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一词的起源是什么?
"支那"一词的起源是什么?
“支那”起源于印度。
印度古代人称中国为“chini”,据说是来自“秦”的音译,中国从印度引进梵文佛经以后,要把佛经译为汉文,于是高僧按照音译把chini就翻译成“支那”。
同为印欧语系的古罗马称中国为Sinoa,后来的英文中的China,和法文中的Chine,都是来自这个语源。
“支那”和葡萄牙语、荷兰语、德语、英语中的China以及法语中的Chine等皆起源于梵语Ci^na—stha^ na之说,也已为学界公认。
古代希腊、罗马等国对我国的称呼,除了有缯绢之义转化来的Serice(塞里斯)外,还有与支那同源的Sin, Thin,或 Sinai, Thinai。
扩展资料:
1、在明治维新之前很少有日本人用“支那”一词称呼中国,日本书中常见的中国称谓乃是汉、汉土、唐土、中土、中国或者以相应朝代的名称称呼中国,如隋等。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不忿叫我国做“居四夷之中”的中国,为了培养大和民族的优越感,一改长期以来对中国的称呼(chugoku),而改用“支那”。
2,中国人经过革命结束封建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的时候,作为近邻的日本却出于自身的利益要求,单方面给中国取了一个“支那共和国”的汉字国号。
一些有识之士一开始就对日本使用“支那”称呼中国的作法表示了关切,甚至进行了抵制。
直至一九三○年,国民政府才训示外交部∶今后凡载有“支那”二字的日本公文一律拒收。
同年十月,日本外务省提请内阁讨论将中国的日文正式称谓改为“中华民国”。
但日本民间使用“支那”的现象并无减少。
3,由于反清志士“夷夏之大防”的心态,让一些日本学者钻了空子,一些学者撰文说:地理上的“支那”指中国本土,并不包括长城外的满洲、蒙古等地。
4,日本全面挑起侵华战争之后。
日本外务省也开始追随军部使用“支那”称呼中国,称“芦沟桥事变”为“支那事变”。
在侵华战争中,日本一直用支那来称呼中国,用“支那人”来称呼中国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