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风散 通草散简介
通草散简介
目录
1拼音2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通草散2.1处方2.2来源2.3炮制2.4功能主治2.5通草散的用法用量2.6摘录3《外台》卷二十二引《古今录验》3.1方名3.2组成3.3主治3.4通草散的用法用量3.5制备方法4《普济方》卷一一七引《经验济世方》4.1方名4.2组成4.3主治4.4通草散的用法用量4.5制备方法4.6通草散的临床应用5《千金》卷六5.1方名5.2组成5.3主治5.4通草散的用法用量5.5制备方法5.6各家论述6《银海精微》卷下6.1方名6.2组成6.3主治6.4通草散的用法用量6.5制备方法6.6附注7《普济方》卷二一四7.1方名7.2组成7.3主治7.4通草散的用法用量7.5制备方法8方出《千金》卷二,名见《外台》卷三十四8.1方名8.2组成8.3功效8.4主治8.5通草散的用法用量8.6制备方法9《医心方》卷二十五引《产经》9.1方名9.2组成9.3主治9.4通草散的用法用量9.5制备方法10方出《千金》卷六,名见《三因》卷十六10.1方名10.2通草散的别名10.3组成10.4主治10.5通草散的用法用量10.6制备方法10.7各家论述10.8附注11《卫生总微》卷十四11.1方名11.2组成11.3主治11.4通草散的用法用量11.5制备方法附:1古籍中的通草散1拼音
tōng cǎo sǎn
2明·方贤著《奇效良方》:通草散
2.1处方
通草(半两) 木通(半两) 泽泻(一分) 竹茹(二钱少用.老人减半)
2.2来源
崇宁二年,自太府出为发运,夏及秋患痢两月,一日一夜三四十次,然血多白少,名医皆曰此痢也。闻泗州青阳镇李中和助教善医,即遣人召之。中和至看脉,即曰此非痢也,始甚怒之,徐叩之,李曰,血多白少,小便涩少,即非痢。其言中余之病,心已神之。乃是旧因伏暑,小便转导入大腑,由心经而过,遂化为血,大小便下,故其状似痢而非痢也。但令大小便各归本藏即安。
信知天下有如此妙医,余家致婢久痢,服之皆安,故记传久。
2.3炮制
上剉如大米粒,或为细末。
2.4功能主治
治伏暑,下血如久痢。
2.5通草散的用法用量
就剉时每服秤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细末。即每服抄二钱。依前法煎,食后并夜卧各一服。
2.6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3《外台》卷二十二引《古今录验》
3.1方名
通草散
3.2组成
通草1分,细辛1分,蕤仁1分,雄黄(研)1分,皂荚(去皮子)1分,白矾2分(烧),礜石3分(泥裹,烧半日,研),藜芦3分(炙),地胆3分(熬),瓜蒂3分,巴豆10枚(去皮),(艸闾)茹3分,地榆3分。
3.3主治
鼻中息肉。
3.4通草散的用法用量
以细辛、白芷煎汤,和散敷息肉上,又以胶清和涂之,取愈。
3.5制备方法
上为末。
4《普济方》卷一一七引《经验济世方》
4.1方名
通草散
4.2组成
木通半两,通草半两,泽泻1分,竹茹2钱(少用不妨,老人减半)。
4.3主治
伏暑下血如久痢。
4.4通草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煎至7分,温服。细末每服2钱,依前法煎,食后、日午、夜卧各1服。
4.5制备方法
上锉如大米粒,或为细末。
4.6通草散的临床应用
伏暑下血如久痢崇宁二年,自太府出为发运,自夏及秋,患痢2月,1日1夜3040次,然血多白少,名医皆曰:此痢也。闻泗洲青阳镇李中和助教善医,即遣人召之。中和至,看脉,即曰:此非痢也。始甚怒之,徐叩之,李曰:血多白少,小便涩少,即非痢。其言中余之病,心已神之。乃是旧日因伏暑,小便传导入大肠,由心经而过,遂化为血,由大肠而下,故其状似痢而非痢也。但令大小便各归其本,即安。依法煎上方,食后、日午、夜卧各1服便止。余家数婢患久痢,服之皆安。
5《千金》卷六
5.1方名
通草散
5.2组成
通草半两,矾石1两,真朱1两(1方有桂心、细辛各1两)。
5.3主治
鼻中息肉,不通利。
5.4通草散的用法用量
