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插图古希腊史 世界历史文库希腊史
世界历史文库希腊史
希腊历史学家著作有哪些
古希腊三大史学家是: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详细介绍: 希罗多德 ??他是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他被人们尊称为“历史之父”。
??公元前四百多年,意大利南部的塔林敦海湾岸边高地上,一座新的坟墓面向着大海。经过的人,都会在坟前默默地站立致敬。
墓前的石碑上刻着这样的铭文: ??“这座坟墓里埋葬着吕克瑟司的儿子希罗多德的骸骨。他是用伊奥尼亚方言写作的历史学家之中最优秀者,他是在多里亚人的国度里长大的,可是为了逃避无法忍受的流言蜚语,他使图里奥伊变成了自己的故乡。”
??这位客死异乡的人,是伟大的古希腊历史学家、《历史》一书的作者希罗多德,他因《历史》一书得到了人们无比的崇敬。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希罗多德就被尊称为“历史之父”,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大约在公元前484年,希罗多德诞生在小亚细亚西南海滨的一座古老的城市。那是古希腊人早年向海外开拓时建立的一座殖民城市。
希罗多德的父亲是一个拥有豪富的奴隶主,他的叔父是本地一位著名诗人。希罗多德从小学习勤奋,酷爱史诗。
当时,他们城邦的统治者是一个通过阴谋篡夺了政权的家伙。成年后的希罗多德随叔父等人积极参与推翻篡位者的斗争。
斗争遭到镇压,他的叔父被杀,他被放逐。后来,篡位统治者被推翻,他一度返回故乡。
不久,又再度被迫出走,从此再也没有回去过。 ??大约从30岁开始,希罗多德开始了一次范围广泛的旅游,向北走到黑海北岸,向南到达埃及最南端,向东至两河流域下游一带,向西抵达意大利半岛和西西里。
为了维持生活,他还长途行商贩卖物品。每到一地,希罗多德就到历史古迹名胜处浏览凭吊,考察地理环境,了解风土人情,他还喜爱听当地人讲述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他把这一切都记下来,并一直随身带着。
??公元前445年前后,希罗多德来到了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雅典。当时的雅典,经历了希(腊)波(斯)战争,政治经济都获得了高度发展,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学术文化更是称雄于希腊世界。
希罗多德感到异常兴奋,他积极参加各种集会和政治文化活动,并很快同政治家伯里克利、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等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一次他写的诗还得了奖。
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希罗多德崇拜雅典的民主政治,对于不久前结束的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在希腊波斯战争中打败奴隶制大国波斯的侵略,十分钦佩,他不停地向有关的人打听战争的各方面情况,收集了很多的历史资料。
在伯里克里和友人们的鼓励和支持下,希罗多德决心写一部完整叙述希波战争的历史著作以流传后世,这就是史学名著《历史》,又名《希腊波斯战争史》。 ??公元前443年春季,雅典人在意大利南部的塔林敦湾沿岸,建立了图里翁城邦,希罗多德跟随雅典移民到了那里,成了这个城邦的公民。
他开始将主要精力用来写作《历史》。可惜的是《历史》并没有最终完稿,希罗多德于公元前425年离开了人间。
??希罗多德的《历史》在希腊史学史上是第一部堪称为历史的著作。全书按内容基本上分为两大部分。
前半部分叙述了黑海北岸的西徐亚人、希腊城邦及波斯帝国的历史、地理、民族和风俗习惯等,并记述了希波战争爆发的原因。第二部分,主要记述希波战争的经过和结果,从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举行反对波斯的起义,一直到公元前478前希腊人占领塞斯托斯城为止。
后来又有人把全书分成九卷,还根据当时的惯例,用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文学和艺术的九位缪斯女神的名字,给各卷命名,所以这部书有时又被称作《缪斯书》。《历史》内容丰富,非常生动地叙述了西亚、北非以及希腊等地区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历史往事、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名胜古迹等,为我们展示了古代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生活图景,宛如古代社会一部小型“百科全书。”
