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病害图片及防治 枣树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枣树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枣树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1、枣果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枣果锈病各枣区均有发生。
叶片,在叶片背面散生或聚生凸起的黄色小疱。表皮破裂出现黄色孢子粉时,叶片开始退绿脱落。落叶先由树冠下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叶片全部落光,只剩下未成熟的枣果挂在1次枝的枣吊上。
枣果,当果皮表面受到外界摩擦或刺伤时,木栓层代替了表皮起保护作用,所以果面出现一层锈斑,影响外观。随着病原的侵染枣果开始失水皱缩,出观大量落果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
农业防治:加强枣园的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春季土壤干旱时及时灌水。
药剂防治:及时防治枣瘿螨。落花后10天喷40%多菌灵胶悬剂600倍液或其他杀菌剂。
2、花叶病在河南、安徽枣区均有分布。苗木和大树的嫩梢叶片受害明显,影响枣树的生长和枣的产量。
主要为叶片变小、扭曲、畸形,在叶片上呈现深浅相间的花叶状。
防治: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及时治虫可防止病毒传播。
3、灰斑病一种叶点霉菌Phyllosticta sp.,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暗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后期中央变为灰白色,边缘褐色,其中散生黑色小点,即为病原的分生孢子器。
农业防治:秋季清扫落叶,集中烧毁或掩埋,以减少发病来源。
药剂防治:喷施50%退菌特可溼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溼性粉剂800倍液。
4、枣树腐烂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又称枝枯病,病原为壳囊孢菌Cytospora sp.。枣树的重要病害,主要为害1~3每年发生枣树,造成新栽幼树大量死亡。枣树受害后,树势衰弱,生长缓慢,结果晚,产量低。
病枝皮层变红褐色,发病处呈水浸状,斑块形状不规则,当病斑绕茎一周后,造成病部以上枝干死亡。枝皮裂缝处长出黑色突起小点。
加强管理,多施农家肥料,增强树势。彻底剪除树上的病枝条,集中烧毁。
5、枣缩果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又称黑腐病、铁皮病,俗称干腰、黑腰、束腰病等。病原为噬枣欧文氏菌Erwinia jujubovra Wang Cai Feng et gao。枣果主要病害。各地均有分布,发生日趋严重,病果率10%~50%,严重年份达90%以上,甚至绝收。病果失去食用价值。枣果在白熟期开始出现症状。初期在果实中部至肩部出现水浸状黄褐色不规则病斑,果面病斑提前出现红色,无光泽;病斑不断扩大,向果肉深处发展。果肉病斑区出现由外向内的褐色斑,组织脱水、坏死,黄褐色果肉有苦味,病斑外果皮收缩;后期外果皮呈暗红色,整果无光泽,果肉由淡绿色转赤黄色,果实大量脱水,一侧出现纵向收缩纹,果柄也变为褐色或黑褐色。比健果提早脱落。果实瘦小,失水皱缩萎蔫,果肉色黄,松软呈海绵状坏死,发苦。农业防治:在秋冬季节清理落叶、落果、落吊,早春刮树皮,集中烧毁;合理冬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防止冠内郁闭。
