具海南的地方特色、富有神秘色彩的民俗活动,让人大开眼界。

军坡节的一个重要习俗是大摆酒席,宴请亲朋好友,大吃大喝是免不了的。晚上,各乡各村都要请戏班剧团来演琼剧、临高木偶戏、放电影等,连续几晚,大过戏瘾,处处都显示出一派兴盛祥和的气氛,像征着海南人民结束了动乱不安、长期受盗匪欺凌、受强权压迫的悲惨历史,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节日壮观、恢宏的场面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及文化活动令人叹为观止。 军坡节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传承,时代演变,民间弘扬,如今已经发展为海南民间最负盛名、规模最大、最为隆重、独具海南民俗特色、且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的民俗节日。

琼中一带的黎族人民,每年农历六月二十日举行。传说这一天是当地堑对、乘坡等四村峒主公诞生日。

当天,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在喧闹的锣鼓声中,把峒主公偶象抬到各村游行。游行的队伍每到一村寨,该村的男女老幼必盛装出迎。

逢丰收之年,村人还特请附近有名戏班,前来表演琼剧助兴。 关于此节有一由来,传说从前有位渔夫,他在河边捕鱼,鱼没捕着,却几次都捞到一根大树干,他有些不高兴地把树干扔到岸上,这时意外发现鱼篓里装满了鱼。

当晚,渔夫梦见遭灭的乘坡峒主公,请渔夫帮忙,要渔夫请人把树干雕成自己的像,并说像雕好以后,如果人们都来供香,就抬他到各村巡视作军坡,这样渔夫可以不必每天辛苦捕鱼,而能发大财。后来,渔夫照此梦去做,果然灵验。

于是便有了军坡节。 从以上资料的介绍可以看出,海南黎族人民的军坡节与汉族人民的军坡节所纪念的人物不同,黎族人民纪念的是峒主公,而汉族人民纪念的是民族英雄冼太夫人。

但是,两个民族的节日习俗却有相同的地方,同样要“装军”,请戏班来演戏,而且都有钢钎穿腮等富有神秘色彩的活动,据传说是为了表现强悍孔武,各村寨之间还形成了竞赛。 原琼山市的新坡镇是冼夫人的故事广为流传的地方,千百年来形成了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闹军坡“活动。

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新坡镇就热闹起来了。海内外感念信仰冼夫人的民众不辞跋涉之苦,从四面八方赶往新坡“闹军坡“。

自古以来,海南闹军坡最为隆重的要算原琼山市的新坡镇梁沙婆期,梁沙婆指的便是冼夫人。新坡镇的闹军坡活动是岛内最大的民俗活动之一,影响遍及海内外。

据清史记载:新坡“闹军坡“庙会期间,“数百里内祈祷者络绎不绝,每逢诞节,四方来集,坡墟几无隙地。另据今人陈雄记载:“1981年,来新坡墟闹军坡的人不少于15万人次,大小汽车有数千辆次,车辆在距新坡坡墟梁沙婆庙(冼太夫人纪念馆的前身)12公里处就无法行驶。

三亚冼夫人传奇故事 海南冼夫人历史文化

新坡墟14口水井全部用干,所燃鞭炮,以车计算……1990年,军坡节期间同时举办了商品交易会,各类商品摊点达300个以上。军坡活动几天时间,交易额超过150万元,相当于全镇一年内商品交易总额……2001年农历二月军坡庙会7天之内,20多万人拥入新坡,欢天喜地闹军坡,虔诚叩拜冼夫人……“ 冼太夫人纪念馆(也就是冼夫人庙)是原琼山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坡镇的冼太夫人庙初建于明朝,是海南岛50多个冼庙中规模最大、参拜人数最多的冼庙,由明代进士、湖广巡抚提督军门梁云龙创建。

梁云龙自叙,他在指挥作战时曾在梦中得到冼夫人指点,从而转败为胜。为了答谢冼夫人,明万历三十年(1602),梁云龙用皇帝奖赏的黄金铸成冼夫人像,在家乡新坡建庙供奉。

由于冼太夫人统治海南期间政绩辉煌,去世之后常常在海上陆地显灵护佑百姓,再加上梁云龙现身说法,虔诚敬拜,故而前往新坡冼庙顶礼膜拜冼夫人者几百年来不绝于路。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