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历史的收获和感受 谁有对齐国历史故事的感悟急急急!
谁有对齐国历史故事的感悟急急急!
1,缺乏战略眼光,没有连续的国策,政策摇摆不定。
无论是春秋时期的姜姓齐国还是战国时期的田氏齐国都缺乏战略眼光,政策没有连续性。
比如小白用管仲,就不重视礼仪法制,到晏
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
婴时期又放弃了管子那一套搞晏子。
战国时期表现得更差,今天合纵,明天连横,堂堂大国却被张仪、苏秦玩弄于股掌之中。
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利益是什么。
反观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就坚持以法治国的信念。
在国策上,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逐步并西蜀吞巴郡,远交近攻,连横诸国,各个击破。
2,没有统一天下的壮志。
所以也没有统一天下的国策。
国君的所谓雄心壮志只满足于称霸,即使后世君主亦不过想恢复桓公的功业。
这跟秦国横扫六合的壮志不可同日而语。
齐国可以统一的时期只有两个时期一个是,齐桓公时期,一个是齐威王时期,但由于战略不清晰都失之交臂。
齐桓公只想尊王,不想自己当王。
而齐威王当个霸主就满足了。
3,光富国不强兵,不重视兵家。
著名的《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是齐国人,在齐国却得不到重用,最后只好到吴国去求官。
在最强的齐桓公时期,面对对咄咄逼人的楚国居然不敢一战!也许这是对的,战则必败。
齐国最常攻打的国家是鲁国,却一败再败。
当时还是管仲执政期。
齐桓公任鲍叔牙为将,在长勺却没打过曹刿。
而齐威王打败魏国就满足了,可惜了名将孙膑。
齐国作为赫赫有名的大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除了跟魏国的战争和以后的火牛阵外,几乎乏善可陈。

4,任由大国崛起,没有采用遏制大国的战略。
齐桓公时,楚国已经有崛起的苗头,对于这样的强国不加以遏制,任由强大,不利于国家利益。
以后还有晋国、秦国,翻开春秋历史,象吴国、越国这样的小国都能称霸,作为传统强国,齐国难辞其咎。
5,排外。
外国人很难在齐国当大官。
这也导致真正的贤明之士得不到任用。
反观秦国,几朝相国都是外国人。
所以造就了强秦。
在齐威王死后,秦国的国力就超过了齐国。
6,声色犬马,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思想。
前辈们打下的基础这么好,所以齐国很富
齐国疆域
裕,也所以齐国人都不想打仗,没有尚武精神。
齐国一直在吃老本,而对其于五国根本就不关心。
秦国远交近攻,交的是谁呢——齐国。
反正秦国那么远,他打谁也打不到我,他跟我贸易,我乐得赚钱。
至于你们的死活跟我有什么关系。
正是这样的心态断送了齐人的前程。
7,骄傲自大,自毁前程。
齐威王的积蓄败在苏秦手里。
齐国灭燕国惹下了祸胎,此后齐闵王狂妄自大自称东帝,齐又在苏秦的怂恿下打这个打那个(还是没有清晰的国策),把六国都得罪了,合纵本来是为了对付秦国。
最后秦国加入了合纵,矛头一转对付齐国,酿成五国联军攻击齐国的惨剧。
几乎被灭了国,国力从此不复昔日盛况。
另外,齐国跟秦国不同。
秦国地势险要,联军最强大的时候不过攻下了一个函谷关。
齐国就不同了,全是平原,无险可守,五国一攻就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