希罗多德从史诗、官府档案文献、石刻碑铭和当时多种著作中,获取了很多资料,更多的是利用他亲身游历和实地调查采访所获得的大量资料。《历史》是西方史学上的第一座丰碑,为西方历史编纂学“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希罗多德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记叙分析有可取之处。关于希波战争,他谴责波斯远征希腊,说波斯“不应当再贪求任何其他土地,不应当再奴役那些丝毫没有招惹它的人们。”
认为波斯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它的军队成份太复杂,外加外线作战的困难。雅典之所以获胜,是因为它实行民主政治,每个人都“尽心竭力”为自由而战。
??希罗多德推崇希腊,称颂雅典,向往奴隶主民主政治,但并没有对波斯一概否定。他反对的只不过是波斯人入侵希腊的不义之举,反对它的群主制度。
因此有时他甚至把波斯描绘成英雄的国度,并对它的文化作了选择和歌颂。 ??《历史》中首次提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历史》记载,约公元前522年,波斯国内集中商议选择政治形式时,有三派分别主张采用民主政治,贵族政治和君主政治,三种意见,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在激烈的急诊中,一个名欧塔涅斯的波斯人说:“人民的统治的优点首先就在于它的最美好的名声,那就是,。
关于希腊史 罗马史
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希腊文明以其特异的风采与卓越的成就享誉后世,以至有“言必称希腊”之说。
的确,它的文化创造达到了人类文明的第一个高峰。于是,古希腊文明的勃兴和它的“后来居上”,它的光灿夺目的业绩,被学界称为“希腊的奇迹”。
在我们看来,要破译与解释这一文化之谜,在很大程度上要从古希腊文明的特征(亦即“希腊精神”)那里去寻找。 “希腊精神”:一种典范 寻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古希腊文明是城邦文明,它的城邦多为纤芥之邦,但这规模有限的空间,却是一个具有独立的政治生活、自足的经济生活和丰富的文化生活的共同体。
在这个狭小的共同体内,每一个成员都骷将其他成员置于其视野之内,因而在城邦公民中产生了某种认同感与亲近感。对古希腊人来说,城邦意味着一种共同的生活,它不只是一个生活共同体,而且也是实现人类自我完美的道德共同体。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希腊人总是把城邦制视为唯一适宜的国家组织形式。因而,致力于社会团体与公民生活之间的和谐统一便成了古希腊城邦每个公民的基本信念。
但是,这种信念随着城邦的衰落而日渐淡化,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出现的“城邦危机”,极端个人主义与极端民主方式的滋长,导致公民责任感的消退,也就急剧地破坏了这种公民团体与公民生活之间的和谐与平衡,这在希腊世界,尤其在战败的雅典城邦表现得更为明显。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衰落之日,即为生物与环境和谐的失却之时,在公元前4世纪之后的希腊社会,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幅江河日下与日渐衰落的景象。
激发好学精神与创造精神 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希腊人不愧为一个在继承基础上有着卓越创造的民族,他们的创造性源于他们的好学精神,天生的好奇心、刨根究底的追间与开放的民族性格,促使他们百般寻求知识,而不管这种知识来自何方,如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哲学家泰勒斯等人为觅取真知,其足迹曾遍布东方各个角落。“拜东方文明为师”,这在当时不失为是一种智者的眼光。
“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这些特征归结起来,就是虚心、好奇多思、渴求学习、富有常识。”
古希腊文明的种种创造,确是建立在吸收古老的东方文明的优秀遗产之上的;踏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这正是希腊人的智慧,用柏拉图的话来说,就是 “我们把一切从外国借来的东西变得更美丽”。古希腊文化的奠立,它有一个东方文化的源头,而它自身的发展又成了西方文化的源头。
