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张作霖东北汽车厂 张作霖的东北军工有多强大?

火烧 2022-05-29 21:31:30 1083
张作霖的东北军工有多强大?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若论民国时代,多灾多难的中国一桩提气的业绩,当属奉系军阀张作霖治下,东北大地强大的军工业。 比起那个年代,中国大部分地区军工业孱弱,基本军用装备全靠进口
张作霖东北汽车厂 张作霖的东北军工有多强大?

张作霖的东北军工有多强大?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若论民国时代,多灾多难的中国一桩提气的业绩,当属奉系军阀张作霖治下,东北大地强大的军工业。 比起那个年代,中国大部分地区军工业孱弱,基本军用装备全靠进口的惨淡处境,张作霖麾下的东北军工,显然是绝对的异类。如果说军工业好似强壮肌肉,那么下面三件事就生动说明,张作霖的「 ”肌肉”有多发达。 一:成熟的军工企业 虽然念书少,但比起同时代只知道买军火的军阀们,军工产业的意义,张作霖却一直门清。早在1916年时,他就草创了奉天军械厂,三年后升级为东三省兵工厂。然后又是近十年苦心经营,终于将其打造成巨无霸:占地三千二百亩,每年经费两千四百万银元,拥有上万台设备与八大工厂,巅峰时期工人多达五万人,公认二战爆发前,亚洲最大兵工厂。 另外还有奉天迫击炮厂,这个完全引进英国技术的专业兵工厂,发展到1929年时,已经拥有产业工人1400多人,规模远超国内其他炮厂。 而且这些军工企业,也绝不是只有空架子。比如东三省兵工厂,不但每年享有巨额资金投入,其生产管理更是亚洲一流。「 ”九一八事变”前,东三省兵工厂已掌握从日本火炮到德式炸药等各类先进技术,无论是日制各口径榴弹炮还是欧式枪械,都是敞开了造。其日产子弹多达40万发,年产火炮一百五十门,步枪六万多支,机关枪一千多挺。爆表的生产能力,还惹得眼红的日本报纸发出惊呼:「 ”东方第一”。 如果说东三省兵工厂「 ”东方第一”的生产能力,还多是仿制外国军火,那么奉天迫击炮厂,却更证明了中国本土的研发力量。虽说最初还是仿制英国斯托克斯式迫击炮,但奋起直追的奉天迫击炮厂技术人员们,却大胆进行了三次改良,将这款火炮升级出从82毫米到150毫米等各个款式,还开发出了威力更强的「 ”瞬发炮弹”,适用于各类大小火炮。战力早已超越「 ”原版”。火炮,从此成为东北军凶悍的重拳。 甚至,20世纪末时,风烛残年的张学良,追忆起东三省当年军火生产的盛况时,依然激动得两眼放光:「 ”东北军最厉害的就是炮兵……东北军的炮多……唯有东北军的炮弹是自己造的。”如此盛况,本该撑起那时中国自强的筋骨,却在上世纪末,空余一声叹息。 二:雄厚的人才队伍 比起不惜血本的军工设备投入来,张作霖的另一个眼光,更远远超越国民政府的诸多「 ”精英”们:人才培养。 当张作霖开始建立东三省军工产业时,最大的困难不是缺钱,而是缺人,所以在人才引进上,张作霖也是花钱不眨眼,仅是奉天迫击炮厂总监沙敦(英国著名火炮专家),就享有每月一万五千英镑的高薪。东三省兵工厂创立早期,外籍专家技师有一千五百人之多,来自德国日本瑞典等国,一线产业工人更是从上海广州汉口等地砸钱「 ”挖”来。由于花钱太狠,主理东三省财政的王永江都气的愤然辞职。张作霖却淡定:人靠谱,再多钱也值。 所以,东三省兵工厂能够狂飙突进,迅速掌握并生产西方列强的先进军火,就靠了这靠谱的人才团队。 但张作霖更明白,「 ”挖人”只能解决燃眉之急,培养人才却是长久之计。于是中国20世纪最早的兵工学校,就在东北大地应运而生。整个学校分为「 ”初中”「 ”高中”「 ”专业”三部门,针对兵工厂的不同需求培养人才。而后还成立了「 ”科学研究会”,集中兵工厂最优秀的人才,研发学习当时全球最先进军火技术,还办杂志普及军火知识。 这番苦心,更在张作霖遇难后开花结果:东北易帜后,大批外籍专家和外籍技工因故离开东北,但遭受外籍人才流失的东北各兵工厂,其实早已实现了军工人员本土化,生产和研发反而继续红红火火——当时中国最优秀的军工人才,几乎都集中在东北。 三:深远的影响 张作霖时代的东北军工业,有多深远的影响?首先有「 ”发言权”的,就是日本关东军。在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占领东北大地后,日本关东军仅在东三省兵工厂,就缴获了子弹300万发,炮弹50万发,机关枪2500挺,步枪15万支,重炮250门,足够武装20万日军。另外还从奉天迫击炮厂,缴获迫击炮2300多门。 就连亲口下达「 ”不抵抗命令”的张学良,说起这事儿都肉疼得哆嗦:「 ”造重炮的机器刚装好,就被日本人拿去了。” 原本肩负中华期望的东北军工业,就以这样耻辱的方式,给侵华日军来了次「 ”大补血”。然后日本蹂躏东北的十四年里,东三省兵工厂一度被日本恢复到上万人的产业规模。给侵华日军不停「 ”输血”,直到1944年,被美国飞机炸成一堆瓦砾。 但是,更见证张作霖时代东北军工价值的,却是其对新中国的更深远影响:张作霖对东北军工的精心建设,为沈阳打下了坚实工业基础,张作霖时代培养出的军工人员,很多更成了新中国的建设骨干。托起新中国崛起的「 ”一五计划”里,其许多重点建设项目,都是依托于东三省兵工厂的设备与人员建立起来。扮演重要角色的沈阳,更因此有了「 ”东方鲁尔”的美誉——张作霖时代,那一代人的强国梦想,终于在新中国变成现实! 参考资料:《张作霖、张学良与东北军事工业 》、《口述实录:张学良世纪传奇》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