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四川师范大学是几本 四川师范大学简介及详细资料

火烧 2022-09-10 20:13:22 1077
四川师范大学简介及详细资料 学校介绍四川师范大学(Sichua Normal U iver ity),简称“川师大”,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

四川师范大学简介及详细资料  

学校介绍

四川师范大学(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川师大”,位于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画 ” 、“四川2011计画”、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画”。为四川省首批免费师范生培养实施高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举办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重点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学校始建于1946年,其诞生与东北大学有直接历史渊源。抗战初期,东北大学内迁到四川省三台县办学。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回沈阳,留川的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工学院。1949年,吸纳西山书院,更名为川北大学;1950年,合并川北文学院,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1952年,以川北大学为主体,合并川东教育学院(原乡村建设学院)、四川大学和华西大学的部分专业,组建四川师范学院。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理化三系并入该校。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成都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该校。学校1979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硕士授权单位,2006年被批准为博士授权单位。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狮子山、成龙、东校区、广汉科教园四个校区,校园面积3300余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6亿元;辖27个学院,开办83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专科学生38000余人,博士与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

历史沿革

建校背景

1923年4月26日,东北大学创立于沈阳市。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被迫迁校北平。

1937年,东北大学在西安开学。

1938年3月,因抗日烽火连绵,东北大学迁至四川省三台县草堂寺、旧潼川学府院等处。

1940年,作为四川师范大学重要渊源之一的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创立于重庆北碚歇马场大磨滩,院长晏阳初。1945年8月扩充为中国乡村建设学院。

1946年5月,东北大学迁回沈阳,川内知名人士、原东北大学理工学院院长李季伟等人倡议利用原东北大学校舍、迁余的部分图书、设备与羁留师资学生(迁走的学生占三分之一,留下的学生占三分之二),续办高等学府,筹办成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6月1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创立私立川北文学院(原名西山书院),校址南充赛云台,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又一重要历史渊源。

大学沿革

1948年11月,川北农工学院第五次董事扩大会议决定改为“私立川北大学”。

1949年,学校地址由三台县迁至南充市并更名为私立川北大学。

1950年7月,私立川北大学和私立川北文学院合并成立公立川北大学。9月,公立川北大学改名为川北大学,并迁到四川省南充市。

1951年2月,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更名为川东教育学院。

1952年11月11日,根据全国院系调整精神,西南文教部决定将川北大学改名为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数理系及二年级数学专修科调入四川师范学院,川东教育学院汇入四川师范学院。

1956年,学校分校搬迁,其中本科专业迁到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专科专业留在南充,1958年恢复本科办学,先后经历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师范学院等阶段,2003年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

1957年春,dz委员长来校视察工作。

1964年,原成都大学(今西南财经大学)数学、物理、化学三系并入该校,组成了今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体科学学院(含会计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1974年3月,《四川师范学院》(创刊号)出版。

1979年,面向全国招收研究生,该校成为全国最早获得招收研究生的单位之一。

1980年,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正式确定该校为省属重点院校。

1983年1月,教育部将该校核准列入全国普通高校举办函授和夜大学的第一批学校。

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

1988年3月,四川省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在该校成立。

1997年3月,西南地区的影视人才摇篮——四川师大电影电视学院成立。10月该校启动后勤社会化改革。

1999年1月,全国高校后勤管理学会在该校举行理事长、秘书长扩大会议,该校当选常务理事长单位。6月,成都市煤炭干部管理学院并入四川师大,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草堂校区。

2000年4月,该校计画在龙泉驿区洪河镇投资三亿元,兴建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

2001年5月,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爱国主义石雕艺术墙在该校落成。12月,第四届CUBA大学生篮球联赛在该校举行。

2003年9月5日,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正式投入使用,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四川省教育厅、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农村远程教育创新国际研讨会”在该校隆重举行。

2006年3月28日,学校举行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奠基仪式。12月3日至8日,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本科教学优秀单位。5月16日,该校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暨申博成功庆祝大会。

2007年9月13日,该校举行首届博士生开学典礼。

2008年,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投入使用。

2013年,学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科研成果

科研机构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8个省部级研究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四川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3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1个):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可视化计算与虚拟现实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

四川省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四川师范大学科技园

四川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3个):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四川多元文化研究中心、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科研项目

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

在“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含重大、重点项目)项目108项,省部级项目180余项,综合科研经费1.12亿元,高级别论文发表数量477篇,授权发明专利50项,实施科研成果转化项目300余项,该校被SCI收录的论文总数以及SCI论文他引平均数居于四川省省属高校第一位。

