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山东舰航母舰长姓名 航母艦長被羅斯福靈魂附體?122年前為4千美軍病號抗命,歷史重演

火烧 2022-03-30 06:57:58 1039
航母艦長被羅斯福靈魂附體?122年前為4千美軍病號抗命,歷史重演 近日,美國海軍「西奧多·羅斯福」號航母艦長克魯澤爾上校成為被全世界關注的人物。「羅斯福」號航母爆發新冠疫情後,數千名艦員被困於艦上,克

航母艦長被羅斯福靈魂附體?122年前為4千美軍病號抗命,歷史重演  

山东舰航母舰长姓名 航母艦長被羅斯福靈魂附體?122年前為4千美軍病號抗命,歷史重演
近日,美國海軍「西奧多·羅斯福」號航母艦長克魯澤爾上校成為被全世界關注的人物。「羅斯福」號航母爆發新冠疫情後,數千名艦員被困於艦上,克魯澤爾艦長上書海軍部,要求將大部分艦員撤到岸上,並將信件向媒體披露,給美國軍方造成了強大的輿論壓力。美國海軍部一怒之下將克魯澤爾撤了職。
克魯澤爾艦長的舉動,在美國國內博得了廣泛同情和支持。在大眾的口誅筆伐之下,美國海軍部部長也不得不辭職。在這些輿論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老羅斯福)曾孫的表態——羅斯福研究所主任特維德·羅斯福公開表示:「羅斯福」號艦長為全體艦員的安危不惜得罪上級的舉動,是老羅斯福在122年前一次果敢行為的再現!
老羅斯福在1898年做出過同樣的事情
西奧多·羅斯福,是第26任美國總統(1901-1908年在任)。就任總統時,西奧多·羅斯福年僅42歲,是美國歷史上最年齡的在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遠房侄子富蘭克林·羅斯福日後也當選為美國總統。為了區分二人,前者也被稱為「老羅斯福」,後者則被稱為「小羅斯福」。
西奧多·羅斯福在1898年美西戰爭中曾擔任美國第一支志願騎兵團——「粗野騎兵團」團長。在老羅斯福率領下,這支騎兵部隊在古巴戰役中立下不小功勞。
但是美西戰爭期間,進攻古巴的美軍部隊有大批人染上了黃熱病、痢疾和瘧疾等熱帶傳染病,第一志願騎兵團也不例外。為了阻止美軍部隊將瘟疫帶回本土,當時的美國軍方高層拒絕將這些士兵撤回國內。
為此,西奧多·羅斯福與其他一些同僚憤然向政府發出聯名信,並將信曝光給了媒體。很快,美國社會迅速掀起了「必須立即讓士兵回家」的強大輿論,最終美軍高層不得不做出讓步,讓參戰部隊返回國內,並在本土進行隔離治療。
由此可見,「羅斯福」號艦長的所作所為,幾乎就是老羅斯福的再世重生。
老羅斯福與「粗野騎兵團」
1898年2月15日,美國軍艦「緬因」號在西班牙統治下的古巴哈瓦那港爆炸,美國以此為借口挑起了美西戰爭。此時的西奧多·羅斯福正擔任美國海軍部副部長,對於和西班牙開戰的熱情極高。羅斯福為了能親自領兵作戰,辭去了海軍部副部長的顯赫職位,並向戰爭部部長阿爾傑申請組建美軍第一志願騎兵團。
獲得授權後,羅斯福與好友倫納德·伍德聯手分別擔任中校副團長和上校正團長。在兩人的努力下,在全國收到了兩萬三千份志願參軍的申請書。很快,一支由馬球運動員、獵人、牛仔、印第安土著和常春藤學生組成的騎兵部隊誕生了。這些半路出家的騎兵被軍方稱之為「粗野騎兵」(The Rough Riders),騎兵團總人數約1250人。
