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清朝王爷 清朝官员王爷品级排名,都是帝王身边的大臣之一,清朝王爷和正一品

火烧 2022-02-05 22:49:53 1154
清朝官员王爷品级排名,都是帝王身边的大臣之一,清朝王爷和正一品 都是帝王身边的大臣之一,清朝王爷和正一品官员谁的权利大?当然是清朝王爷的权利更大了,因为清朝的王爷是皇亲国戚,皇亲国戚比群臣要大。古代王

清朝官员王爷品级排名,都是帝王身边的大臣之一,清朝王爷和正一品  

都是帝王身边的大臣之一,清朝王爷和正一品官员谁的权利大?

当然是清朝王爷的权利更大了,因为清朝的王爷是皇亲国戚,皇亲国戚比群臣要大。

古代王爷封号排名

清朝王爷封号最为系统仔细,且较为复杂,地位从高到低的排名为:

和硕亲王、贝勒、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恩将军。

从汉朝开始,王爷分为亲王和郡王,亲王位置高于郡王。

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

扩展资料:

和硕、多罗、固山都是满语,和硕意为:一方,和硕亲王是王爷等级中最高的一等。

清朝王爷 清朝官员王爷品级排名,都是帝王身边的大臣之一,清朝王爷和正一品

清朝封爵方式有两种:一是因军功受封,为功封;一种因皇帝之后而受封,为恩封。按照制度,恩封的后代在承袭前人的爵位时要降一级,降至最后一个等级再袭。

打个比方:我的父亲是和硕亲王,那么我世袭之后就是贝勒,我儿子继承我的位置就是世子。

王爷是代表身份的爵位,不代表权利。权利大小的关键是看皇帝的信任、手上的权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王爷

清朝王爷有哪些等级?

1、有十四等级,即和硕亲王、贝勒、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恩将军。

2、王爷:封建时代尊称有王爵封号的人。 3、和硕、多罗、固山都是满语,和硕意为:一方,和硕亲王是王爷等级中最高的一等。 4、清朝封爵方式有两种:一是因军功受封,为功封;一种因皇帝之后而受封,为恩封。按照制度,恩封的后代在承袭前人的爵位时要降一级,降至最后一个等级再袭。 5、但清朝共有十二位王的后人,在继承爵位时无需降级,作为皇帝对其功劳的赏赐,俗称:铁帽子王,即:世袭罔替,配享太庙。

清朝的王爷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

清朝的王爷,有的相当于是副手,比如说是副主席的级别!有的小一点,会是省长级别的,因为他们拥有一定的封地!该封地自己管辖,但是又受上面统管!

清朝王爷权力也特别的大,他的品级都是什么?

大清爵位主要分为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清朝王爷的品级是正一品,等级是“和硕亲王”是最高一级。

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晋朝的宗王官于京师的制度。藩王不就藩地方,没有爵土。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每等若干级,十二等大致可分为超品、品级。

超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蒙古爵位一般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时保留原来的蒙古尊号,有时在亲王之上依旧设立汗号世袭罔替。

宗室爵位,又称宗室觉罗世爵,掌于宗人府,共分为十二级,只授予爱新觉罗氏族人,它们分别是:

①和硕亲王 和硕:满语意为一方、一隅)

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世子岁俸银6千两,禄米6千斛;

②多罗郡王

岁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

长子岁俸银3千两,禄米3千斛;

③多罗贝勒

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

④固山贝子(固山;满语意为一角)

岁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以上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但也有例外,有个别皇子只封得镇国将军。亲王、郡王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贝勒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行蟒

扩展资料

爵位世袭,分为降等世袭与世袭罔替。

降等世袭,即每承袭一次要降一级,但降级若干次(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贝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降至镇国将军,辅国公降至辅国将军)后便不再递降,以此爵传世。

世袭罔替,即以原爵位承袭。例如大清十二家“铁帽子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清爵位

观看清朝宫廷剧经常会出现王爷、正一品官员等,谁的官阶比较大呢?

那个大不是没法比较,清朝也有很多王爷,毕竟皇帝有后宫佳丽三千,除去夺权死了的,还剩下多少王爷,王爷里也有权力大的,自然权利比从一品官员大了。

而无权的王爷,自然小,但是这个大只是指权力上的大,但是王爷毕竟属于皇帝那边的,也就是皇室的,官员即便是权利大,也只是外人而已,当然一个王爷的势力还是取决于在皇上面前的分量,雍正以后皇帝个人集权,许多王爷都是被架空了的,没有实权。 一、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二、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都御史 文职外官:总督(加尚书衔) 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清朝亲王的等级,简洁些

1、满清皇室爵位: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2、清初诸王都是因军功受封,功劳大的被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后代袭爵没有变化都是原始的王爵。没有世袭罔替待遇的,就按照清朝的袭爵制度“递降袭爵”,如果没有特殊的功劳受到皇上的再次嘉奖,每传一代爵位就下降一级,直到亲王降到镇国将军、郡王降到辅国将军为止不再下降。那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孙,称为“恩封诸王”。

3、世袭罔替的王爷有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亲王和顺承郡王、克勤郡王。亲王和郡王世袭罔替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级别是一样,但是后代的袭爵待遇不一样。

4、清代共有世袭罔替的王爵十二家,俗称“铁帽子王”,其中八家以军功封爵。他们是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另有恩封世袭罔替王爵四家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庆亲王。