创造者才是真正的继承者,从希腊人的创造性来看,此语信然。 喜好思想自由或自由思想 这里所说的思想自由或自由思想并不是指一种天赋的与内在的思维活动,而是将思想作为一种见之于世的理性认识的成果,它出现在古代世界,也以希腊人为最早又最具生命力。
德国历史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曾明确地指出:“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的基础。”现代美国史家伊迪丝?汉密尔顿更说在希腊人那里“世界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不管怎样,思想自由与自由思想在希腊城邦中得以首先萌发,是由奴隶制经济与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而造就的,这就是:丰裕的物质条件,欢愉的精神生活和足够的闲暇时间,而这些在古希腊城邦制度及推行民主政治的城邦里 (如雅典)都一一找到了它的归宿;加之在城邦的实际生活中,也没有形成一个有势力的僧侣集团和一种钳制人们思想自由的统一的宗教意识形态,较之当时古代世界的其他地方,这有其独特的与内在的历史条件。 追求人生享受和现世娱乐的生活情趣 希腊人重视现世。
他们也有冥府与乐土的观念,但极少谈及;他们也极少考虑来世间题,而把无限的希望寄托在现实人间。无怪乎,阿基里斯的鬼魂要说,他宁愿在人间做雇工,却不愿去冥府称大王。
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那些神灵,也失去了头上神秘的灵光,在那个神话世界里所演绎的一幕幕凶残争斗与争风吃醋的故事,不啻一幅幅洋溢着人间情趣的世俗生活图。神如此,那么人呢?且看,他们或去露天广场出席公民大会,聆听别人的演讲,也慷慨激昂地发表自己的高见;或去观剧,震撼人心的悲剧与诙谐的针砭时弊的喜剧,使他们通宵达旦而流连忘返;或去柏拉图学园去听大师讲学,领悟人生哲理,同时相互研讨着各种学问;或去运动,平时强健体魄,战时则从戎,以保卫城邦的安全;或约三五好友,在家聚饮,高谈阔论直至天将破晓才尽兴而归……开会、读书、观剧、听音乐、欣赏艺术、运动、沐浴、聚宴等等,希腊人就这样尽情地享受着人生的乐趣,并在这过程中以求得个人才智的增长与道德品质的完美。
希腊人是注重现世而非历史的,希腊文化中的历史精神是实用主义的和现世主义的,人们追求历史知识,是因为它具有实用性,历史成为人们政治生活的一所学校和训练场所。换言之,历史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现在,能够享受现世的快乐与度过美好的人生。
笃信人本主义,重视人和人的自身价值 对此,学界曾有过不少论述,这里只摘。
修昔底德写了哪些书
修昔底德(Thucydides,约公元前460~前400/前396年),古代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以其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而在西方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修昔底德的这部著作是世界历史文库中的一部杰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整个结构合理、紧凑,文字简洁、流畅、生动,富有哲理和感染力,显示了作者出色的史才和良好的文化素养。全书被后世学者分为8卷,严格按时间顺序展开史事,各卷之间保持着必然的联系。第一卷开头有一个序言,阐明作者的写作动机、方法,接着勾勒了战前希腊历史的轮廓,追溯了雅典人与拉栖代梦人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第二、三、四卷至第五卷第24节,记载战争的前10年(所谓“阿奇达姆斯战争”),即自战争爆发至“尼基阿斯和约”的签订;第五卷第25~116节叙述“尼基阿斯和约”的签订至西西里远征,即所谓“和平”时期的史事;第六、七两卷叙述西西里远征始末;第八卷叙述战争最后阶段,即狄凯里亚战争和伊奥尼亚战争。按修昔底德自己的计划,他的历史著作将一直写到公元前404年雅典长城被拆毁和比雷埃夫斯港被占领为止。但是他的著作只写到公元前411年冬天,就突然中断了,最后一句话也是不完整的(《Ⅷ.109》,说明他的著作尚未完成。
