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13个支系 云南省昆明市墨江哈尼族是县还是市
云南省昆明市墨江哈尼族是县还是市
是县
墨江县一般指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是云南省普洱市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东部,北距省会昆明市350千米,西南距普洱市220千米,是中国内地通往云南西南边疆的交通要道。

墨江县是1979年11月28日成立的中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2005年开始,墨江县便每年都举行“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
墨江县北回归线穿城而过,被称为“哈尼之乡、回归之城、双胞之家”以及“太阳转身的地方”。
墨江县盛产紫米,2007年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授予“中国紫米之乡”称号。
截止到2006年,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辖15个乡(镇),163个村,5个社区。
2010年,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总人口为360507人,其中,哈尼族有9个支系, 23.5万人,占总人口的61.8%[1] 。
2013年,墨江县实现生产总值42.82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亿元。
公元前109年以前,今墨江县境为傣族古国“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属地。
[1]
公元前109年,汉朝征服滇国及昆明、嶲(xī)等部族置益州郡,将势力伸入“勐达光”(哀牢国)境内设置县(据点),“勐达光”(哀牢国)向西退让;今墨江县境成为自由地。
公元69年,“勐达光”(哀牢国)归附汉朝、其地置永昌郡,先前在“勐达光”境内设的县(据点)由益州郡划入永昌郡;今墨江县境属永昌郡。
公元225年,蜀汉分建宁、越隽、永昌三郡地置云南郡;今墨江县境属云南郡。
公元271年,西晋将建宁、兴古、云南、永昌四郡合置宁州;今墨江县境仍属云南郡。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之后的东晋、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等中国内地王朝逐步退出云南高原,陈(南朝)代梁(南朝)后,中国内地王朝彻底放弃云南高原;今墨江县境为当地傣族土目把持自治。
公元738年,“勐舍”(巍山盆地)傣族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勐舍龙”(汉译“南诏国”)政权;公元765年,“勐舍龙”(南诏国)在“勐谷”(景东盆地)设银生节度、统辖“勐谷”及其以南地区,“领有银生城、开南城、威远城、奉逸城、利润城、茫乃道、柳追和城、扑败、通遗川、河普川、大银孔等地”;今墨江县境属银生节度通遗川。
公元937年,前“勐舍龙”(南诏国)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入主洱海盆地建大理国,沿“勐舍龙”旧制在“勐谷”置银生节度;公元1096年,大理国废节度、都督等军事辖区,设八府、四郡、四镇;今墨江县境先属银生节度,后属威楚府的他郎部、因远部、马笼部。
公元1254年,大蒙古国灭大理国;公元1256年,蒙古人在大理国直辖地区设万户、千户、百户等各级军事辖区,稳定大理国局势后便转攻南宋;公元1274年,元朝(原大蒙古国)在大理国故地设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后,裁万户、千户、百户等军事辖区,设路、府、州、县等各级行政区,同时平定前大理国外围属地;公元1288年,元军平定前大理国威楚府南部的罗盘、马笼、步日、思麽、罗丑、罗陀、步腾、步竭、台威、台阳、设栖、你陀等十二部设元江路;公元1301年,马笼、设栖、你陀等地置马龙他郎甸长官司;今墨江县境属元江路马龙他郎甸长官司。
公元1382年,明朝击垮云南的元朝势力设云南都指挥使司(军事机构)与云南承宣布政使司(行政机构),前元江路改设元江军民府;公元1406年,元江府改元江军民府,裁马龙他郎甸长官司设新化州、恭顺州;今墨江县境属元江军民府恭顺州。
公元1659年,清朝仍设元江军民府;公元1732年,裁曲靖府通判、其移驻元江军民府他郎寨设他郎厅;今墨江县境属元江军民府他郎厅。
公元1770年,元江府降为元江州,儒林里土守备、定南里土千总并入他郎厅划归普洱府(析车里宣慰司澜沧江以西地设);今墨江县境属普洱府他郎厅。
公元1913年,民国政府裁他郎厅,原他郎厅所属的儒林里土守备划入元江县、把边江以西划入宁洱县、其余地区设他郎县;公元1915年,他郎县改为墨江县;[1] 公元1916年,墨江县南部诸土目领地划出设行政委员管辖。
公元1949年8月,共产党领导的政府在墨江县成立临时人民政府。
公元1979年7月,墨江县改为墨江哈尼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