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能自己交吗 请问常说的"交税交几个点"的"点"指什么?

请问常说的"交税交几个点"的"点"指什么?
请问常说的"交税交几个点"的"点"指什么?
交的点数,就是指百分比。
税点,起税点的简称,又称“征税起点”或“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对征税物件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征税物件的数额达到起征点的就全部数额征税,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税点计算方法
1、增值税按销售收入17%、3%(此为流转税,分别适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
2、城建税按不同地区的纳税人实行不同档次的税率缴纳:纳税义务人所在地在东城区、西城区、崇文区、宣武区范围内的和在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区、门头沟区、燕山六个区所属的街道办事处管理范围内的,税率为增值税的7%; 纳税义务人所在地在郊区各县城、镇范围内的,税率为增值税的5%; 纳税义务人所在地不在1、2项范围内的,税率为为增值税的1%;
3、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增值税的3%缴纳;
4、地方教育费附加按缴纳的增值税的2%缴纳;
5、印花税:购销合同按购销金额的万分之三贴花;帐本按5元/本缴纳(每年启用时);年度按“实收资本”与“资本公积”之和的万分之五缴纳(第一年按全额缴纳,以后按年度增加部分缴纳);
6、城镇土地使用税按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缴纳(各地规定不一,XX元/平方米);
7、房产税按自有房产原值的70%*1.2%缴纳;
8、车船税按车辆缴纳(各地规定不一,不同车型税额不同,XX元辆);
9、企业所得税按应纳税所得额(调整以后的利润)缴纳:应纳税所得额在3万元(含)以内的适用18%,在3万元至10万元(含)的适用27%,在10万元以上的适用33%(注:2008年起税率为25%);
10、发放工资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交税那里所说的"5个点",请问"5个点"是什么多少,是什么意思?
5个点,也俗称5个百分点,即百分之五。
人们常说的"四害"指什么?
“四害”是指蚊子、苍蝇、老鼠和蟑螂。 1、蚊子能传播疟疾、乙型脑炎、丝虫病、登革热、黄热病等疾病。 2、苍蝇身上带着无数的细菌、病毒,可传播的疾病多达几十种,其中常见的有:痢疾、甲型肝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砂眼、小儿麻痺、蛔虫、霍乱等。 3、老鼠不仅偷吃粮食、破坏建筑与农田而且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 4、蟑螂不仅咬烂实物、损坏原料、污染食品,而且传播痢疾、伤寒、小儿麻痺、腺病毒、病毒性肝炎等疾病,此外,还能使食物霉变产生致癌的黄曲霉素。
请问我们常说的"企业LOGO"具体是指什么?
企业logo就是企业的标志
艺人常说的"通告"是指什么?
在娱乐圈的所谓通告,是指参加各种节目,各类公共活动(例如:签唱会、谈话节目、宣传会、代言活动,记者会之类),按照制作公司或者投资公司的意思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提高艺人的曝光率。
通告艺人,是属于过气的歌手、偶像或是人气不足、没有特定公司签约或是无节目可作的非一线明星。这类人不再像往常在某一固定摄影棚或是录音室内工作,而是每天奔波于各个综艺节目之间,谈谈圈内八卦或是流行新闻及自己和其他艺人的小祕密等,要不就是在某些娱乐节目中玩一些整人游戏博大家一乐。
机械中常说的公差正负几个,请问他们所说的"个"的单位是什么?
机械中,正常来说,他们所说的 个'代表的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 丝
中国这边都用 丝 来表示,台湾那边叫做 条
在机械尺寸计量中通常将一毫米划分为一百分,其中的一份所代表的长度单位称为一丝.
0.01毫米=1丝=10微米
请问人们常说的"筋骨"里的"筋",在医学上是什么?
在医学上指的是肌腱。
人们常说的"IT"职业的"IT"指的是什么?