拈绵如枣核,取药如小豆,著绵头,纳鼻中,日3次。
5.5制备方法
上为末。
5.6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消鼻中息肉,矾石最捷;佐以真珠消管,通草透窍;加桂、辛尤为得力。
6《银海精微》卷下
6.1方名
通草散
6.2组成
赤芍药、川芎、羌活、甘草、当归、麝香。
6.3主治
风泪障翳。
6.4通草散的用法用量
百沸汤泡。
6.5制备方法
上为末,调匀为丸,如皂角子大。
6.6附注
本方方名通草散,但方中无通草,疑脱;又据剂型,当作“通草丸”。
7《普济方》卷二一四
7.1方名
通草散
7.2组成
通草2两,白芍1两,王不留行半两,甘遂3钱,石韦1两,葵子1两半,滑石半两,蒲黄1两,桂心1两。
7.3主治
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砂石,痛不可忍,或出鲜血。
7.4通草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沸汤调下。
7.5制备方法
上为末。
8方出《千金》卷二,名见《外台》卷三十四
8.1方名
通草散
8.2组成
通草(横心者是,勿取羊桃根,色黄无益)、石钟乳各等分。
8.3功效
下乳汁。
8.4主治
妇人无乳汁。
8.5通草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粥饮送下,日3次。
8.6制备方法
上为末。
9《医心方》卷二十五引《产经》
9.1方名
通草散
9.2组成
通草1两,细辛1两。
9.3主治
少小鼻息肉。
9.4通草散的用法用量
展绵如枣核,取药如小豆,著绵头纳鼻中,日2次。
9.5制备方法
上为末。

10方出《千金》卷六,名见《三因》卷十六
10.1方名
通草散
10.2通草散的别名
通草膏、通草丸、通气丸
10.3组成
通草、细辛、附子各等分。
10.4主治
鼻齆。气息不通,不闻香臭,并有息肉。
10.5通草散的用法用量
以蜜和,绵裹少许,纳鼻中。
10.6制备方法
上为末。
10.7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鼻齆,必有息肉阻碍,气道不得贯通之故,故以散结通气为主。方用通草开通关窍,细辛解散结邪,附子流行经络,立方最捷。
10.8附注
通草膏(《济生》卷八)、通草丸(《医学入门》卷七)、通气丸(《仙拈集》卷二)。方中通草,《三因》作“木通”。《普济方》有辛夷一钱。
11《卫生总微》卷十四
11.1方名
通草散
11.2组成
通草(蜜涂,炙干,为末)、木猪苓(去黑皮,为末)各等分。
11.3主治
一身黄肿透明,及肾肿。
11.4通草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半钱或1钱,米饮调下。
11.5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加土地龙、麝香少许。
古籍中的通草散
《证治准绳·杂病》:[第八册七窍门下]鼻之。小蓟一把,水二升,煮一升,去渣温服。外治,通草散、菖蒲散、瓜蒂散、蒺藜汁、葫芦酒,或用生葱分作...
《外台秘要》:[卷第二十二]鼻中息肉方一十一首鼻中须臾通张文仲亦治鼻不闻香臭短剧疗鼻中塞肉。通草散方。通草(半两)真珠(六铢碎)矾石(一两烧)细...
《医心方》:[卷第二十五]治小儿鼻息肉方第五十九《产经》云∶治少小鼻息肉通草散方∶通草(一两)细辛(一两)凡二物,下筛,展绵如枣核,取药如小豆著绵...
《普济方》:[卷五十六鼻门]鼻中生息肉(附论)如枣核大纳鼻中。日夜四五度换之。以渐消烂即瘥。通草散(出海上方)治鼻中息肉。不通利。通草(半两)矾...
《普济方》:[卷二百十四小便淋秘门]总论件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煎七分。温下。日三通草散治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砂石。痛不...
更多古籍中的通草散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