修昔底德生活的时代,是他的祖国雅典盛极而衰的时代。波斯战争以后,尤其是公元前5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雅典利用其强大的海上势力控制了东地中海地区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把原提洛同盟诸邦逐步降至附属国的地位,雅典与原同盟者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形成古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海上霸国——雅典帝国。从此,雅典国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它已由阿提卡半岛的蕞尔小邦一跃成为地跨欧亚、囊括爱琴海的泱泱大国,焕然一新的雅典城成了东地中海地区政治、经济、海陆交通和文化中心,成了“希腊的学校”。雅典人对包括奴隶在内的原提洛同盟诸邦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是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兵源充足的最根本的原因。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成人的修昔底德,作为统治阶级上层的一员,作为雅典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的实实在在的受益者,对此自然有着深刻的体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希腊朴素的唯物论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们不懈的探索,人本主义思潮的流行,如德漠克利特的“原子论”,希波克拉特斯的医学成就,普罗塔哥拉斯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希罗多德的历史研究成果,以及演说术、诡辩术开始盛行,悲剧、喜剧频频上演……这一切,都不能不给修昔底德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治学方法以深刻的影响。雅典民主政治为人才荟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修昔底德的史学成就达到了希腊古典史学的顶峰。
古希腊史,战争的讲详细点
希波战争 在希腊城邦向地中海沿岸扩展的同时,西亚的波斯帝国也在扩张,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上的艾奥尼亚希腊诸邦。
前499年,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米利都等希腊城邦发动起义,得到雅典的支持。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镇压起义后,就准备进攻雅典。
前490年,波斯大军渡海西侵,但在马拉松战役中被人数居于劣势的雅典重装步兵击败。希腊人赢得了第一次希波战争的胜利。
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率50万大军再次进攻希腊。希腊各城邦也结成同盟,共御强敌。
希腊联军的陆军以斯巴达人为主力,海军则以雅典舰队为主。希腊陆军在温泉关阻击波斯陆军,虽然兵败,但为希腊海军的集结赢得了时间。
波斯人攻入了雅典,将全城焚毁,但希腊海军在萨拉米海战中一举击溃波斯海军,波斯人面临补给被切断的危险,不得不撤退。希腊人乘胜追击,解放了小亚细亚的希腊诸邦。
第二次希波战争以希腊的胜利告终。伯罗奔尼撒战争 希波战争以后,雅典成为希腊的霸主。
雅典海军是希腊各城邦中最强大的军事力量,雅典的民主制也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达到黄金时代。希波战争中,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战后逐渐成为雅典实现其霸权的工具。
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不满雅典的霸权,双方爆发多次摩擦。前431年,斯巴达的同盟底比斯进攻雅典的同盟普拉提,正式引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
雅典依靠其强大的海军进行封锁,斯巴达则攻入雅典,试图迫其决战。双方互有胜负,但都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遂于前421年缔结和约。
和平未能维持很久,前415年,雅典对西西里岛斯巴达的盟邦叙拉古发动大规模远征,结果以惨败告终。西西里远征使雅典元气大伤,无力抵御斯巴达的攻势。
前405年,雅典海军被全歼。次年,雅典向斯巴达投降,斯巴达成了希腊的新霸主。
斯巴达的霸权也未能长久,希腊各城邦陷入混战之中。马其顿的崛起 马其顿位于希腊的北部,处于希腊文明的边缘,被希腊人视为蛮族。
但从公元前4世纪起,马其顿逐渐成为希腊北部的重要国家。前395年,菲利普二世即位。
在菲利普的治下,马其顿成为巴尔干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面对马其顿的崛起,希腊建立了以雅典为首的反马其顿同盟。
