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送给苏轼的诗是什么诗 《八六子》(秦观)全诗翻译赏析
《八六子》(秦观)全诗翻译赏析
八六子 秦观 系列:宋词三百首 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濛濛残雨笼晴。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注释 1.危亭:高耸搂亭。 2.铲:消除。 3.青骢:骏马名,指行人。 4.红袂:红袖,代指女子。 5.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 6.娉婷:姿容娇美的样子。 7.怎奈向:奈何。 8.翠绡:碧丝纱巾。 9.销凝:销魂凝魄,极度伤神达意。 10.黄鹂:黄莺。
赏析 这是一首写离别相思之情的词作。词人曾与一位歌女有过恋情,久别之后倍加思念,于是倚危亭,往事一 幕幕涌上心头,但现实是无情的,美好的回忆之后,就会陷入更深的愁恨之中。起句直入主题,用一个「恨」字将离愁与芳草相联系,被后来评论家称为「神来之笔」;「柳外青骢,水边红袂」是虚景实写,然而色泽鲜明、画面清晰。下片无端怨天,看似无理,实则有情,而且正是作者那种不能自制的痴呆之情;结句「黄鸾又啼」,是怨其啼声扰乱了词人凝神相思,还是因鸟啼春归之愁而更愁?作才含而为露,留给了读者足够的想像空间,饶有余味。本词抒写离别相思之情。上片由登亭眺望,见春日芳景而引起对与情人分别的无限遗憾。换头三句追思当时欢聚的乐事,写得风情摇荡,幽美凄清。「怎奈向」三句感叹梦断香消,她景已逝。结处融景入情,表达对情人的无限怀念。开篇以景起,出笔突兀。「恨如芳草」两句,兼有写景与比喻两意,意象很美,思巧语也巧。「念柳外」两句已彩锦丽,「青骢」对「红袂」,暗示出当时心情的欢快明朗。全词用语含蓄,意象朦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