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踏龙谁敢不从佛祖拿刀 高僧:念观音者,刀不能伤;唐太宗:去念吧,七天之后,拿你试刀
高僧:念观音者,刀不能伤;唐太宗:去念吧,七天之后,拿你试刀
在我们的普遍印象里,唐朝都应该是一个很崇尚佛法的年代,无论是西游记中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还是武则天修建通天大佛的传说,似乎都昭示着佛教在唐朝崇高的地位。然而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在唐朝之前,隋朝是一个崇佛的朝代,而唐朝刚刚建立之时,一个事件便对佛教的势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件事的起因是太史令傅奕先后七次上书指责僧尼“剥削民财,截割国贮”,提议废僧尼,减塔寺。当时的高僧法琳得知此事后,做了一篇《破邪论》,狂骂傅奕,此后,骂战升级,朝野上下各方都参与到了这场争论之中。这场争论持续了五年之久,终于唐高祖李渊看不下去了,下令朝臣们当朝辩论对佛教的政策。
由于当时朝廷中崇佛的势力远远超出了反佛的势力,当朝宰相萧瑀便是死硬的崇佛派,高僧法琳更是得到太子李建成的支持,被誉为太子的“护发菩萨”。而另一方面,赞同傅奕的只有一位大臣,可谓是差距悬殊。但是,最后高祖李渊还是采纳了傅奕的建议,发布诏令,准备废佛。而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宣武门之变”,高祖被迫传位,废佛一事也被搁置了。
崇佛一派本以为事情有了转机,却不想李世民依然秉承了抑制佛教的政策。太宗李世民虽出身关陇贵族,可论起门阀,其实是不如山东氏族的,这也导致山东氏族经常会对皇族有所轻视。太宗为了自高门第,于是认了道教始祖老子李聃为家祖,提倡全天下人尊奉老子,并且诏令全国,凡行法事,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
要知道,即使是在尊崇佛教的隋朝,朝廷公开表示仍是僧道并尊,并未分出高下,到了唐太宗时期,却已公开道为第一、佛为次之。这下道教中人更加得意了,之前南朝画家张僧繇曾作《醉僧图》,活现了醉僧狼狈可笑之状,道士们每每都喜欢用这张图来取笑僧侣。僧侣们气的要死,于是众筹了几十万钱,高价聘请了在画坛咖位更高的阎立本,画了一副《醉道士图》,用来反击。阎立本的这张名画最后还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唐代佛道矛盾的写真。
为挽回佛教的颓势,前面提过的那个高僧法琳前往拜见太宗,游说太宗尊崇佛教。法琳称:“据他考证,李氏的始祖有两支,一支是代北李氏,原出鲜卑拓跋部,另一个是陇西李氏,即老子的李氏。”他又说:“老子的父亲是个乞丐,是个跛子,没有耳朵,还瞎了一支眼睛,七十二岁时还娶不到老婆,最后同邻居家老女仆私通才生下李聃。”法琳还想劝太宗自为代北李,用不着同陇西李氏去认本家。
这法琳虽为高僧,但情商明显不够,也根本没有理解唐太宗非要跟陇西李氏认本家的原因。他自以为贬低李聃就能改变唐太宗的想法,殊不知却大大的激怒了太宗。太宗大怒斥道:“毁我宗祖,谤我先人,要挟君王,罪不容诛!”唐太宗接着说:“你所著的经卷里说,有念观音者,刀不能伤。现在给你七天时间去念观音,到期拿你试刀,看看到底能不能伤。”

法琳被问罪下狱,这下子终于清醒了,知道自己九成九已经死定了,别说念七天的观音,就是念七七四十九天的观音,一刀砍下来也是必死无疑啊。不过他终究是个老于世故的和尚,狱中七日,还真让他想出来一个死中求生办法。当七日期满之时,太宗派人来问他:“刑期已到,你念观音有无灵验?”法琳回答:“七日以来,我不念观音,只念陛下。”太宗又命人问他,“诏令你念观音,你为何只念陛下?”他又说:“陛下功德巍巍,照经典说,陛下就是观音,所以只念陛下。”
气焰全消的法琳也终于消掉了太宗的怒气,于是便免去了法琳的死罪,改为流放。不过,也许是命数使然,法琳最终死在了流放的路上,没能逃过这一番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