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资讯科技)的基本概念和所指范围。
IT实际上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硬体,主要指资料储存、处理和传输的主机和网路通讯装置;第二层是指软体,包括可用来蒐集、储存、检索、分析、应用、评估资讯的各种软体,它包括我们通常所指的ERP(企业资源计划)、CRM(客户关系管理)、SCM(供应链管理)等商用管理软体,也包括用来加强流程管理的WF(工作流)管理软体、辅助分析的DW/DM(资料仓库和资料探勘)软体等;第三层是指应用,指蒐集、储存、检索、分析、应用、评估使用各种资讯,包括应用ERP、CRM、SCM等软体直接辅助决策,也包括利用其它决策分析模型或借助DW/DM等技术手段来进一步提高分析的质量,辅助决策者作决策(强调一点,只是辅助而不是替代人决策)。有些人理解的IT把前二层合二为一,统指资讯的储存、处理和传输,后者则为资讯的应用;也有人把后二层合二为一,则划分为前硬后软。通常第三层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却是唯有当资讯得到有效应用时IT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也才真正实现了资讯化的目标。资讯化本身不是目标,它只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一种实现目标比较好的一种手段。
卡尔的IT是指什么呢?在那篇文章里面他并没有明确提出,不过他提到资讯科技的核心功能--资料储存、处理和传输。从他推理的逻辑来看,即从蒸汽机、铁路、电报电话、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过来的,还用摩尔定律来佐证主机和光纤的发展。如果他就此打住,只从这一点出发,他的逻辑论证是非常严谨的,后面对《IT不再重要》发表不管支援与反对评论的人,在这一点上都是基本认同的(除了那些硬体和网路厂商外),笔者也认同这一点。整个文章里他对物化的IT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关注很多,基本没有关注应用层面。但后面他讲到大众化趋势时,又提到“资讯科技极易复制”,则把IT又推到了商业软体,这里已经迈出了“危险”的一步。在2004年他出版同名书时开篇就定义了他研究、类比过来的IT,“我用的‘IT’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即所有被用来以数字形式储存、处理和传输资讯的硬体和软体,特别强调的是,我只是指技术本身,我指的‘IT’并不包括技术中流动的资讯和那些使用技术的人才技能”,所以他所指的IT是指前二层。如果就这此打住,可能还是不会有太大争议(这次又加上那些难受的软体厂商)。客观地分析软体本身的特征,的确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四个判断标准中的三个即:稀缺性、不易复制性、不易替代性,卡尔本人也没有否认而且是在强调IT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第四个判断标准,即有价值。但他偏偏又把题目定成了“IT不再重要”,几欲把整个IT一棍子打死!
可惜他在IT这一概念上是经常含混不清:一会儿指主机网路,一会儿又跑到软体,在他后来出版的书里甚至经常“一不小心”就迈到了第三层,完全违背了他在书开头所界定的IT范围,如论述资讯科技的应用、对CIO发出的诘问等。有很多读者、包括哈佛商业评论的编辑当时就指出了这一点。后面其它很多人也因为这一点来攻击他,甚至有人说卡尔干脆就不懂IT,有可能是真的,因为他毕竟本来就不是做IT的。这也给我们搞研究的人也给予很大的启示和警醒,对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套用其它方法来研究时要特别小心,否则会闹出很多笑话。
这里笔者要强调一点,经常有软体厂商(国内外的都有)宣称上了资讯化就能如何如何,就能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反正多是现在流行什么就跟什么,“与时俱进”)。不知道他们是有意还是无意,且不按核心竞争力判断的四个标准来推断,试反问几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上了资讯化就能如何,有多少上了资讯化的企业已经亏损甚至倒闭?尤其是那些宣称有几十万家客户使用他们软体的软体企业该问问自己。如果上了资讯化就能如何,那么我们假设入库、出库、销售、库存等资讯全是准确的,就能自动提高销售、降低库存吗?如果说没有上资讯化之前,老板可能还可因为看不见而糊涂但幸福地过过日子,那么现在呢?只是痛苦地知道有如此多的库存在仓库里呆了如此长的时间,如此多的商品长时间占据着柜台却没有带来任何销售额更不要说利润!分析一下软体厂商们宣传“资讯科技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现象,结论只有两个:要么这些企业不懂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我想应该大多数还是懂的,既希望他们懂又希望他们不懂,希望结果是懂是因为至少软体企业还能懂一些管理理念而不是埋头纯粹一技术性公司,希望结果是不懂是因为这样可以少被别人攻击没有职业道德,不知者不为过嘛),要么是另有所图。一般企业客户与IT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资讯不对称问题。IT企业与企业客户之间的博弈,最后的结果往往会是次优选择,即所谓的“柠檬效应”。在这点上,除了IT企业和从业人员要提高自身的职业操守外,政府或行业必须加强对资讯化建设的培训教育,提高企业对资讯化建设的认识,引进管理咨询公司、监理公司等来改变这一博弈结局,以达到新的平衡,促进IT业更健康的发展。
资讯科技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就象一柄利剑或一枝好笔,买了它并不能一定保证你武功增进多少、字写漂亮多少,还需要你不断地去练习如何舞剑、如何写字,资讯化建设也需要你不断地提升运用资讯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核心也是最难的地方。功夫全在题外!资讯化(数字化)目的并不是上系统拿几个数字,它只是基础,其核心在一个“化”字,把各种资源相关的资讯整合起来后进行“合理化”、“优化”的配置。譬如用历史资讯来辅助做销售预测、采购计划、生产计划、配送计划、库存计划,并按照这些计划下达指令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滚动修正计划。美国哈林顿(Joseph Harrington)博士提出的计算机整合制造(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CIM)包含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和售后服务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紧密相连、统一考虑;二是整个运作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数据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过程,最终产品可以看作是资料的物质表现。如果上了资讯系统却不用它来辅助决策,还是按照原来的运作方式运作,则资讯系统的作用可能只是限于解放某些岗位的某些工作,如统计报表等,且同时还会增加另外一些岗位的工作。大量经验表明,如果不用资讯系统收集上来的资料,要实现用来辅助决策的准确、及时、完整的资讯根本不可能,资讯系统只有用它才可能逐步提高其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按照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标准,要构造核心竞争力,本质上只有整合能力才是,而且越外显的能力越容易被模仿。冰山一角,露在外面的越少越不容易被模仿,越能构成核心竞争力。
就象哈佛商业评论编辑Hal Varian(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资讯管理与系统系主任)指出的那样:“卡尔说IT正在商品化、不再提供竞争优势,这一点他是对的。但知道如何有效使用IT还是一种非常稀缺的技能。”“提供竞争优势的不是IT本身,而是那些知道如何有效利用它的人。”“公司在花成千上万的钱在资料储存和获取客户交易资料上,但一大堆资料就躺在那儿、没有经过分析、没有使用,但是,在那些训练有素的分析人员手上同样的资料却能产生巨大的回报!”这是一个数据丰富的时代,但同时是一个知识贫乏的时代!
