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欧阳修译文 欧阳修《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原文及翻译赏析
欧阳修《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原文及翻译赏析
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原文: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翻译及注释
翻译洛阳春浓花满城,姹紫嫣红香正浓。游丝有意,苦留游客丝萦绕。杨柳无情,争相送别为那般。杏花红处,遮去青山一片青。山路远,行人山下歇驿站。相去远,今宵谁能与我伴,唯有寂寞、孤馆与明月。
注释1芳菲节:花草飘香的季节,指春季。2相间(jian)发:先后连续不断地开花。3游丝:蜘蛛和青虫之类的昆虫所吐之丝,被风吹到空中,成为游丝。4垂柳句:古有折柳送别之俗,故云。5馆:驿馆。
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赏析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的满城春色的地方。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空中,随处可见。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情了。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丝苦苦地缠绕着人不让离去,又埋怨杨柳怎么没来由地争着把人送走,即景抒情,把笔锋转入抒写别离。
下片继续写旅途的春光和离愁,使人感到春色无边无际,愁思也无边无际,始终苦恼著离人。作者只写旅途一瞥,用富有特征的形象描绘产生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是全词传神之笔。上句描写旅途中的春山:只见山口处有红杏傍路而开,而红艳艳的杏花林遮住了一大片青山。下句写那位离人的活动:他绕山而行,群山连绵,路途遥远,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中途停宿有杏花开放的驿舍里。这儿人烟稀少,和繁华的洛阳形成鲜明的对照。他感到寂寞,他夜不成眠,望月思人,终于迸发出了「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的叹息,使作品所要抒发的感情喷薄而出。词至此戛然而止。

上片写洛阳春季花柳盛开的洛阳这之春,并以柳丝萦牵喻难舍之情。离别的时候正值花草芳香的洛阳之春,浓艳的、清香的,相继开花争妍。接下来写忍离别之情。词人拈出两个象征依恋和离别的意向,「游丝」、「垂柳」,并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思,用一「苦」一「争」,写离别之人对洛阳及送行者依依不舍的深情。
下片设想离开洛阳所经之处的风景及旅途之状,进一步渲染离情。「杏花」二句为远望所见之景,放眼望去,离开洛阳要经过的青山缺口之处,红杏似火,一路行人或行或歇。词人也即将加入这行人的队伍,他不由得想像著离开满是好友和知交的洛阳后的寂寞旅程,那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呢?一路之上,又会有谁相随呢?陪伴自己的,恐怕只有寂寥孤馆的那一轮明月吧。
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创作背景
此篇述离情,作于景佑元年(1034)春天离开洛阳之时。 诗词作品: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诗词作者:【宋代】欧阳修诗词归类:【写景】、【抒情】
- 上一篇
15减六怎样让小朋友易懂 中班数学1 ―10怎样教才能让小朋友记住
中班数学1 ―10怎样教才能让小朋友记住 中班数学1 ―10怎样教才能让小朋友记住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秤钩来买菜,6像哨子嘟嘟叫,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
- 下一篇
什么天下谁人不知君 想问天下所有为人夫的男青年一个问题,在你们心目中,谁是你最重要的人,在你的妻子和你的母亲之间作出选!
想问天下所有为人夫的男青年一个问题,在你们心目中,谁是你最重要的人,在你的妻子和你的母亲之间作出选 想问天下所有为人夫的男青年一个问题,在你们心目中,谁是你最重要的人,在你的妻子和你的母亲之间作出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