药剂防治:花期和幼果期喷洒0.3%硼砂或硼酸。萌芽前喷波美3~5度石硫合剂。7月下旬至8月上旬喷农用链霉素100~140单位/毫升,或50%琥胶肥酸铜(DT)可溼性粉剂6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溼性粉剂8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1~2次。
有么有、有么有枣树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枣锈病 (一)枣锈病的发生规律及症状 枣锈病,又称串叶病、雾烟病,在全国各地枣树产区均有发生,为枣树重要的流行性病害。在夏季高温多雨年份常常大量流行。枣锈病主要侵害叶片,受害严重的树多于8~9月份叶片落光,果实不能正常成熟,往往提前脱落,产量大减,果实品质差,严重影响树体的生长发育。不仅影响当年枣的产量,而且影响生长和翌年的产量。 该病初发生时,叶片背面出现淡绿色小点,后逐渐变为黄褐色凸出状斑块,其形状不规则,多分布于主脉两侧、叶基和叶尖处,有时病斑连线成条状或片状。受害叶片正面开始时出现失绿斑点,后来斑点逐渐增大,变成黄褐色或黄棕色角斑,最后干枯、早落。 枣锈病主要以落叶上的夏孢子越冬,这是翌年最重要的初侵染源。枣股中也有夏孢子越冬,这也 是翌年的初侵染源。在6~7月份雨水多、温度高时,夏孢子发芽,从气孔侵入,8~16天后 出现症状,产生夏孢子。然后靠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7月下旬出现病症,并有少量落叶 出现,到8月中、下旬,叶片大量脱落。每年的发病时期早晚和发病程度大小,与当年大气的温度、溼度高低关系极大。降雨早、连阴天、空气溼度大时发病早,而且严重;反之则轻。树下间作高秆农作物、通风不良的枣园,发病早而重。发病先从树冠下部、中部开始,以后逐渐向冠顶扩充套件。 (二)防治枣锈病的主要技术措施 为了有效防治枣锈病,可采取以下主要技术措施: 第一,在栽培上要注意搞好整形修剪,使树体保持通风透光。在雨季,要及时排除枣园内的积水。 第二,在平时要及时清扫落叶,集中处理或深埋,以减少初侵染源。 第三,提前预防该病的发生。在6月底或7月初、7月中、下旬或8月上、中旬,各喷一次1∶2∶200倍量式的波尔多液;或 800倍液浓度的高铜(三碱基硫酸铜)溶液;也可用50%代森锌可溼性粉剂500倍液进行喷施。每隔10天左右1次,连喷3-5次即可。如天气干旱,可适当减少喷药次数或不喷;如果雨水较多,则应增加喷药次数。 枣锈病一旦发生后,用粉锈宁(三唑铜)或灭菌铜进行除治。具体办法是,喷施25%粉锈宁可溼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灭菌铜可溼性粉剂400~600倍液,连用2~3次,间隔时间为2周。 二、枣疯病 (一)枣疯病的症状 枣疯病,又名丛枝病、扫帚病或火龙病。枣疯病是包括冬枣在内的枣树毁灭性病害,病的寄主有枣树和酸枣树。 枣疯病遍布于我国华北、西北、华东、华南等枣区。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发病较重。据调查,河北太行山枣区,一般发病株率5%左右,重病区10~30%,以曲阳、阜平、行唐、唐县和玉田等县市发生最为严重。平原枣区发病较轻,环渤海湾沿海地区的河北、山东等盐渍土地区发生较少,但这一区域非盐渍化土壤上也有发生。 枣疯病病株大多数在3~5年内死亡。主要症状因发病部位不同而异 ,枝叶丛生及叶片黄化为该病的主要特征。一般有以下六种表现形态: 1、丛枝状 发病枝条的顶芽和腋芽大量发生,形成丛生枝;芽不正常萌发,萌发枝上的芽不断萌发;丛生枝条纤细,节间短,形成叶片小而黄的丛生状,冬季不易脱落。枝形成丛枝症状的主要原因是芽的不正常萌发和花器返祖。 2、在花叶病枝上的叶片出现黄绿相间的斑,或出现叶脉透明状及黄化 叶片和叶脉延伸,形成耳形叶或叶缘卷曲,叶面凹凸不平,质地发脆。 3、病枝的花变为叶或枝 花期返祖主要是花器变成营养器官,花梗变长,为正常花梗的4~6倍;萼片肥大,变成小叶,花瓣变成小叶,雄蕊变为小枝或小叶,雌蕊变小枝,腋芽萌生,生成短而细的枝条。 4、枣吊变态 发病枣吊先端延长,延长部分叶片小,有明脉 。 5、果实 病枝一般不结果,病果发病晚的枝尚能结果,病枝枣果大小差异很大, 着色不齐或有花脸状绿斑,但果实糖分少,大小不齐,有的病果小而狭变为锥形;有的果面有疣状凸起或坑洼不平;严重的病果干缩或变黑脱落。 6、病根 病根变为褐色或深褐色,形成斑点性溃疡斑,导致烂根、腐朽而死亡。病根常萌发大量丛生小根。