2009-2014年,学校共承担了各类科研项目2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含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画(863计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画)、国家科技支撑计画等项目140余项,省部级项目270余项,累计综合科研经费逾4亿元,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110余项,出版专著或教材560余部,发表论文7000余篇。

学术资源

截止2014年底,该校图书馆共有各种印刷型图书、期刊339万册(图书298万余册,线装书9万余册,善本书1万余册,报刊2000余种、31万余册(合订本))、电子图书116万余册、电子期刊15000余种,涵盖了理、工、文、史、哲、政、经、法等学科;此外该校建立了馆藏书目资料库,购买各种电子资源包括中国学术期刊全文资料库、人大复印资料网路版、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超星电子图书、Elsevier SD、SpringerLink、JSTOR、PQDD、EBSCO等电子资源资料库35个。

四川师范大学广汉科教园区学术期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四川师范大学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学术界的综合性社会科学类学术理论刊物,创刊于1974年。该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碟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数位化期刊群》、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思博网”(CEPS)等全文收录期刊,1992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中国教育类/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2000、2004、2008、2011年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综合性人文社科类核心期刊”,1992、1996年入选《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的“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1999、2002、2006年入选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选的“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2010年入选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选的“全国高校三十佳社科期刊”,2004、2006、2012年三轮入选“中国人文社科引文资料库来源期刊(CSSCI)”,2008、2010年两轮入选南京大学版“中国人文社科引文资料库来源期刊(CSSCI)(扩展版)”,2012年入选“报刊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2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资助(第二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前身是1973年创刊的《四川师范学院学报》(文理合刊),1978年自然科学版创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并被《中国出版》列为中国精品期刊;2004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确定为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先后加入《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光碟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资料库》、《中国科学引文资料库》、《中国报刊索引资料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资料库》。自1985年以来,该刊先后被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以及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情报所主办的《电子科技文摘》等著名文摘列为核心检索期刊源;并被以下国外著名文摘期刊或资料库列为检索期刊源:美国《数学评论》(MR)、美国《现代数学出版物》(CMP)、美国《化学文摘》(CA)、德国《数学文摘》(Zbl MATH)、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或AJ)和英国《动物学记录》(ZR)。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以著名墨学家伍非百、中国社会学和民俗学的创始人之一李安宅、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刘绍禹、楚辞学专家汤炳正、文献学专家屈守元、训诂学专家刘君惠、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赵敏光、拓扑学专家刘旺金、非线性分析专家丁协平为代表的一批知名专家。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有各类教学、科研人员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近1000人,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教师1600余人,15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画、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46人获得国务院政府津贴,2人入选四川省千人计画,21人被评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90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入选四川省杰出青年学科带头人计画,8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此外该校有1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团队,7个省级本科教学团队。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罗先刚

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巴登尼玛

省级教学名师(8人):马正平、郭英、蒲志林、龚雪萍、万顺福、侯邦品、朱华、张红

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级别 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巴登尼玛 2008 国家级 英语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龚雪萍 2010 省级 软体开发实践课程教学团队 袁丁 2010 省级 教育学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吴定初 2009 省级 套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教学团队 曾令秋 2008 省级 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巴登尼玛 2008 省级 数学教育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张健 2007 省级 “双核一体”西部教师教育汉语文学教学团队 马正平 2007 省级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四川师范大学官网)

院系概况

截至2015年3月,学校辖27个学院,开办83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艺术学、农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

院系专业  学院全称 专业设定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 秘书学 广告学 戏剧影视文学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 法学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语 法语 俄语 日语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历史学 旅游管理 酒店管理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 学前教育 国小教育 心理学 特殊教育 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软体科学学院 数学与套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统计学 会计学 四川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学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科学教育 化学 材料化学 环境工程 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园艺 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地理信息科学 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教育技术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体工程 网路工程 电子商务 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工商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金融工程 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四川师范大学工学院 采矿工程 工业设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安全工程 工程造价 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 工业工程 市场行销 审计学 财务管理 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绘画 美术学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 音乐学(电脑音乐制作) 音乐表演(声乐) 音乐表演(器乐) 音乐表演(流行演唱) 音乐表演 四川师范大学舞蹈学院 舞蹈学 舞蹈学(音乐舞蹈) 音乐表演(音乐剧) 舞蹈表演 舞蹈表演 四川师范大学服装学院 服装与服饰设计 产品设计 表演(服装表演) 表演(影视表演) 服装设计与工程 服装设计 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播电视学 网路与新媒体 戏剧影视导演 播音与主持艺术 广播电视编导 四川师范大学数字媒体学院 动画 数字媒体艺术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数字媒体技术 影视动画 四川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四川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学前教育 会计与审计 工程造价 广告设计与制作 编导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四川师范大学招生信息官网)