1898年6月14日,美國陸軍第五軍在古巴西南部登陸。參戰的第一志願騎兵團在登陸時一片混亂,配屬的馬匹被送到了其他登陸點,結果除了羅斯福一人有馬外,整個「粗野騎兵團」全都變成了步兵。
儘管如此,美軍第一志願騎兵團仍然作為步兵,在古巴的戰鬥中參加了兩次重要戰役。6月24日,第一志願騎兵團在拉斯瓜西馬斯戰役小試鋒芒,以戰死7人、負傷34人的代價將西班牙軍隊擊退。隨即,團長伍德上校被火線提拔,西奧多·羅斯福正式成為了第一志願騎兵團團長,同時晉陞上校,「粗野騎兵團」也變成了真正的「羅斯福」騎兵團。
7月1日,古巴戰場最關鍵的聖胡安山戰役打響。聖胡安山並不高,但卻是重要軍港聖地亞哥的外圍制高點。從歐洲剛剛開來的西班牙加勒比海艦隊,被美軍艦隊堵在了港口內。美軍急於攻克聖地亞哥港,全殲這支西班牙艦隊,因此將攻擊重點落在了聖胡安山。
戰役開始後,8000名美軍和3000名古巴起義軍聯合發起人海衝鋒,對聖胡安山和旁邊的科爾特山(兩處守軍共800餘人)發起猛攻。美軍第一志願騎兵團,位於攻擊科爾特山的右翼隊列里。老羅斯福騎著馬,拿著左輪手槍,領著全體步行的騎兵團,在加特林機關炮的掩護下,冒著槍炮蜂擁沖向科爾特山的西班牙軍陣地。美軍這種看似莽撞的衝鋒,卻讓西班牙守軍喪失了鬥志。美軍第9和第10騎兵團的黑人士兵率先衝上了科爾特高地。很快,其他美軍部隊也將美國國旗插在了聖胡安高地上。
此戰,美軍和古巴起義軍付出了1500多人傷亡的高昂代價,西班牙軍隊則只傷亡400多人。但是,美軍由此控制了聖地亞哥港外的戰略制高點,完全掌握了古巴戰場的主動權。
美軍第一志願騎兵團在此戰中並非首功,但由於狂野的表現,再加上西奧多·羅斯福充分利用了媒體老關係,結果在報紙的大肆渲染下,「粗野騎兵」在美國國內名聲大噪,風頭蓋過了其他部隊。在戰鬥中,老羅斯福用左輪手槍親自打死了一名西班牙士兵,更是被美國報紙精心描述為傳奇故事。
聖胡安山被攻克後,聖地亞哥港內守軍和西班牙艦隊都成了「瓮中之鱉」。7月3日,美國艦隊(4艘戰列艦、1艘裝甲巡洋艦、2艘輔助巡洋艦)對港內的西班牙加勒比海艦隊(4艘裝甲巡洋艦、2艘驅逐艦)發動突襲,將6艘西艦全部擊沉或俘獲。西班牙海軍死傷474人,被俘1750人,美國海軍卻僅有一人戰死。
7月17日,在1.5萬美軍和4500名古巴起義軍聯合圍攻下,聖地亞哥的1.1萬西班牙軍隊宣布投降。美西兩國在古巴的戰爭基本結束。
但是,美軍在古巴戰場卻遇到了比炮彈更糟糕的東西——瘟疫。美軍第一志願騎兵團也開始了比攻堅戰更艱苦的「回家之戰」。
美國內政部被黃熱病嚇倒
在整個美西戰爭期間,美軍一共死亡了5000多人,其中只有不到500人是死於戰場,因受傷和疾病死亡的竟有4000多人,而古巴戰場是美軍遭受傳染疾病的重災區。在攻克聖地亞哥的時候,參戰的1.5萬美軍已經至少有4000人患病。
美軍在古巴行軍打仗時,正值6-7月最炎熱的季節,軍營里蚊蟲肆虐。美軍士兵們所感染的疾病不只是一種,包括了黃熱病、瘧疾、痢疾在內的多種疫病。其中,黃熱病的癥狀最為兇猛。