前338年,马其顿在喀罗尼亚大败希腊联军,取得了对整个希腊的控制权。前336年,菲利普遇刺身亡,其子亚历山大即位。
亚历山大即位后很快就平定了希腊城邦的起义,巩固了政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大军渡海东征,拉开了他征服世界的序幕。
亚历山大最大的敌人是强大的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先后在格拉尼卡斯河和伊苏斯击败波斯军队,从波斯人手中夺取了叙利亚和埃及。
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试图求和,但被雄心勃勃的亚历山大拒绝。前331年,亚历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高加米拉战役爆发。
亚历山大再一次取得了胜利,并乘势攻下巴比伦,波斯帝国灭亡。亚历山大继续东进,直到印度河流域方才折返。
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他庞大的帝国也随之分裂,古希腊历史结束,希腊化时代开始。
查找推荐关于中世纪欧洲的书籍
中世纪的欧洲大学
/ (英)海斯汀·拉斯达尔著 重庆 :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1.02
普通法的中世纪渊源
/ 陈敬刚著 北京 :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1.04
中世纪政治思想史
/ (英) 沃尔特·厄尔曼著 南京 : 译林出版社, 2011 284页 ; 24cm
中世纪千年史话
/ 孙琳, 不戒著 北京 : 五洲传播出版社, 2010 317页 : 图, 地图, 肖像 ; 23cm
欧洲中世纪美术
/ 李建群著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320页 : 图 ; 24cm
中世纪教会史
/ 毕尔麦尔等编著 / Bihlmeyer 北京 :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0 504页 : 地图 ; 24cm
中世纪服饰
/ 著者谭蝉雪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31页 : 彩图 ; 24cm
世界中世纪史
/ 孟广林著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366页 : 图, 地图 ; 23cm
欧洲中世纪文学论稿
/ 刘建军著 北京 : 中华书局, 2010 401页 ; 24cm
中世纪建筑画
/ 著者孙毅华, 孙儒僩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223页 : 图 ; 24cm
中世纪欧洲的罗马法
/ (英) 保罗·维诺格拉多夫著 / Paul Vinogradoff 北京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0 11, 115页 ; 21cm
中世纪哲学
/ (英) 约翰·马仁邦主编 北京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604页 ; 24cm
中世纪晚期
/ 沃格林著 / E. Voegelin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53页 ; 21cm
中世纪 (至阿奎那)
/ 沃格林著 / E. Voegelin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07页 ; 21cm
简单就找了这么多,不知你够不够
古希腊历史
古希腊历史以公元前1000年为中间界石,大略可将之分为前后两大段落;公元前1000年以前是希腊的史前时代,那时的证物主要倚靠考古学上所提供的各种先民遗物,如各种陶器的风格、坟墓的习俗、居住房屋的模式等。
到了青铜器时代中期和后期,人们已经懂得用文字,文字使用最初在克里特岛上出现,然后传往大陆。约从公元前1000年以后开始,古典希腊文明在迈锡尼文化的废墟上升起,留下了艺术、建筑和文学的丰富遗产。
希腊史前时期(公元前1000年以前) 希腊的史前时期又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约从公元前6000-3000年是新石器时代,公元前3000-1000年考古学家称之为青铜器时代。那时,人们主要以青铜作为制造武器和工具的材料。
青铜器时代,以文化为标准,又可划分为早、中、晚三期。若以地理为标准来划分,在欧洲大陆希腊本土的文化就被称为希腊(Helladic)文化,在克里特岛上的文化就被称为迈诺斯(Minoan)文化,至于爱琴海上各岛的文化就被称为基克拉泽斯(Cycladic)文化。
