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纳兰性德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原文及翻译赏析

火烧 2021-12-11 00:03:45 1065
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原文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原文: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灩灩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

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原文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原文: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灩灩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注释

灩灩:光动摇貌。金饼:月饼的联想。桂花:兼指月中之桂,半虚半实。

纳兰性德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原文及翻译赏析

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鉴赏

  中秋佳节是我国古代文人经常采用的题材。这首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中秋赏月的无比赞美之情。

  上片的四句写待月的心情,依换韵分两层。「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灩灩开金饼」写人们等待月亮缓慢爬高时的情景。起句作者通过描写「急管吹云暝」的幼稚举动,表现出人们盼月的急切心情。妙在作者并非仅仅依赖「急管」这具体的东西来表达抽像复杂的心情,却在「急管吹云暝」之前冠上「何须」两字。

  这样一来就使句意更深一层。不单表现了人们的急切心情;又表现出月出人间的积极主动。下句「高寒灩灩开金饼」具体细致地描写了月如何穿出云丛出现在高空。此句化用苏舜钦《中秋新桥对月》诗:「云头灩灩开金饼。」「灩灩」,光摇动貌,写月的迷人姿态。

  「金饼」既以金色形容了月光之明亮耀眼,又以饼的圆形点明是中秋满月。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这是自劝与劝人勿辜负良辰美景的警语。这句既高度赞美了中秋夜月,又为下片赏月铺垫。

  下片写赏月,作者扣紧中秋月的特色,一句一个动人的月夜场景,从各个角度来刻画这令人难以忘怀的中秋月夜。换头「桂花香雾冷」是半虚半实的双关语。实者,桂花被月光笼罩着,加上秋夜湿露,看上去朦朦胧胧,若隐若现,桂花透过这「雾气」散发著阵阵幽香。虚者,写月中桂。联系上片的「高寒」很自然地会想到广寒宫的桂树、嫦娥、吴刚、桂子飘香等美丽的传说故事,仿佛感到月中之「桂花香雾冷」,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下句「梧叶西风影」,则实写月光下明亮的夜景。这句与上句同样没有出现「月光」字样,但却通过秋风中梧桐树枝叶的清影反衬月光的明亮。没有月,那有影,不言月光而言树影便将月光的亮度具体可感地写出来了。「西风」二字不只是再点秋季,更重要的是使这个景色变活了,因为有「西风」,能使「梧叶」发出响声,能使「影」动,还能使人仿佛感觉到凉意。这一韵中的「桂花」、「冷」、「梧叶」、「西风」都是节候性强的词语,这就构成了秋月的特征性意境。最后「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又换一个镜头,进一层写人在中秋之月的心境。上片「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只不过从月明当赏而言,这里却是既赏情景。「客醉」二字最引人深思。

  若只言「醉」,有可能是中秋亲朋好友团圆欢聚,一醉方休,但加上一个「客」字就要突破这个可能性了。中秋为「客」,一醉之后,对着团圆的月,就更会因离别而伤心了。「倚河桥」,对着天上、水中的明月,更会浮想联翩,很自然地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的意境。「玉箫」与首句的「急管」遥相呼应,然而两者的情调迥然不同。一个是待月之初,一时忘却客中之感的急切希冀的欢快之音,一个是既见秋月反勾起客愁的冷漠凄凉的愁苦之声。常见的月圆人不圆的主题,作者却并不急于一语道破,先从情理中应有的欢快说起,继用「冷」、「影」稍稍透露气氛,一直憋到最后才吐出一个「愁」字来,不仅在写法上有如剥茧抽丝之妙,而且在效果上收到扣人心弦之妙。这样写出的愁,读者之心能够格外惦量出它的沉重。这是一种别致的艺术手法。

诗词作品: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诗词作者:【宋代高观国诗词归类:【中秋节】、【赏月】、【赞美】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