这些丛生的病根长到30厘米左右长时,便停止生长而死亡,其母根也相继死亡。 (二)枣疯病的发病规律 枣疯病的病源尚未完全搞清楚。目前多数研究人员认同是类菌质体,可通过嫁接和根蘖繁殖传播。拟菱纹叶蝉和橙带拟菱纹叶蝉等昆虫,也可以传播。 据多年观察,枣疯病一般是在一个枝或几个枝的枣股上先发病,有的是根蘖先发病或与枝条同时发病,而后扩充套件到全株;在一株树上,是上部枝一般先发病,也有全树同时发病的。当年生枣头和同生的根蘖苗,症状表现最明显。冬枣嫁接后,潜伏期最短25~31天,最长 382天;杂草丛生和结果过量的枣园易感染发病。植株发病后,由于芽的不正常萌发,大量破坏分生组织,消耗养分,使树体衰弱,最后导致全株死亡。一般从发病到枯死小树1~3年,大树4~6年。 1、传病途径 研究证明,传播枣疯病的途径有二类: ①媒介昆虫传病 主要有凹缘菱纹叶蝉、橙带拟菱纹叶蝉和中国拟菱纹叶蝉,它们在疯病树上吸毒后,转移到健树上取食,健树就被感染。 ②嫁接传病 无论是切接、皮接、芽接和枝接,只要有一方(接穗或砧木)带病,即可使嫁接株发病,嫁接后的潜育期,最短25天,最长382天。潜育期长短与嫁接部位、时间有关。 2、病原物的执行与分布 病原一旦侵入7~10天后向下执行到根部,增殖后,又从下而上执行到树冠,引起疯枝。小苗当年可疯,大树多第二年才疯。病原通过韧皮部的筛管运转。病枝中有病原,病树健枝中基本没有。生长季节,病枝和根部都有病原,休眠季节末(3~4月),地上部病枝基本没病原。而根部一直有病原。 3、发病与生态条件关系 枣园生态条件对枣疯病的发生与流行起着重要作用。 ①土壤瘠薄,管理粗放,树势衰弱的低山丘陵枣园,发病较重;杂草丛生,周围有松、柏和刺槐树及间作芝麻的枣园发病重,这与传病叶蝉数量有关;土壤酸性,石灰质含量低的枣园发病重;管理水平高的平原沙地枣园发病轻。 ②靠自生根蘖苗培育成株的枣区病情发展快,而单株栽植的枣区病情发展慢。 ③发病与坡向、海拔有关,阳坡比阴坡发病重,海拔500米以上的枣园发病轻。 ④枣树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含糖分高的品种抗性差,行唐的墩子枣较抗病,有些酸枣则是免疫的。 (三)枣疯病的防治方法 1、采用组培脱病毒苗木、选育抗病品种 目前冬枣组培育苗的单位较多,可以直接购买脱病毒组培冬枣苗木进行栽培,若进行无公害冬枣生产时应该完全采用这种苗木;由于酸枣树一般无枣疯病(个别株也有),故一般栽时可以用脱病毒组培冬枣苗作接穗、用酸枣育苗作砧木进行嫁接;也可以选择抗枣病疯病的品种作砧木进行嫁接,如行唐墩子枣,但需单株选优。注意对病株和病苗的检查,发现后立即拔除烧毁,把病害控制在幼苗期。 2、选择无枣疯病毒苗木,加强苗木检疫 嫁接时,采用无病的砧木和接穗。从外地引进苗木要严格进行检疫。在嫁接时,应注意搞好嫁接工具的消毒,以防该病交叉感染。 3、及早铲除病株病蘖,防止传播蔓延 对重病树应立即刨除,要刨净根部,以免萌生病苗。轻病树要及早锯除病枝。 4、防治传毒叶蝉,切断传播途径 ①新建枣园附近禁栽某些树种和作物 不要栽种松、柏、桑等树,严禁与芝麻间作,以减少叶蝉的吸毒危害。 ②防治传病昆虫、为减少传病媒介 防治中国拟菱纹叶蝉、凹缘菱纹叶蝉,兼治枣尺蠖、枣粘虫和桃小食心虫,一般可在4月下旬枣树萌芽时,喷布50% 1605 的 1500倍液,防治中国拟菱纹叶蝉等初龄幼虫。在5月中旬花期前,喷布10%氯氰菊酯5000倍液,防治该虫第一代若虫,兼治中国拟菱纹叶蝉凹缘菱纹叶蝉。在6月下旬枣树盛花后 期,喷布80%敌敌畏2000倍液,防治第一代成虫。在7月中旬,喷布20%速灭杀丁2000倍液等,喷药后遇雨要补喷。 5、加强枣树的土肥水综合管理 增施农家肥和磷、钾肥,缺钙土壤要追施钙肥,改善树体营养状况,增强树抗体抗病能力。 6、手术治疗 目前用药物防治效果不太明显。近年来许多单位试验研究表明,在冬季手术治疗枣树疯病治愈率可达85%以上,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冬季手术治疗枣树疯病,要早发现、早治疗、树上、树下齐动手,切忌只治树上部,不治树下部,手术治疗要彻底、干净、不留后患。其手术方法是: ①主干环锯 从地面以上20~30厘米开始,每隔15~20厘米,用手据在主干上锯一环,最少应锯3环,锯口深达木质部。其作用是把枣疯病菌控制在锯口以上的区域性枝条内,阻止病菌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至根部。