黃熱病,是由黃熱病毒引發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蚊子叮咬傳播,患病者會有高熱和黃疸等癥狀,由於黃疸會讓眼球變成嚇人的黃色,所以被稱之為「黃熱病」。這種傳染病至今沒有特效治療藥物,只能依靠自愈,死亡率很高。黃熱病起源於非洲,被奴隸貿易傳播到了南美洲和中美洲。在20世紀以前,黃熱病曾是美洲地區最令人恐懼的疾病之一。
1880-1888年,巴拿馬運河曾進行過第一次開鑿,但參加施工的85000名工人中有52000人染上了黃熱病和瘧疾,最終導致運河開挖的失敗。在19世紀,美國本土也曾多次爆發過黃熱病傳染疫情,令美國人聞風喪膽。
當聽說古巴的美軍出現黃熱病病例後,美國政府和軍方高層頓時驚慌失措。當年7月下旬,美軍已基本停止了古巴的戰事,大批軍人因傷病急需回國治療。但是,美國政府和軍方高層卻試圖阻止軍隊的返回,害怕將黃熱病帶到美國本土。
在此時,老羅斯福的第一志願騎兵團也被病魔所困擾。聖地亞哥戰役後,該團被安置在埃爾卡尼以西的山麓,據說營地旁有一條清澈的小溪,風光十分優美。但是美麗風光的下面卻隱藏著猖獗的傳染病,該騎兵團和友鄰的幾個團幾乎有一半官兵成了病號。
《西奧多·羅斯福回憶錄》曾描述了第一志願騎兵團的這段歷史。老羅斯福的勤務兵亨利·巴德沙爾就被瘧疾熱(當時稱「古巴熱」)擊倒,雖然最終康復,但這個小夥子竟然一下子瘦了30多公斤!幾乎變成了一具「骷髏」。
「粗野騎兵團」的染病患者雖然多,但是多數患上的是瘧疾,而不是黃熱病。瘧疾也是通過蚊蟲叮咬傳播,雖然當時已經有特效藥奎寧,但病癒過程十分麻煩。美軍士兵們染上後會反覆發作,經常在病情一度好轉會突然再度複發。很多染病士兵身體虛弱,難以進行負重行軍,只能在營地內靜養。
在7月底到8月初的這段無戰事的日子裡,在古巴的美軍幾乎全都要從當地購買食物。第一志願騎兵團的軍需官們極盡所能,從聖地亞哥等地採辦了足夠的大米、麵粉、玉米粉、燕麥片、煉乳、土豆和蔬菜罐頭,保證了士兵們的基本營養。但是,西奧多·羅斯福等人面臨的是缺乏醫護人員的困境,軍隊內只有少量外科醫生,無法應對大批突如其來的瘟疫病人。
在前方美軍焦頭爛額的時候,美國政府高層還在爭論不休,甚至提出了「讓所有出征美軍永久駐紮古巴」的荒謬設想。這個想法,遭到了在古巴的美軍將校集體反對。
《西奧多·羅斯福回憶錄》曾記述,當時第一志願騎兵團多數病患都是瘧疾造成的,黃熱病病例非常少。西奧多·羅斯福上校經過檢查認為,黃熱病主要出現於在戰場後方的古巴人身上。該團的極個別病例,都是因任務被派到後方的傳令兵,在古巴村鎮內染上了黃熱病。老羅斯福指出,駐紮聖地亞哥一帶的全部美軍部隊,患上黃熱病的最多也就十幾個人,當地並非黃熱病疫區。因此,老羅斯福等軍官強烈呼籲,讓美軍儘快撤回國內,在國內進行隔離養病。
但是,當時擔任美國戰爭部長的阿爾傑卻拒絕了古巴美軍的回家要求,似乎下定決心要將數萬官兵放逐這個加勒比島嶼上自生自滅。
羅斯福帶頭將聯名信寄給了媒體
駐紮古巴的美軍幾乎陷入了絕望,而美軍高層的一些針對防疫的指示更是荒誕不堪。
美軍高層下令,一線美軍部隊的營地必須三天更換一次,以「防止疫病有機會傳播」,羅斯福的「粗野騎兵團」更是被要求爬到山上駐紮,以規避「小溪附近的瘟疫」。當時,美軍部隊普遍缺乏運輸輜重的馬車,多數裝備要靠士兵人力背負。但是,相當多的美軍士兵已經被瘧疾擊倒,根本沒有體力執行頻繁更換營地的命令。
