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就是面照妖镜 历史就像一面照妖镜
历史就像一面照妖镜
历史好像是一面照妖镜。无论一个历史人物如何伪装或表现,本质是忠还是奸,是善还是恶,最终都会被历史这面照镜照出原形。
以明朝后期为历史背景。看看那些历史人物在明末清初时期的表现。主要看看明朝官员、知识分子、奸臣和“反贼”们在清军入关前后的表现。
一、先从当时明朝官员们说起。以洪承畴为代表的多数明朝官员平时总是提倡忠君爱国思想,满口“忠孝仁义”。他们总是表现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样子。然而,他们多数人却经不起历史的考验。以洪承畴为例。洪承畴曾经是明朝总督,满腹经纶,誉满天下。然而,在松锦之战中,洪承畴兵败被俘。大明崇祯皇帝和大臣们都以为洪承畴必定自杀殉国。崇祯皇帝甚至亲自写祭文祭奠洪承畴。没有人会想到洪承畴不但没死,居然还投靠满清当汉奸。洪承畴极力鼓吹满清统治者入侵大明。在清军入关后,洪承畴更是充当满清政府入侵大明的急前锋。而多数明朝官员也陆续归顺满清政府,成为汉奸。他们早就把曾经常常挂在嘴边的“礼义廉耻”抛之脑后。

二、再看看当时多数明朝知识分子的所作所为。明朝后期,社会上有一批正直的官员和知识分子聚集在东林学院讲学和讨论朝政。他们被称之为“东林党人”。他们以忠君报国为己任,反对宦官专政等。东林党人的口号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国家有难时,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1)清军入关后,有少数东林党人瞿式耜、黄道周等人为保卫国家积极组织军队反抗满清侵略者。瞿式耜、黄道周等人最终兵败被俘,宁死不屈,惨遭清军杀害。瞿式耜、黄道周他们都是响当当的英雄。
(2)其他人呢?以钱谦益为代表的多数东林党人纷纷剃发易服,投降满清政府当汉奸。难道他们不是曾经标榜自己“忠君报国”的吗?怎么清军南下以后,他们就积极归顺清军当汉奸了。
三、然后找找那些正人君子们口中的大奸臣。明朝末年最著名的奸臣当属马士英。北京被清军攻占以后,马士英与史可法等人共同拥立福王登基。马士英玩弄权术,将史可法排挤出南京。东林党人将马士英视为大奸臣,对马士英口诛笔伐。清军在北京站稳脚跟之后,继续派兵南下。 钱谦益(东林党)等明朝官员和勋旧贵族们打开南京城门向清军投降。而马士英却逃往浙江,继续组织人马积极反抗清军,多次与入侵的清军战斗。最后,马士英兵败被杀。国家危难之际,马士英为保卫大明战斗到最后一刻,壮烈殉国。而钱谦益却投降清军做汉奸。到底谁才是忠臣,谁才是奸臣?
四、最后,再说说当时的反贼。明朝崇祯年间,因为天灾人祸导致民不聊生。全国各地有很多百姓走投无路被迫起兵造反。其中,最大的两支农民军是闯王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和张献忠领导的大西军。明朝官员和士大夫们称他们为“反贼”。在清军入侵大明的危难时刻,看看这些“反贼”们是怎么做的。
(1)大顺军。闯王李自成死后,他的手下大将李过、高一功等人率军归顺明朝政府,为保卫国家多次与入侵的清军交战。李过多次拒绝清军招降,最后病死。接着,高一功在与清军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公元1663年,郝永忠率领的大顺军在四川全军覆没。郝永忠兵败被俘,惨遭杀害。
(2)大西军。满清军队入侵中原以后,张献忠主动率军英勇抵抗清军,中箭身亡。张献忠临死时,叮嘱义子李定国、孙可望等人归顺明朝。张献忠死后,李定国等人收拢军队,归顺明朝,李定国多次率军打败清军,斩杀满清亲王尼堪。李定国因此骄傲轻敌,被清军打得大败。接着,李定国的结拜大哥孙可望投降清军,并带着清军向大西军反扑。在战斗中,李定国率领的军队损失惨重,被迫撤往云南边境。李定国忧劳成疾,在临终前还交待他的儿子不要向清军投降。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在大明危难之际,很多满口仁义道德的明朝官员率先投降清军当汉奸。而那些“正人君子”口中的“反贼”却为了保卫大明江山战斗到最后一刻。现实非常的讽刺。有句话叫“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虽然有些偏颇,却也有一定的道理。即使一个人再会伪装,也经不起历史的检验。因为历史就像一面照妖镜。
明朝(326)大明(50)清军(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