用手锯在病树主干上锯成环状,发病较轻的枣树一般锯三道环。环间距20厘米左右,发病重的枣树可适当增加所锯的环数。锯成环状时,深达木质部表层,即必须把皮层锯透,但不又能伤害形成层。手术时间以落叶后至发芽前这宜。对于轻病树,主干环锯与锯病枝相结合,一般治愈率可达60~70%。疯枝较多的重病树,必须加上根部环锯或断根才能有较好效果。 ②锯除病枝 对初期感染、病状轻的植株,将病枝剪除,剪口应在病枝以下的健康部位,将病枝从基部锯除,即使小枝发病,也要锯掉下边大的枝干,;对病势严重的植株,要及早铲除病根及根蘖苗,并将病枝集中烧毁以减少病源传播。锯除病枝的时间一般是从入冬枣树叶子全部落光至翌年春季枣树萌芽之前进行。 ③主根环锯 挖开树基土层,露出主根,在主根基部进行环锯,要求与主干环锯相同。对发病较为严重的树,在环锯主根的同时,还要切断与疯病枝同一方位的铡根。 ④断根 断根手术是治疗枣树疯病的关键性手术。方法是:挖开根周围土层,露出侧根,而后从侧根基部切断。这样就可以清除在病根中越冬的类菌质体,而后浇水施肥,促进树势恢复。 ⑤灌药防治 萌芽前(4月份)在病枝同侧树干凿2~3个孔,深达木质部,将薄荷冰50克,龙骨粉100克,铜绿50克研磨成细粉,混均后用纸筒送入孔内,每孔3克,再用木楔钉紧,用泥封严,杀死病原体。

常见的枣树病害及防治方法
枣锈病是枣树的重要叶片病害,有时也侵害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散生淡根据枣锈病上述发生及危害特点,防治时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压低菌源。 .
有谁知道枣树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枣树病虫害常见的有三虫两病,两病包括枣锈病和枣疯病。
1、枣锈病
表现症状:该病只为害树叶。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多在中脉两侧及叶片尖端和基部散生淡绿色小点,渐形成暗黄褐色突起,即锈病菌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埋生在表皮下,后期破裂,散放出黄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发展到后期,在叶正面与夏孢子堆相对的位置,出现绿色小点,使叶面呈现花叶状。病叶渐变灰黄色,失去光泽,干枯脱落。树冠下部先落叶,逐渐向树冠上部发展。在落叶上有时形成冬孢子堆,黑褐色,稍突起,但不突破表皮。
发病规律:在山东一般年份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降雨多、溼度高时开始侵染,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和少量落叶,8月下旬大量落叶。(7、8月降水少于150mm,发病轻;降水达到250mm,发病重;降水量330mm以上则枣锈病暴发成灾。)在河北东北部,一般8月初开始发病,9月初发病最盛,并开始落叶。发病轻重与降雨有关,雨季早,降雨多、气温高的年份发病早而严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行间间种高粱、玉米或西瓜、蔬菜的发病轻重。
防治方法:
A、农业防治:(1)加强栽培管理,行间不种高杆作物和西瓜、蔬菜等经常灌水的作物。(2)冬春清扫落叶,集中烧毁,清除侵染源。
B、药剂防治:在谢花后喷施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每10—15天喷施1次,连喷2—3次即可。
2、枣疯病
表现症状(1)花变成叶,花器退化,花柄延长,萼片、花瓣、雄蕊均变成小叶,雌蕊转化为小枝。 (2)芽不正常萌发,病株1年生发育枝的主芽和多年生发育枝上的隐芽,均萌发成发育枝,其上的芽又大部分萌发成小枝,如此逐级生枝,病枝纤细,节间缩短,呈从状,叶片小而萎黄。 (3)叶片病变,先是叶肉变黄,叶脉仍绿,以后整个叶片黄化,叶的边缘向上反卷,暗淡无光,叶片变硬变脆,有的叶尖边缘焦枯,严重时病叶脱落。花后长出的叶片比较狭小,具明脉,翠绿色,易焦枯。有时在叶背面主脉上再长出一小的明脉叶片,呈鼠耳状。