在這種關鍵時刻,美軍多數正規軍官都不敢頂撞高層,也不敢對外公開真相,害怕影響在軍隊中的仕途。但是,西奧多·羅斯福和第一志願騎兵團的其他軍官卻不一樣,他們都是志願軍官身份,只是在戰爭期間擔任臨時軍職,根本沒什麼後顧之憂。因此,由老羅斯福起草,一批志願軍官共同簽署了一封聯名信,向上級呼籲「讓士兵回家」,而且指出了多數士兵只是患有瘧疾,而不是致命的黃熱病。
在聯署的時候,西奧多·羅斯福等人巧妙地將姓名簽成了一個圓圈,這樣就無法識別出真正打頭的人。最後,老羅斯福等人還直接將這封聯名信抄送給了多個國內媒體,徹底公開了古巴美軍的實情。
一瞬間,美國各大報紙紛紛刊登出了這封聯名信,社會輿論嘩然。美國國內迅速掀起了「必須立即讓士兵們回家」的強烈呼聲。美國政府和軍方在強大輿論壓力下,不得不做出了退讓,宣布將美軍撤出古巴,僅保留一個黑人團駐紮當地。
當年8月12日,西班牙請求停戰。12月10日,美西兩國在巴黎簽訂和約,西班牙放棄古巴並承認古巴獨立,將關島和波多黎各割讓給美國,還以2000萬美元為代價將菲律賓群島的主權轉讓給美國。美西戰爭以美國大獲全勝告終。
8月14日,羅斯福率領第一志願騎兵團乘船在紐約長島登陸,全體被安置在蒙托克隔離一個月。
在蒙托克,所有患病士兵得到了充分的醫療護理。儘管如此,第一志願騎兵團仍然有一百多人死於瘧疾。由於瘧疾的特徵是慢性的反覆發作,一些士兵在結束隔離返回家後,仍然受到病症的折磨,甚至有的人在家中因病死亡。大多數患病士兵在痊癒後,都普遍暴瘦了20多斤。
9月15日,這支臨時組建的「粗野騎兵團」結束了戰爭使命,在蒙托克隔離點宣告解散。西奧多·羅斯福上校做了一個簡短的演講,讚揚了騎兵團在戰爭中的努力,表達了他強烈的自豪感。老羅斯福提醒士兵們,他們雖然是英雄,但必須重新融入正常的社會。這些士兵不少人在打仗前失去了工作,很難重新找到新工作。此外,相當多的人還被傷病困擾,長期無法工作。
從古巴歸來後,西奧多·羅斯福脫下軍裝,重新返回政界。由於在美西戰爭中贏得了很高的輿論支持度,老羅斯福此後在政壇如魚得水。1898年,西奧多·羅斯福當選為紐約州長。1900年大選,他成為共和黨候選人麥金萊的副總統人選。麥金萊贏得了大選,老羅斯福也跟著進了白宮。
1901年9月6日,麥金萊總統被刺殺,9月14日不治身亡。42歲的副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作為替補登上總統寶座,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
西奧多·羅斯福在任內以強硬風格而著稱,對外主張「門羅主義」,直接干涉拉美國家事務,開鑿巴拿馬運河、大白艦隊環球旅行都是老羅斯福的傑作,並且因調停日俄戰爭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在對內政策上,西奧多·羅斯福強力推行反托拉斯法,展開轟轟烈烈的反壟斷運動。
歷史上的西奧多·羅斯福可謂是褒貶不一,但他在美西戰爭中愛護士兵,敢於對抗上級,不惜向媒體曝光的勇悍風格,今天確實像附體於「西奧多·羅斯福」號艦長的身上。從個人角度看,克魯澤爾上校從他當上艦長的那一刻起,肯定會受這位歷史人物性格的感染,進而影響了自己的所作所為。(作者:陶慕劍)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