5、清代六大亲王分别为: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时期)、睿亲王多尔衮(皇太极时期)、安亲王岳乐(顺治时期)、康亲王杰书(康熙时期)、怡亲王胤祥(雍正时期) 、恭亲王奕欣;(咸丰、同治、光绪时期)。

扩展资料

清初因是开国功臣被封世袭罔替的八家亲王如下:

1、礼亲王:

始封祖为和硕礼烈亲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图鲁”。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进封和硕礼亲王。皇太极死,代善又主持立福临(世祖)为帝。

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其后代袭爵有名者,如嘉庆十年袭爵的礼亲王昭裢是皇族中著名学者,著有《啸亭杂录》等传世,昭&后因凌辱大臣被夺爵。末代礼亲王叫世铎,清帝退位后去世。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其中两个被削爵。

2、郑亲王:

始封祖为郑亲王济尔哈朗,他是努尔哈赤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是惟一非帝王直系子孙。济尔哈朗从征蒙古、朝鲜,崇德元年进封和硕郑亲王。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道光二十六年端华袭封,咸丰十一年(1861)文宗死,端华与其异母弟肃顺等八人受遗诏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共理朝政。慈禧发动辛酉政变杀肃顺,端华赐自尽。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5人削爵。

3、睿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14子多尔衮。多尔衮以作战勇敢赐号“墨尔根代青”,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皇太极死,他顾全大局和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幼子福临即位。顺治元年多尔衮进入北京,安抚百姓,制定章法制度,是清初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多尔衮先后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死于出征路上.年仅39岁,灵柩回京时顺治亲迎于东直门。

多尔衮死后被尊为义皇帝庙号成宗,神主祔太庙。后苏克萨哈等攻讦他种种不法,被废尊号,黜出宗室,毁陵墓,家产人员入官,此后百余年无人敢论及此事。乾隆三十八年清高宗弘历令修葺东直门外睿王坟,乾隆四十三年为其平反复其王爵,其爵世袭罔替,追谥日忠,配享太庙。其身后无子,以同母弟多铎之后继承爵位。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不计追封者共8王。

4、豫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祖努尔哈赤15子豫通亲王多铎。多铎在太宗时于大凌河大破明军祖大寿之师,从此明朝无有成规模之抵抗,崇德元年封豫亲王。清军入关后,他率军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顺治六年以痘症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二人被削爵。

5、肃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肃武亲王豪格,因功于崇德元年封肃亲王。清军入关后率军西征川陕,剿击李自成、张献忠余部。豪格与多尔衮多不睦,顺治元年因语侵多尔衮竟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复原封谥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末代肃亲王善耆清末任民政部尚书。清帝退位后,避居大连与日本人过从甚密,死于1922年。肃亲王世爵共传9世10王。

6、庄亲王:

始封祖为清太宗皇太极第5子承泽裕亲王硕塞。硕塞与多铎共同在河南攻击李白成,又随军攻破南京,俘明弘光帝朱由崧。顺治十一年硕塞死,其子袭爵改号庄亲王。庄亲王一支共传8世11王,其中二人削爵。

7、克勤郡王: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长子岳托。岳托自幼随父祖征战,功劳卓著,太宗崇德元年封为成亲王。岳托作战勇敢,但性格狂妄傲慢,屡被申斥,封爵两度被降为贝子,太宗两次免其死罪。清兵入关后,岳托率部攻山东克济南,崇德三年病死军中。诏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诏享太庙。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三人削爵。

8、顺承郡王:

始封祖为礼亲王代善之孙勒克德浑。其父为代善第3子萨哈磷,萨哈磷兼通满、汉、蒙三种文字,屡建战功,崇德年间病死,追封颖亲王,勒克德浑是其第3子。顺治元年勒克德浑被任命为平南大将军,顺治五年封顺承郡王,顺治九年去世。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三人被削爵。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亲王

百度百科-清朝的“铁帽子王”

百度百科-清代六大亲王

清朝王爷大还是正一品官员大

王爷属于王爵在清朝爵位是超品官级比正一品官级高。

王爵是君主制下的一种爵位,一般地位仅次于整个国家的君主,高于公爵。汉朝恢复了封国制,没有王爵,有诸侯国王。但,另设二十等爵位。魏晋开始设王爵,晋朝又细分为亲王和郡王。

清朝的王爷共有240多位,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将宗室封爵定为十四等级即和硕亲王、贝勒、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恩将军。

扩展资料:

封建王朝中品级的一种,是仅次于皇帝的最高品级,比一品都高。普通官员是无法得到的,即使丞相也不例外。

此品级源于清朝乾隆十六年定制,如下所示: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子,正一品;

男,分一等男兼一云骑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轻车都尉,分—等轻车都尉兼一云骑尉,及—至三等轻车都尉,正三品;

骑都尉,分骑都尉兼一云骑尉及骑都尉二等,正四品;

云骑尉,正五品;

恩骑尉,正七品。

此外王、郡王、贝勒、贝子、公(镇国公、辅国公、“外省”镇国公、“外省”辅国公)也是超品。

清朝正一品官职:

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中和殿、保和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大学士,领侍卫内大臣,銮仪卫掌卫事大夫,建威将军,子爵、衍圣公(孔子后代,文臣之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超品

都是(115)王爷(12)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