青铜器时代初期,这三个地区的文化相当相似;到了中期,克里特拥有杰出的文化表现;晚期则是希腊本土的文化最为优越。 史前时期的希腊思想观念都源于近东,而人民则是来自于北方;这种混合奠定了后来希腊文化的基础。
爱琴海地区的进步比近东迟缓,部分原因是由于希腊不像尼罗河或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般,提供丰饶的农作生产,同时也由于希腊遭到北方民族多次的侵略。 新石器时期(公元前6000-2800) 自旧石器时代开始,即有人类居住在希腊。
在塞沙利与马其顿所发掘出公元前7000年以前的村落,并没有发现制造陶器的痕迹。然而随着新石器时期有了农业定居后,广泛的移民垦殖才显得较为明显。
大约到了公元前6000年前后,使用陶器的农人,散居在希腊、克里特及一些爱琴海岛屿。沿海的居民也开始从事捕鱼,并出海寻找黑曜石。
农人种植小麦和裸麦,同时也豢养狗、山羊、绵羊及其它动物。他们可能是从近东学习了这些技术,同时也学习了陶器的装饰风格,以及制造雕像。
青铜时代早期(公元前2800-2000) 青铜时代早期的希腊落后近东很多,此时的近东已兴起许多文明国家。青铜在此时广被利用,在兰诺斯岛及特洛伊则曾发现有大量的黄金宝藏。
早期的基克拉泽斯文化,以创作女性与七弦琴弹奏者等抽象的大理石小雕像而闻名。在地中海西岸曾发现过这类的小雕像,并被视为希腊人远渡重洋的表记。
在半岛上,早期的希腊文化在许多地方被发现,尤其邻近亚各斯的莱尔纳所发现的先民遗物特别值得研究,那里发现的「砖瓦之屋」,似乎是当时酋长居住的地方,那时所制的陶器已经十分光滑。 在早期的希腊文化结束以前,半岛上的一些文化据点,包括莱尔纳在内已遭毁弃;其它地方在公元前2000年前也很快地衰落了。
最可能的解释是它遭到了北方民族一波又一波的侵略,这些侵略者可能说着一种初期形式的希腊语。青铜时代早期的民族也使用其它的语言,在其中 ss 与 nth 的语言要素特别突出。
例如后来希腊的科林斯及阿索斯等地名,正是这些民族的遗迹。 青铜时代中期(公元前2000-1570) 那些入侵的征服者喜欢住在内陆的山顶上,他们以巨大的活动石块层层迭起,在山顶上建造了凹凸不平的石墙作为防御工事;要进入大门的通道设计,使得将入侵者的弱点在此暴露无遗。
希腊文化中期的陶器有两种主要的风格,Minyan 与暗淡无光泽的绘画(Mat-painted),它和早期的花瓶大异其趣。希腊文化中期行将结束时,沿海许多地区已受到先进的克里特艺术风格的影响。
大约公元前2000年时,那些侵略者尚未到达克里特。克里特的文化因此得以毫无阻碍的由迈诺斯早期文明进展到中期,它呈现出活跃的惊人爆发力。
许多独立的王国纷纷出现,各以其宫殿为中心而发展,(如诺萨斯、菲斯托斯、马利亚、下札克罗及其它各地)。环围着一处中央的庭院建筑起来,储藏室与起居室宛如迷宫般错综复杂;起居室装饰有非常美丽的浮雕,并有自来水和浴室。
这些宫殿由于岛屿四周的大海所保护,所以没有建筑防御工事。 早期多采多姿的文化型态,后来被相当统一的迈诺斯文化中期的艺术风格所取代了,这在克里特中部和东部尤其明显。
技艺高超的工匠所制作出的美丽作品,包括有象牙的人物小雕像、石头印章、石雕花瓶和装饰色彩缤纷、薄如蛋壳的陶器(如卡马富西陶器)。虽然克里特文明受到近东的影响,但它并不像近东文明所显现的那般巨大或庄严,也并非完全由国王或教士来控制。
在克里特的艺术中,人像反居于动物、游鱼及花草之后,这些绘画具有柔软与印象主义的风格。 克里特大部分的原住民们似务农为生,但也有贸易商人航海前往埃及、叙利亚、西西里岛及利巴里群岛。
真正的市中心或城市存在于诺萨斯与古尔尼亚及其它地方。在皇室的纪录中,有一种称之为线形文字甲的拼音书写形成,继早期象形文字的实验后被发展出来,但其意义至今尚无法了解。
克里特文明的优雅与现代性一直受到很高的赞美,然而它根本的重要性在于它将近东的文明思想传送给希腊本土。有历史记载后的希腊,仍依稀记得有个叫。
关于希腊史 罗马史
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希腊文明以其特异的风采与卓越的成就享誉后世,以至有“言必称希腊”之说。
的确,它的文化创造达到了人类文明的第一个高峰。于是,古希腊文明的勃兴和它的“后来居上”,它的光灿夺目的业绩,被学界称为“希腊的奇迹”。
在我们看来,要破译与解释这一文化之谜,在很大程度上要从古希腊文明的特征(亦即“希腊精神”)那里去寻找。 “希腊精神”:一种典范 寻求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 古希腊文明是城邦文明,它的城邦多为纤芥之邦,但这规模有限的空间,却是一个具有独立的政治生活、自足的经济生活和丰富的文化生活的共同体。