教学建设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卓越教师培养计画”项目,4个国家及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7个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及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2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画”试点专业,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9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9门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3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2门省级双语教学课程,17门省级重点建设课程,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58项。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专业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级别 汉语言文学 李诚 2013 国家级 财务管理 阳晓民 2013 省级 法学 唐稷尧 2012 省级 心理学专业综合改革 戴艳 2011 省级 化学专业综合改革 毕剑 2011 省级 教育技术学专业综合改革 袁丁 2011 省级 教育学专业综合改革 巴登尼玛 2011 省级 历史学专业综合改革 邓前程 2011 省级 美术学专业综合改革 汪清 2011 省级 生物科学专业综合改革 李维 2011 省级 数学与套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 张红 2011 省级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综合改革 李小平 2011 省级 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改革 庞元宁 2011 省级 音乐学专业综合改革 李德隆 2011 省级 地理科学专业综合改革 周介铭 2011 省级 特色专业    专业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级别 教育技术学 王玲 2010 国家级 经济学 高林远 2010 国家级 思想政治教育 李小平 2010 国家级 历史学 王川 2009 国家级 英语 嵇敏 2009 国家级 地理科学 周介铭 2009 国家级 工商管理 祁晓玲 2008 国家级 化学 李树伟 2008 国家级 教育学 巴登尼玛 2008 国家级 物理学 周晓林 2007 国家级 数学与套用数学 张健 2007 国家级 汉语言文学 李诚 2007 国家级 电子商务 袁丁 2010 省级 心理学 戴艳 2010 省级 地理信息系统 杨存建 2010 省级 体育教育 庞元宁 2010 省级 音乐学 李德隆 2009 省级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杜伟、何伟 2009 省级 经济学 高林远 2009 省级 教育技术学 王玲 2008 省级 生物科学 宗浩 2008 省级 思想政治教育 吴敏英 2008 省级 美术学 汪清 2008 省级 地理科学 周介铭 2007 省级 历史学 王川 2007 省级 英语 嵇敏 2007 省级 工商管理 丁明鲜 2007 省级 化学 彭蜀晋 2007 省级 教育学 傅林 2006 省级 物理学 周晓林 2006 省级 数学与套用数学 蒲志林 2006 省级 汉语言文学 李诚 2006 省级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心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级别 师范生教学能力综合训练中心 郭英 2009 国家级 艺术实验教学中心 林木 2008 省级 教师教育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梁斌 2007 省级 电子信息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毛苏英 2007 省级 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中心名称 负责学院 立项时间 级别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树德中学教育集团教育学实践教育基地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013 国家级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树德中学教育集团教育学实践教育基地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013 省级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煤炭产业集团广能公司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工学院 2013 省级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项目名称 负责人 立项时间 级别 西部地区跨学科复合型师资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 祁晓玲 2007 国家级 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套用型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高林远 2010 省级 西部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 周介铭  2009 省级 精品课程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负责人 获评年份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写作学 马正平 2013 数学史 张健 2013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刘永康 2013 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计算机学科教学法 谭良 2013 教育见习与实习 刘世民 2013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陈辉 2013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 靳彤 2013 中学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周晓林 2013 幼稚园教育评价 鄢超云 2013 国家级精品课程 数学史 张健 2010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刘永康 2009 写作学 马正平 2008 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旅游学概论 朱华 2008 多元文化教育学 巴登尼玛 2009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改革工程信息网)

学科建设

截至2015年3月,学校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个一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17个二级学科省级重点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涵盖哲学、文学、法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