(4)果实病变,病花一般不能结果。病株上的健枝仍可结果,果实大小不一,果面着色不匀,凸凹不平,凸起处呈红色,凹处是绿色,果肉组织松软,不堪食用。 (5)根部病变,疯树主根由于不定芽的大量萌发,往往长出一丛丛的短疯根,同一条根上可出现多丛疯根。后期病根皮层腐烂,严重者全株死亡。
发病规律:枣疯病可通过嫁接和分根传播。经嫁接传播,病害潜育期在25天至1年以上。金丝小枣最易感病。土壤干旱瘠薄及管理粗放的枣园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⑴彻底铲除重病树和病根蘖苗,及时剪除病枝枣疯病病株是传病之源。否则,枣树发病后不久即会遍及全株,失去结果能力,要及早彻底铲除病株,并将大根一起刨干净,以免再生病蘖苗。对小疯枝应在树液向根部回流之前,阻止类菌源体随树体养分下流,要从大分枝基部砍断或环剥。连续处理2-3年,可基本控制枣疯病的发生。 ⑵培育无病壮苗。
⑶选用抗病品种和砧木。 注意发现和利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的酸枣和具有枣仁的大枣品种作砧木,以培育抗病品种。这是防治枣疯的根本措施。 ⑷用根蘖苗栽植时,应严格挑选避免采用根蘖苗就地繁殖的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子株和母株同根,容易造成病害蔓延。(5) 清除杂草及野生灌木,及时防治各种叶蝉类虫媒.(6)加强枣园管理注意加强水肥管理,对土质条件差的要进行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料,
药剂防治: 对病株及病株周围的果树在萌芽期和花露红期分别使用《病毒Ⅱ号》300—450倍液稀释(或者《病毒1号》每40克兑水15公斤),同时每桶水新增纯牛奶0.5Kg,进行喷雾,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果树病毒病。
火龙果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叶子发黄(火龙果的树叶上有红斑,叶子也发黄,缺铁的现象)
处理方法:
1、枝干喷射:发病严重的果树,
发芽前可喷射0.3-0.5%的硫酸亚铁溶液,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和石灰混合液(硫酸铜0.5斤、生石灰1.25斤,水160斤),可控制病害发生。
2、树干注射:最常用且效果好的是0.05-0.1%的硫酸亚铁溶液。用0.05-0.1%的柠檬酸铁溶液注射,也有一定效果。
3、金属螯合铁的施用:螯接金属是由金属离子加螯接剂而成。施用螯合铁,可以改善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的供应状况。螯合铁除土壤施用外,还可以叶面喷射0.1-0.2%整合铁溶液,使叶色恢复。
4、土施或叶面喷施都要注意不可过量,以免产生药害。
二.腐烂病(白绢病)
处理方法:
可以由虫口伤造成,或由机械伤后在长期阴雨环境中形成。腐烂病可用刀具切除患部,或用刀将溃烂组织剖开引流(晴天高温时),让伤品自然干燥或涂硫磷粉防治。一般设施栽培,溼度过大,易得烟煤病。应加强通风,用清水将患处清洗掉。冬季温棚设施通常高温干燥,易诱发红蜘蛛。要保持一定的溼度。如果虫口密度大时,可用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防治。
枣树的常见病都有哪些?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枣树常见病害就是两个:枣疯病、枣锈病。防治很简单,枣疯病目前我国还没特效药防治,建议刨除。枣锈病的防治也很简单,百度搜索枣树栽培丰产技术即可。
番茄常见的生理病害有哪些及防治方法
番茄的病害及防治:一、番茄花皮这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也叫筋腐病或条腐病或带腐病,主要危害果实,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有两种型别。一是褐变型。幼果期开始发生,主要为害1~2穗果,在果实膨大期果面上出现区域性褐变,果面不平,个别
枣树都有哪些常见的病害!防治方法是怎样的?