在这个狭小的共同体内,每一个成员都骷将其他成员置于其视野之内,因而在城邦公民中产生了某种认同感与亲近感。对古希腊人来说,城邦意味着一种共同的生活,它不只是一个生活共同体,而且也是实现人类自我完美的道德共同体。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希腊人总是把城邦制视为唯一适宜的国家组织形式。因而,致力于社会团体与公民生活之间的和谐统一便成了古希腊城邦每个公民的基本信念。
但是,这种信念随着城邦的衰落而日渐淡化,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出现的“城邦危机”,极端个人主义与极端民主方式的滋长,导致公民责任感的消退,也就急剧地破坏了这种公民团体与公民生活之间的和谐与平衡,这在希腊世界,尤其在战败的雅典城邦表现得更为明显。可以看出,希腊城邦的衰落之日,即为生物与环境和谐的失却之时,在公元前4世纪之后的希腊社会,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幅江河日下与日渐衰落的景象。
激发好学精神与创造精神 在世界文明史上,古希腊人不愧为一个在继承基础上有着卓越创造的民族,他们的创造性源于他们的好学精神,天生的好奇心、刨根究底的追间与开放的民族性格,促使他们百般寻求知识,而不管这种知识来自何方,如 “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哲学家泰勒斯等人为觅取真知,其足迹曾遍布东方各个角落。“拜东方文明为师”,这在当时不失为是一种智者的眼光。
“希腊人所借用的,无论是埃及的艺术形式还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数学和天文学,都烙上了希腊人所独有的智慧的特征。这些特征归结起来,就是虚心、好奇多思、渴求学习、富有常识。”
古希腊文明的种种创造,确是建立在吸收古老的东方文明的优秀遗产之上的;踏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这正是希腊人的智慧,用柏拉图的话来说,就是 “我们把一切从外国借来的东西变得更美丽”。古希腊文化的奠立,它有一个东方文化的源头,而它自身的发展又成了西方文化的源头。
创造者才是真正的继承者,从希腊人的创造性来看,此语信然。 喜好思想自由或自由思想 这里所说的思想自由或自由思想并不是指一种天赋的与内在的思维活动,而是将思想作为一种见之于世的理性认识的成果,它出现在古代世界,也以希腊人为最早又最具生命力。
德国历史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曾明确地指出:“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的基础。”现代美国史家伊迪丝?汉密尔顿更说在希腊人那里“世界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不管怎样,思想自由与自由思想在希腊城邦中得以首先萌发,是由奴隶制经济与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而造就的,这就是:丰裕的物质条件,欢愉的精神生活和足够的闲暇时间,而这些在古希腊城邦制度及推行民主政治的城邦里 (如雅典)都一一找到了它的归宿;加之在城邦的实际生活中,也没有形成一个有势力的僧侣集团和一种钳制人们思想自由的统一的宗教意识形态,较之当时古代世界的其他地方,这有其独特的与内在的历史条件。 追求人生享受和现世娱乐的生活情趣 希腊人重视现世。
他们也有冥府与乐土的观念,但极少谈及;他们也极少考虑来世间题,而把无限的希望寄托在现实人间。无怪乎,阿基里斯的鬼魂要说,他宁愿在人间做雇工,却不愿去冥府称大王。
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那些神灵,也失去了头上神秘的灵光,在那个神话世界里所演绎的一幕幕凶残争斗与争风吃醋的故事,不啻一幅幅洋溢着人间情趣的世俗生活图。神如此,那么人呢?且看,他们或去露天广场出席公民大会,聆听别人的演讲,也慷慨激昂地发表自己的高见;或去观剧,震撼人心的悲剧与诙谐的针砭时弊的喜剧,使他们通宵达旦而流连忘返;或去柏拉图学园去听大师讲学,领悟人生哲理,同时相互研讨着各种学问;或去运动,平时强健体魄,战时则从戎,以保卫城邦的安全;或约三五好友,在家聚饮,高谈阔论直至天将破晓才尽兴而归……开会、读书、观剧、听音乐、欣赏艺术、运动、沐浴、聚宴等等,希腊人就这样尽情地享受着人生的乐趣,并在这过程中以求得个人才智的增长与道德品质的完美。
希腊人是注重现世而非历史的,希腊文化中的历史精神是实用主义的和现世主义的,人们追求历史知识,是因为它具有实用性,历史成为人们政治生活的一所学校和训练场所。换言之,历史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现在,能够享受现世的快乐与度过美好的人生。
笃信人本主义,重视人和人的自身价值 对此,学界曾有过不少论述,这里只摘引一段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