四川师范大学东校区

博士后流动站(2个):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

省级重点学科 序号 名称 授权级别 批准时间

1

中国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

2008年

2

数学

一级学科

2008年

3

凝聚态物理

二级学科

1992年

4

中国近现代史

二级学科

1996年

5

中国古代文学

二级学科

1999年

6

基础数学

二级学科

1999年

7

材料学

二级学科

1999年

8

美学

二级学科

2004年

9

教育学原理

二级学科

2004年

10

汉语言文字学

二级学科

2004年

11

运筹学与控制论

二级学科

2004年

12

计算机软体与理论

二级学科

2004年

13

环境科学

二级学科

2004年

14

人文地理学

二级学科

2008年

15

中国哲学

二级学科

2008年

16

理论物理

二级学科

2008年

17

文艺学

二级学科

2008年

18

中国现当代文学

二级学科

2008年

19

课程与教学论

二级学科

2008年

省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序号 名称 授权级别 批准时间

1

中国近现代史

四川师范大学是几本 四川师范大学简介及详细资料

二级学科

2003年

2

中国古代文学

二级学科

2003年

3

基础数学

二级学科

2003年

4

教育学原理

二级学科

2008年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 序号 名称 授权级别 批准时间

1

中国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

2011年

2

教育学

一级学科

2011年

3

多元文化教育基本理论

二级学科

2011年

4

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

二级学科

2011年

5

文艺美学

二级学科

2011年

6

基础数学

二级学科

2006年

7

中国古代文学

二级学科

2006年

注:标“”为学校自主设定二级学科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序号 名称 批准时间

1

教育学

2006年

2

中国语言文学

2006年

3

历史学

2006年(对应调整后撤销)

4

物理学

2006年

5

环境科学与工程

2006年

6

哲学

2011年

7

理论经济学

2011年

8

法学

2011年

9

外国语言文学

2011年

10

艺术学

2011年(对应调整后撤销)

11

数学

2011年

12

化学

2011年

13

地理学

2011年

14

生物学

2011年

1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1年

16

工商管理

2011年

17

中国史

2011年

18

世界史

2011年

19

生态学

2011年

20

软体工程

2011年

21

艺术学理论

2011年

22

音乐与舞蹈学

2011年

23

戏剧与影视学

2011年

未被覆蓋的二级学科 序号 名称 批准时间

1

材料学

1997年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003年

3

思想政治教育

2003年

4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2003年

5

体育教育训练学

2003年

6

美术学

2003年

7

多元文化教育基本理论

2011年

8

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年

9

文艺美学

2011年

10

土地利用管理与评价

2011年

11

遥感技术与套用

2011年

12

信息安全

2011年

13

信息对抗

2011年

14

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

2011年

15

民族艺术与教育

2011年

16

文学与宗教

2011年

17

数学教育学

2012年

18

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

2012年

19

矿山安全与环保

2012年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型 序号 名称 批准时间 招生领域

1

教育硕士

1998年

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国小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科学与技术教育、学科教学(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音乐、体育、美术)

2

艺术硕士

2009年

音乐、美术、戏剧、戏曲、广播电视、电影、艺术设计、舞蹈

3

体育硕士

2009年

——

4

工商管理硕士

2009年

——

5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2009年

——

6

翻译硕士

2010年

——

7

旅游管理硕士

2010年

——

8

工程硕士

2010年

计算机技术、安全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

9

法律硕士

2014年

 

10

套用心理硕士

2014年

 

11

公共管理硕士

2014年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合作交流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高校对外交流中心之一,也是国家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资格和接收澳门地区保送生的高等院校。截至2015年3月,学校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关系。此外该校经国家汉办批准,分别与韩国延世大学、巴基斯坦喀拉蚩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文化传统

校徽

(一)两个半圆弧图形组成近乎完整的圆形,中间是毛体“四川师范大学”校名,下面是四川师范大学的英文字型。底色为绿色,象征著四川师大的蓬勃生机和 办学活力。两个半环图形和中间扉页代表“CS”两个字母,为“川师”第一个拼音字母的缩写,表征著四川师大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办学气魄和胆识,也预示著 四川师大将以开放的办学思想为指导,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

(二)图案中间的篆书繁体字“重德、博学、务实、尚美”是四川师大的校训。校训书写在书的变形的扉页上,彰显著四川师大:

1.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办学特色定位;

2.“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师大办学理念;

3.“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师大人的治学精神和品质;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师大人的豪气、锐气和志气。

(三)整个校徽图形将四川师大的校训、历史传统、办学理念、学校特色定位有机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图形设计色泽鲜明,简洁明快,虚实结合,动静统一,突出了办学历史的厚重感和大学文化的深邃底蕴。

校训

重德:即重视思想道德。德为人才素质之首,师生以法律和道德为行为标尺。教师要以好的品德和作风锤炼自我,并育出好品德的人才;学生要以德修身,诚信待人,未来才能革故鼎新,传承文明。要在全校培育形成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增强学校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博学:即拥有广博的知识。学校在育人理念上,倡导学生要博古通今,文理兼修;教师作为文明的使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理性的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重德”、“博学”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