枣树病虫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重,是造成枣树产量低,质量差的重要原因,当前严重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枣步曲、枣粘虫,桃小食心虫,食芽象甲、枣疯病、枣锈病等。防治时要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
一、枣步曲 又名枣尺蠖,弓腰虫,是危害枣树的“头号敌人”。以幼虫危害幼芽、幼叶、花蕾,并且吐丝缠绕,阻碍树叶伸展,严重时可将树叶全部吃光,同时还大量危害苹果、梨、桃及土豆、辣椒等农作物。 枣步曲3月中旬开始羽化出土,枣芽萌动时,幼虫开始孵化危害枣芽。其主要的生物学特性是: 每年一代,以蛹集中在枣树根颈周围的表层土壤中越冬;成虫雌雄异型,无翅雌蛾爬行上树,和有翅雄蛾交配,成块产卵于粗翘树皮下;老龄幼虫食量大,抗药性极强;无翅雌蛾通不过光滑物,幼龄幼虫虽能通过光滑物,但易被粘著物粘住。防治方法:大部分幼虫进入二龄时 用农药喷撒,毒杀幼虫。常用药剂有:3.2%猛权(甲维盐高氯)1500倍,也可用菊酯类农药1200倍防治
二、枣桃小食心虫 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 枣桃小食心虫子又名桃蛀果蛾、枣蛆等,为世界性害虫。以枣、苹果、梨、山楂等果树受害最重。该虫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附近土中吐丝做扁圆形茧(冬茧)越冬。翌年6月气温上升到20℃左右,土壤含水量达10%左右时,越冬幼虫开始出土,在土块、石块、草根下吐丝做纺锤形茧(夏茧)化蛹,每次雨后形成出土高峰。成虫无趋光性、趋化性、但趋异性较强,因此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诱蛾效果好。成虫多将卵产在枣叶背面和果实上,第一、二代幼虫分别在7月份和8-9月份大量蛀果为害。根据以上生物学特性,在做好虫情测报的前提下,应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技术。 挖茧或扬土灭茧:宜在春季解冻后至幼虫出土前进行。地膜覆蓋:春季对树干周围半径100厘米以内的地面覆蓋地膜,能控制幼虫出土、化蛹和成虫羽化。拣拾落果,消灭脱果幼虫。树下培土、阻止幼虫出土,培土约厘米即可。、性诱防治: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进行测报和防治。药剂防治:当诱蛾高峰出现1周左右,为树上喷洒的最佳时期,一般年份的7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当一、二代成虫发生盛期分别喷布除虫脲、3.2%猛权(甲维盐高氯)1500倍,也可用菊酯类农药1200倍防治。
三、食芽象甲 Scythropus yasumatsui Koneet Merimoto 又叫枣飞象、枣芽象甲等,是专食幼芽和幼叶的鞘翅目害虫。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内越冬,4月下旬5月初(气温达到8-20℃)枣树萌芽时,成虫出土群集食害枣芽。成虫有假死性,卵产于脱落性枝痕缝隙中,幼虫孵化后落地入土,在土中越冬,越冬长达10个月左右。或树上喷布48%乐斯本(毒死蜱)1000--1500倍液消灭上树成虫。