波士顿大学管理学院资讯系统管理学教授托马斯·H.达文波特要把“过去的40年,更确切地描述为‘资料时代’,而不是‘资讯时代’”,“将资料转化为某种更有用的东西,需要相当多的人力投入和智慧,但大多阵列织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拥有一个数据库或资料探勘系统,与拥有其它技术一样,是必要的,但对于高质量的资讯和知识而言,则是不够的”。
所以这里我们有必要明确一下一些经常混淆的基本概念。
资料(Data)=事实的记录,如上季度甲系列产品在华东地区销售额为120万。
资讯=(Information)=资料+ 意义,如上季度甲系列产品华东地区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5 %。
智慧(Intelligence)=资讯+理解(understanding)与推理(reasoning),如分析原因是华东地区销售单位不行,或甲系列产品进入了衰退期,还是公司整体营销活动落后,竞争者强力促销导致?或是其它原因。
知识(Knowledge) =解决问题的技能(skill),针对这一问题公司应对的策略是什么?
智慧(Wisdom) =知识的选择(Selection) 应对的行动方案可能有多种,但(战略)选择哪个*智慧。行动则又会产生新的交易资料。
资料、资讯、智慧、知识、智慧、行动与管理活动的关系见下图,事实上它们之间存在多重回圈关系。
图1 资料、资讯、智慧、知识、智慧、行动与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
同样的高速公路、同样的高档车,开车的人不同将会开出完全不同的水平,这时更关键的因素--开车的本事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在初级阶段,竞争比较粗放,可能主要是看谁能修好道,买好车。到后面,大家硬体基础设施差不多,竞争日趋白热化,这个时候人的作用就突显出来了,光有好道好车还不行,还得有舒马赫这样的顶级选手才能赢得比赛。企业经营与赛车还不太一样,赛车有人制定规则,规定只能跑一样的道,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钱的就可以买高档的伺服器、小型机,没有钱的就只能买PC伺服器;有钱的就可以用光纤宽频,没有钱的则只能用ADSL甚至拨号;有钱的可以花几千万去买SAP、Oracle,没有钱的则只能用用金蝶、用友,甚至只有一些基本功能的小的进销存或财务软体;有钱的可以请五大帮他们制定符合未来趋势的战略并进行培训,没有钱的则只能*企业家自己摸著石头过河……的确,这是一场不太公平的竞争。但网路经济来了,用卡尔的话说,就是IT技术已经变得“大众化”,已变成商品。更何况ASP模式的出现,将极大的降低了企业资讯化的门槛,昂贵的伺服器、网路、软体费用的门槛被一下子降低了。好比虽然你有私家的宝马、宾士,可以很快地到达你想要到的地方。但我也可以坐计程车差不多也能实现同样的效果,再差点儿我有公共汽车、地铁,只要很低的成本也能基本实现我的目标。但同样的宽频、同样一套系统软体,但使用的人一样,效果却完全不一样,君不见同样是使用SAP、Oracle或者金蝶、用友,有很成功的,也有很失败的?还是那句话,功夫在诗外!
常说的"草根"是什么?
“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有人认为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一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辞典》把grass- roots单列为一个词条,释义是①群众的,基层的;②乡村地区的;③基础的;根本的。如果把词目与释义互换,即把“草根×”或“草根××”中的“草根”换成这几个义项,有的换得成,有的换不成。
在英文文献中,当需要表示和主流相对的组织或活动时,人们常常会用grass root来表示。人们在用到“草根”这个词时,所采用的也往往是“grass roots”中原有的含义。
所谓的“草根”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和政府或者决策者相对的势力;这层含义和意识形态联络紧密一些。我们平常说到的一些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等一般都可以看作是“草根阶层”。有学者就把非政府组织(也称为非官方组织,即N.G.O)称作草根性人民组织。另一种含义我认为是和主流的或者说是精英的文化、阶层相对应弱势阶层活动力量。比如一些不太受到重视的民间、小市民的文化、习俗或活动等等。例如在台湾民进党的行动纲领中,有一条是这样表述的:“文化鼓励草根文化,维护文化财产及民间技艺,加强巡回展览演奏,平衡城乡文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