务实: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是四川师大人人生态度和办学精神的写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有踏实的治学精神和工作作风,要勤于治学,严谨治学。

尚美:即要有崇尚美的心灵,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要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内化为人生修养。师生要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务实”、“尚美”共同体现了四川师大人“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

校歌

托起祖国的太阳

汪涛 词;万斋 曲

白山黑水,源远流长

狮山灵秀,哺育栋梁

我们伴着历史的步伐

谱写师大发展的篇章

放眼未来,心潮激荡

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

重德博学,务实尚美

莘莘学子青春闪光

我们肩负民族的希望,启动创造明天的远航。

放眼未来,新潮激荡,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

让我们共同托起祖国的太阳。

校风

励志笃行 止于至善

励志:即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学校要坚定建设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意识;学生要树立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崇高理想。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充实而有恒”;“笃行”即崇尚实干,践行理想,行胜于言。

励志笃行”反映四川师大人的精神面貌和行动理念,它遥承三台时期东北大学的校训,汲取了东北大学“知行合一”风气之宗旨,体现了四川师大办学渊源的历史继承性。

止于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弃旧扬新,传承文明,培育新人,服务社会。无论是传授和创造知识,还是治学育人、成人成才,皆应达到至高境界,实现学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止于至善”反映四川师大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也是实践“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师大精神的必然要求。

学风

求真循理 慎思知明

求真:《闽中理学渊源考》语:“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意即“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

循理:《周易孔义集说》语:“朱汉上曰:无妄,然后物物,循理,乃可大畜。”《程氏经说》卷七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循 理,故舒泰荡荡然;小人役于物,故多忧戚。”在学习和研究中,要实事求是,探明事理,力戒主观臆断,要尊重科学规律,恪守学术规范,强调职业道德,不好高 鹜远,不弄虚作假。

求真循理”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方法和原则。

慎思: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刁包《易酌》亦云:“圣贤道理,须是活看,如慎思之,思之弗得弗措也,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和研究中,应勤于思索,善于思考,不断汲取和创造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取得最佳的学习和研究效果。

知明:语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中“知”同“智”,也有“知行合一”之意。此为治学、读书、做人所追求的目的。意即大学开启民智育新人,通过“传道授业解惑”以达“慎思知明”。

慎思知明”体现了四川师大人的治学品质和目的。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校长

丁任重

副校长 祁晓玲、严余松、张健、李树勇、 谢名春

党委书记

周介铭

纪委书记

唐尚朴 党委副书记 唐尚朴、王万民

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届党委书记 历届校长

赵承修(党小组长)(任期:1952.2-1952.9)

段可情(建院委员会主任) (任期:1952.11-1954.12)

苏藜(党支部书记) (任期:1952.9-1954.4)

吉哲(院长)(任期:1954.12-1956.8)

苏藜(总分支委员会书记)(任期:1954.4-1954.10)

刘绍禹(院长)(任期:1956.9-1966.6)

吉哲(总分支委员会书记) (任期:1954.10-1955.9)

杜春林(革委会主任)(任期:1966.6-1971.4)

吉哲(总支委员会总支书记)(任期:1955.9-1957.11)

黄明(院长)(任期:1976.10-1979.12)

黄明 (任期:1957.11-1966.6)

苏藜(院长)(任期:1979.12-1983.10)

杜春林(任期:1971.11-1977.6)

王均能(任期:1983.10-1994.9)

张荣 (任期:1977.6-1982.8)

杨泉明(任期:1994.9-1998.7)

袁正才 (任期:1983.10-1990.5)

封小超(任期:1998.7-2003.5)

杨伯安 (任期:1990.5-1994.9)

周介铭(任期:2003.5-今)

王均能 (任期:1994.9-1997.3)

杨泉明(任期:1997.3-2000.9)

高林远(任期:2000.9-今)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四川师范大学档案馆官网)

知名校友

四川师范大学校友资料一览表  类别 姓名 备注 姓名 备注

政界

欧泽高

中共四川七届、八届、九届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七届中央纪委委员

高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集团军副政委、陆军少将

晏永和

中共四川八届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省直工委书记、省委保密办主任、常委办主任(兼);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原四川省达州市委书记,眉山市委书记

易治安

原四川省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侍俊

中共四川十届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原四川省阿坝州委书记,广元市市长

王川

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才办主任、四川省机构编制办主任

曾省权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秘书长;