四、绿盲蝽象:盲蝽象在我县一年发生4-5代,以卵越冬,以枣树发芽期、蕾期、开花座果期和幼果期危害最重。枣树发芽期被害,顶芽皱缩,使叶片残缺不全受害枣吊呈现弯曲状,俗称“烫发病”。花蕾受害停止发育而干枯脱落。幼果受害后,果肉组织坏死,刚座住的幼果大部脱落,不脱落的幼果进入发育期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疮口,并引起果实发病。防治方法:盲蝽象一般昼伏夜出,白天在树下地面上或树皮内躲藏,所以要根据其发生物性,采取早晚用药,并喷布树杆及树底杂草。可用30%金吡(吡虫啉微乳剂)6000倍进行喷雾防治。
五、枣锈病 Jujube rust 枣锈病是枣树的重要叶片病害,有时也侵害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散生淡绿色小点,后渐变成淡灰褐色,最后病斑变黄褐色,产生突起的夏孢子堆。病斑表皮破裂时,散出黄粉状的夏孢子。危害严重时,8-9月份全树落叶,树势衰弱,严重降低枣果的产量和品质。枣锈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病落叶中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有时,也能以菌丝在芽中越冬。第二年7月上旬,降雨多、温度适宜时,越冬的夏孢子即开始萌芽侵入叶片。7月中下旬开始陆续发病,8月下旬开始大量落叶。多雨高溼是枣锈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
根据枣锈病上述发生及危害特点,防治时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压低菌源。枣树越冬休眠期间,彻底扫除病落叶,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越冬菌源( 2)合理修剪。疏除过密枝条,改善树冠内的通风透光条件。做好雨季排水工作。枣粮间作地内,近树冠处宜选种豆类等矮杆作物,保证树冠通风透光良好。 (3)药剂防治。应以夏季雨季早晚、降雨频率和空气温度等气候因素决定喷药时期。一般在7月上中旬临近发病前开始喷药,相隔15天左右,连喷2次石灰倍量式波尔多液或粉锈宁即可控制危害。
苗木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药杀(使用农药类灭虫药物)、生物灭虫(可控施放害虫天敌)、嫁接转基因防虫(从根本上防虫害),人工灭虫(手工或者器械灭虫)等等
罗汉鱼常见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常见病症】
常见病防治
一、水痿病
病因:
(A)不良水质环境。
(B)表体受伤后造成。
(C)随后性水痿寄生感染。
症状:表体出现似棉絮状物质所附生。
治疗:
(A)加温乃是其中一个好方法。
(B)补充抗生素与抗菌剂等治疗。
(C)以孔雀绿或甲烯蓝等治疗。
二、脱水病
病因:
(A)水质不良所造成。
(B)细菌或元虫的混合所侵入感染。
症状:腹部肿大,眼球凸出,或会呈现鳞片竖立如松果状的状况。
治疗:
(A)马上改善水质。
(B)补充抗生素或抗菌剂等治疗。
(C)治疗不简单
三、烂口病
病因:
(A)因水菌的寄生所引起。
(B)水质恶化,令细菌易繁殖。
症状:口部及鳃盖处呈似白棉花团状,逐渐被侵蛀且腐烂;食欲不振、 动作迟缓,继而死亡,此病症之传染之包在惊人,于几日内可导致全缸的鱼双死亡。
治疗:以四还素。份量计13毫克以上一公升的水为量,后将病鱼放至治疗箱内大约六至七天,每日抽换一半的水,并保持原有药量的药法。
四、头洞病
病因:
(A)水质不良而引发。
(B)缺乏维生素或矿物质。
(C)六鞭毛虫与爱德华氏菌侵入感染。
症状:于客头周围会呈现大小不一的蛀洞。
治疗:
(A)马上改善水质。
(B)并补充适应营养之维生素与矿物质。
(C)投予抗生素与抗原虫剂等治疗。复方新诺明
五、休克病
