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谢玄谢安 東晉名士謝安,真的招致皇帝猜疑而低調避禍嗎?

火烧 2021-05-04 05:17:14 1044
東晉名士謝安,真的招致皇帝猜疑而低調避禍嗎? 東晉名士謝安,真的招致皇帝猜疑而低調避禍嗎?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在很多人眼裡,謝安之所以在淝水之戰後退出執政地位,主要是因為他功勞太大
谢玄谢安 東晉名士謝安,真的招致皇帝猜疑而低調避禍嗎?

東晉名士謝安,真的招致皇帝猜疑而低調避禍嗎?  

東晉名士謝安,真的招致皇帝猜疑而低調避禍嗎?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在很多人眼裡,謝安之所以在淝水之戰後退出執政地位,主要是因為他功勞太大和地位太高,所以受到了皇帝的猜忌。在這種背景下,謝安只有急流勇退,低調避禍。
?但其實呢,這一切是經不起推敲的,因為這種事情只會發生在皇權高度集中的帝國中,在東晉這種皇權極度虛弱的貴族政治下,這種事情根本就不可能發生。
事實上,在東晉帝國的歷史上,歷代執政官的權力和地位,都不是皇權可以賦予或剝奪的。比如王敦權勢巨大時,晉元帝敢表現出不服,王敦馬上就率軍攻入帝國都城。桓溫權勢巨大時,所謂的皇帝都只有看桓溫臉色行事。
等到謝安執政時,只因簡文帝表現的不能讓他滿意,謝安就直接說簡文帝和白痴沒有什麼分別。「帝雖神識恬暢,而無濟世大略,故謝安稱為惠帝之流,清談差勝耳。」
從這些事我們可以看出來,因為當時的東晉帝國實際處在一種貴族聯合執政下,所以擁有執政地位的豪門貴族代表,從來也不會把皇帝放在眼裡的,因為他們的權力和地位從來不是皇帝賦予的,而是來自於他們的家族實力,以及眾多豪門貴族的支持。
事實上,當初謝安能取得東晉帝國的執政地位,一方面是他的才能突出和家族實力強大,另一方面則是眾多豪門貴族支持他的結果。至於東晉皇帝,只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已。在這種背景下,謝安怎麼可能因為害怕皇帝的猜忌,就嚇得乖乖退出執政位置呢?
從這層意義上說,謝安因為立有不賞之功,所以害怕皇帝猜忌而急流勇退低調避禍的說法,只不過是一個政治童話而已。
謝安退出政治舞台的真正原因,是因為當時東晉帝國的普遍豪門貴族不再支持他當執政官,在這種背景下,謝安自然無力維持他的執政地位,所以只能被迫退休。
那麼,東晉帝國的普遍豪門貴族,為什麼都不願意再繼續支持謝安執政了呢?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肥水之戰後,謝安實力變得太過強大,以至於讓眾多豪門貴族都感覺到了危機,所以大家都希望能夠削弱謝安的實力。
當初,為了應對前秦的危機,東晉帝國特意創建了一支新的軍隊,即北府兵。因為謝安是當時的執政官,而謝氏家族又能推出一個優秀軍事人才(謝玄),所以這支軍隊最開始就由謝氏家族來負責籌備和統率。
後來,等到淝水之戰結束後,謝安的聲望達到鼎盛,此時謝氏家族是當時東晉最著名的豪門貴族之一,謝安又是當時中央政府執政官;而且手中又控制著北府兵。這一切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謝安隨時可能成為比王敦、桓溫更可怕的政治強人。
也正因為類似的原因,在淝水之戰結束後不久,整個貴族社會就開始共同排擠謝安,面對這種強大的反對力量,謝安只有選擇主動退出政治舞台。在謝氏家族退出北府兵後,豪門貴族為避免某個豪門一家獨大,就特意將北府兵一直就由寒人成員劉牢之來統領。
謝安退出政治舞台的第二個原因,是謝安不能團結其它的豪門貴族。比如,在謝安執政期間,太原王坦之一系、琅琊王導一系的代表人物都受到了排擠,甚至謝安為排擠其它豪門家族,竟然否定血統、出身的用人原則,這直接讓謝安有意無意走向了貴族政治的對立面。
事實上,正因為謝安不能團結幾大豪門貴族代表,所以司馬道子才可以很容易地利用那幾大豪門貴族代表打擊謝安;而最終當王寶國站在司馬道子身後振臂一呼時,謝安馬上無力維持執政位置的主要原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