原四川省内江市委书记

彭德秋 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老干部局局长

苟建丽

第八届、九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委、四川省委主委

贾松青

四川省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省委省直机关党校校长

方小方

第十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原四川省德阳市委书记

曹代学

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

杨兴平

第十一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常委、四川省委主委

袁刚

四川省公安厅副厅长

杨泉明

原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四川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姜树林

四川省教育厅巡视员

黄昌明

四川省纪委副书记、四川省监察厅厅长、四川省预防腐败局局长(兼)

郑东风

四川省纪委副书记

周国良

四川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书记

王均

原四川省广电厅副厅长、四川电视台台长

刘会英 共青团四川省委员会书记、党组书记 刘同心 原四川省文化厅副厅长

吴旭

四川省妇女联合会主席、党组书记

薛敏 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

王川红

四川省政府金融办主任

林明通

四川省农村信用联社纪委书记

欧彦才

原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李岳东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孙前

四川省旅游局巡视员

魏夕和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雷洪金

四川省自贡市委书记;

原四川省巴中市市长

韩国宾

原四川省攀枝花市委书记

蒋仁富

四川省绵阳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原绵阳市市长

阿什老轨

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

四川省凉山自治州九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吴光镭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实施西部大开发办公室副主任;

原四川省宜宾市市长

尹德宏

原四川省宜宾市政协主席

唐雄兴 广安市委常委 刘嘉 巴中市委常委,工会主席

辜文兴

第一、二届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

原重庆市万州区委书记

张学锋

重庆市云阳县委书记

刘锐  

中共雅安市委常委,纪委书记

周宇 宜宾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王孝询

第二、三届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常委、重庆市委主委

李燕明

重庆市石柱县政协主席

周少政

重庆市大足区委副书记、区长

马培生

重庆市合川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郝明

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鱼复工业园管委会主任

叶力娜

共青团重庆市委副书记

杨洪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委书记;

原福田区区长

赵浩宇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委书记

科教界

李言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校长

辜正坤

北京大学教授博导

杨泉明

四川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兰棣之

清华大学教授

杨树政

西华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博导

张健

西华师范大学校长、教授、博导

王俊波 西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博导 王渝生 原中国科技馆馆长,北京市科协副主席

王慧才

原四川音乐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江怡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主任、博导

马元方

内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王立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罗元松

宜宾学院首任院长教授

李宗桂

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博导

肖立军

攀枝花学院党委书记

詹杭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

袁体先

原川北医学院院长

王银河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博导

孙泽平

重庆文理学院院长

周毅

四川大学教授

张春雨

北方民族大学校长 教授

章毅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贾松青

原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王俊忠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刘从政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院长

杨联明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吴德辉 四川省科教所所长 杨联芬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徐川

原成都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周薇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李家勋

原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夏可慧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

余万伦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

何晓鹏

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

姚荣东

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

沈国寅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高宁

内江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郭鸿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梁国平

绵阳师范学院副院长

吕屏

重庆大学机关党委书记

秦大锡

原重庆医科大学副校长

传斌  原重庆市南开中学校长,副厅级督学 唐稷尧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 陈昌辉  成都市技师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文艺界

裘山山

著名作家

韩太康

著名作家,中国中铁二院集团公司宣传部副部长,铁道建设报社总编辑

李承鹏

中国著名社会评论家、杂文家、畅销书作家

李佳明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张杰

著名歌手

谢娜

湖南卫视主持人

郑毅

中央电视台签约主持人CCTV挑战主持人全国综艺节目选拔赛全国第4名

施丹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杨乐乐

湖南卫视主持人

宁远

四川卫视、湖南卫视主持人中国金话筒奖得主

李易峰

知名演员、歌手

黄橙子

凤凰卫视主持人,2006年中华小姐环球大赛总冠军

杨陶好雅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制片人

万妮恩

著名演员

陈浩

著名配音演员

王婷

影视演员、配音演员

白举纲

知名歌手,2013年快乐男声全国3强。

漆亚灵

新锐时尚女主播

刘光全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总裁(总台长)

关文舸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副总裁

陈永林

天音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涂道坤

北京正清文化公司董事长

张含韵

知名歌手,05年超级女声活动代言人,2004年超级女声年度季军,2010年非同凡响季军

潘时七 影视演员

商界

杨斌

四川华西集团公司总经理

程明

重庆民警,在2009年国庆安保和“打黑除恶”斗争中因公殉职

何正海

攀枝花钢城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曹善华

攀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李亿中 四川富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四川师范大学档案馆官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