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有多惨 葉利欽是怎樣讓蘇聯解體的,他對俄羅斯的領導,是成功還是失敗
葉利欽是怎樣讓蘇聯解體的,他對俄羅斯的領導,是成功還是失敗
在近三十年中,葉利欽可以算得上對世界影響最大國家領導人之一。多的不說,就憑他讓蘇聯這個龐然大物解體這一點,就足以讓他永載史冊。那麼,葉利欽究竟怎麼讓蘇聯解體的呢?蘇聯解體後,他在俄羅斯是成功還是失敗呢?
(葉利欽舊照)
首先,我們來看看蘇聯解體之前的情況。勃列日涅夫下臺後,蘇聯的經濟、政治體制等問題開始慢慢暴露了出來。安德羅波夫和契爾年科兩位短期領導人並沒有讓這個問題得到緩解,爛攤子很快被甩到了戈爾巴喬夫手裏。
戈爾巴喬夫很努力,上臺之後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葉利欽在從政初期大力支持戈爾巴喬夫,他在1985年被調到了中央,開始擔任莫斯科第一市委書記。不過,蘇聯當時面臨的問題已然十分嚴峻,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並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眼見改革不利,葉利欽在1987年開始公然指責戈爾巴喬夫。之後又多次提出。要在國內進行更激烈的改革。
儘管葉利欽因爲言辭過激而一度被撤職,但此時的他,其實也是一心想要蘇聯變得美好的,蘇聯百姓也對他很支持。
1991年6月,葉利欽成功當選爲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第一任總統。他在就職演說中稱:“進行激烈改革是總統方針的實質。”但葉利欽心中也清楚,只要蘇聯還繼續保留,改革效果便會大打折扣。因此在1991年12月,葉利欽瞞着戈爾巴喬夫,前往白俄羅斯,他在別洛韋日與烏克蘭、白俄羅斯領導人簽訂了蘇聯解體的協議。
整個過程中,戈爾巴喬夫一直被矇在鼓裏。等他瞭解這一事件後,蘇聯的解體已成定局。戈爾巴喬夫被迫同葉利欽達成了退休協議,將手中的“核匣子”交到了葉利欽的手上。葉利欽成爲了俄羅斯聯邦第一任總統。
(戈爾巴喬夫舊照)
在上任之初,葉利欽同西方關係親近。他大力宣傳西方的民主價值觀念,主張實行西方式的政治制度,並且還推行以西方模式爲樣板的政治體制改革。不過,當他簽署了《關於俄聯邦憲法改革命令》,宣佈解散議會後,也曾在國內引起了一場風暴。爲了讓議會中的頑固派下臺,葉利欽甚至不惜動用軍方坦克進攻議會,造成了數十人的死亡。此次事件後,葉利欽重新選舉了議會,成功建立了強大的總統集權制。
明明是打着西方“民主自由”的旗子,但偏偏葉利欽卻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力,這便讓議會顯得有些形同雞肋。葉利欽憑着手中的權力,在任期一共任用了7位總理、9位財政部長、6位內務部長,對於高級官員的任用顯得非常隨意。
並且,他推行西方多黨制執政,俄羅斯在短短幾年內,出現了近20多個政黨。儘管從模式上來說,俄羅斯的政治改革並沒有失敗,但葉利欽卻讓整個政治體制變得更加烏煙瘴氣。
從經濟層面上來說,俄羅斯從1992年開始,實行讓國企大規模私有化的“休克療法”,這是一種以短期的經濟下降爲代價,來換取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建立的冒險改革。
在這樣的制度下,俄羅斯在短時間內出現了衆多金融寡頭,到後來甚至發展成了“七大寡頭集團”。寡頭的崛起,讓俄羅斯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國內貧富差距逐漸嚴重。俄羅斯本來就不好的經濟,進一步衰退,已然到達崩潰邊緣。
(杜達耶夫舊照)
從軍事層面上來說,民間的暴亂往往和施政者有很大關係。葉利欽強推資本主義,讓國內貧富差距增大,底層百姓們過得不好,當然要跳出來造反。尤其是像車臣這樣的地域。
1994年12月,第一次車臣戰爭打響。俄軍與車臣武裝來來去去打了近兩年,最終以車臣頭目杜達耶夫死亡,雙方簽署停火協議而告終。
然而,這個停火協議卻只是給了車臣人一個喘息的機會,根本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到1999年,第二次車臣戰爭又打了起來。
因此,從政治、經濟、軍事三個方面來說,葉利欽都做得比較失敗。當然了,強行變更政治體制,本來就有很大的風險,葉利欽執政期間能保證俄羅斯沒有崩潰,其實已經很了不起了。
後來,葉利欽在危機中急流勇退,將普京推到風口浪尖。反正他已經退下來了,是功是過,都只能留給後人評說了。
(參考資料:《葉利欽自傳》《蘇聯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