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真实的慈禧太后 辛酉政变成功的原因 慈禧是怎么获得胜利的?

火烧 2022-12-10 15:11:03 1064
辛酉政变成功的原因 慈禧是怎么获得胜利的?   成功的原因: 是1861年 咸丰十一年 咸丰帝病死后, 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的一次宫廷 。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为赞襄政务大臣 又称顾命八大臣 ,辅弼

辛酉政变成功的原因 慈禧是怎么获得胜利的?  

历史真实的慈禧太后 辛酉政变成功的原因 慈禧是怎么获得胜利的?
  成功的原因: 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 太后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的一次宫廷 。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其祺祥年号而称「祺祥 」,亦称「北京政变」。>  「辛酉政变」取胜的直接原因是:>  第一,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抓住并利用官民对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的强烈愤怒,对「承德集团」不顾民族、国家危亡而逃到避暑山庄的极大不满,把全部历史责任都加到顾命八大臣头上。也把咸丰皇帝到承德的责任加到他们头上。从而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争取了官心、军心、旗心、民心,顾命八大臣则成了替罪羊。>  第二,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利用了顾命大臣对 与奕炘的力量估计过低而产生的麻痺思想,又利用了帝后虽是孤儿寡母,却掌握「御赏」、「同道堂」两枚印章——顾命大臣虽可拟旨不加盖这两枚印章却不能生效,两宫太后与奕炘可由大臣拟旨加盖这两枚印章便能生效的有利条件。>  第三,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抢占先机,先发制人,没有随大行皇帝灵柩同行,摆脱了顾命大臣的控制与监视,并从间道提前返回,利用自农历7月17日咸丰皇帝逝世,到咸丰皇帝灵柩运到皇宫,其间有七十四天的充分时间,进行政变准备。原定农历9月23日起灵驾,29日到京,因下雨道路泥泞,而迟至9月3 日到京,比原计画晚了四天。而两宫太后于29日到京,30日政变,时间整整差了三天。这为她们准备政变提供了时间与空间,打了一个时间差与空间差。>  第四,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清楚地意识到并预感到:这是他们生死存亡的历史关键时刻,惟一的出路就是拼个鱼死网破。慈禧曾风闻咸丰皇帝生前肃顺等建议他仿照汉武帝杀其母留其子的「钩弋夫人」故事,免得日后皇太后专权。这个故事,《汉书·外戚传上》记载:汉武帝宠幸钩弋夫人赵婕妤,欲立其子,以「年稚母少,恐女主颛恣乱国家」。赵婕妤遭汉武帝谴责而死。汉武帝临终前,立赵婕妤子为皇太子,以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辅少主,是为汉昭帝。但是,咸丰皇帝没有像汉武帝那样做,而是用「御赏」和「同道堂」两枚印章来平衡顾命大臣、两宫太后之间的关系,并加以控制。结果,这两枚印章被两宫太后所利用,打破了初始的权力平衡结构。>  「辛酉政变」是君权与相权的一次大的冲突,表现了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的聪明才智。它的重大结果是 体制的一大改变。经过「辛酉政变」,否定「赞襄政务」大臣,而由慈安皇太后与 皇太后垂帘听政,这是重大的改制。「辛酉政变」后,恭亲王奕?为议政王,这是当年睿亲王多尔衮辅政的再现。但有一点不同:既由帝胤贵族担任议政王、军机大臣,又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这样皇权出现二元:议政王奕?总揽朝政,皇太后总裁懿定。这个体制最大的特征是皇太后与奕?联合主政,后来逐渐演变为慈禧独揽朝政的局面。随之产生一个制度:领班军机大臣由亲贵担任,军机大臣有满族两人、汉族两人。在 同治时期,大体维持了这种五人的军机结构局面。>  「辛酉政变」就满洲贵族而言,主要是宗室贵族同帝胤贵族的矛盾与拼杀。两宫皇太后特别是慈禧皇太后,主要利用和依靠帝胤贵族,打击宗室贵族,取得了胜利。>  同治皇帝在辛酉政变后,内有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外有议政王奕?主政,从而开始了「同治新政」。>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