病因:因人为的因素所造成。突传变的环境:如将鱼由酸性水质或由低温水捞出移至高温水,反之亦然。
症状:因不适合新的环境,使到罗汉鱼呈现休克状态而乱撞,有者甚至窒息死。
治疗:预防胜于治疗,于换水或买新鱼时,先试探水温及水质,可避免此病症。
六、白点病
病因:乃是白点虫感染所引起。
症状:
(A)表体、鱼鳞、眼部及鳃等各布满约0.5-1.0MM之小白点, 继而破损溃烂破离。
(B)鱼体发痒,并且会在石头上磨擦鱼体。
(C)鳃部大量寄生,增加黏液分泌,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治疗:
(A)提高水的温度28度-31度,连续一星期或十天。
(B)以甲烯蓝2-5PPM,连续3-20天长期药浴。
(C)一孔雀绿0.05-0.2PPM,每两三天药浴一次,连续五次。
病因:
(A)捕捞及运输时受伤。
(B)罗汉鱼互相打架造成伤口。
(C)不适合的水质。
(D)体外寄生虫攻击。
(E)柱状菌以及其他细菌的感染。
症状:鱼鳍末端出现混浊似白雾,随后发生破损出血等症状。
治疗:
(A)须隔离病鱼。
(B)注意与改善水质。
(C)因细菌感染,投喂与抗生素或抗菌剂。
七、口棉病
病因:
(A)口唇部因捕捞运输时或在运输途中所造成伤害。
(B)细菌严重感染继而发炎。
(C)水痿病附着寄生。
症状:口唇部出现潮红继而肿胀,进而有似棉絮状之物质附着。
治疗:
(A)须隔离病罗汉鱼。
(B)单单红肿出血之状况,投喂抗生素。
(C)被混合水痿菌感染,因配合甲烯蓝或孔雀绿等
八、鳃病
病因:
(A)不适宜的水质环境所造成的伤害。
(B)被寄生虫的寄生感染。
(C)柱状菌及其他细菌感染。
症状:
(A)食欲完全丧失、体色变暗淡。
(B)鳃部肿胀,令鳃盖无法合壁。
(C)呼吸急促、困难、费力喘息之状况。
治疗:
(A)马上改善水质环境。
(B)须提高水中盐度0.3-0.5%(请勿过量)
(C)被寄生虫感染所造成,应先治疗寄生虫;如车轮虫,斜管虫或杯状虫等线毛虫类侵入感染时,一福马林20PPM。药裕它约12-24小时。
(D)治疗其他细菌性所感染。
九、表体溃疡
病因:
(A)因捕捞运输时或在运输途中所造成伤害。
(B)第二次性细菌感染所引发。
(C)结合菌等慢性所感染。
症状:表体呈现溃疡伤口,初期呈现丘疹状红肿出血,随后他激变破损溃烂穿孔,逐渐深凹扩大。
治疗:
(A)以抗生素或抗菌剂投喂。
(B)凝似结核病菌感染之罗汉鱼只最好淘汰。
十、腹水病
病因:
(A)不良水质所引发伤害。
(B)细菌性侵入感染。
(C)被病毒性所感染。
(D)生理代谢有所障挨。
症状:罗汉鱼食欲不振或丧失、腹部明显膨大。初期症状呈现不明显,喂食欲逐渐减退,行动不灵活,喜欢躲藏于角落。进而伴随有立鳞现象。
治疗:不易治疗,可以尝试提高水中盐份,并补充配合抗生素等治疗。
十一、立鳞病
病因:
(A)水质不良而行成伤害。
(B)细菌性感染及伤害。
(C)病毒性侵入感染。
(D)生理代谢有所障碍
(E)被中毒或反应过敏。
症状:罗汉鱼食欲完全丧失,行动迟缓及不灵活,体外之鳞片竖立似松果,继而随伴有腹水或眼球凸出且红肿涨大。
治疗:此病不宜治疗,最好将之淘汰,或可尝试提高水中的盐份并合投予抗生素等治疗。
十二、瘦病
病因:
(A)水质不适宜或不良。
(B)饲料不适宜。
(C)缸侣不适宜,长期于惊呵及紧迫。
(D)慢性疾病所引起。
症状:食欲减退、体色变暗淡、活力减退迟缓不灵活、逐渐衰弱。
治疗:
(A)改善水质环境于食饵,并配合营养之维生素。
(B)严重消受者,最好将之淘汰。
十三、凸眼病
病因:
(A)外伤所造成。
(B)生理代谢有所障碍
(C)反应过敏。
症状:罗汉鱼眼球明显胀凸出,偶而会随伴全身性的水肿或呈现竖立鳞片症状。
治疗:
(A)体外受伤或被感染,可投予抗生素等治疗。
(B)随伴有全身性水肿症状之鱼鱼只,最好淘汰。
十四、肠炎
病因:
(A)食饵不净,令细菌性侵入感染。
(B)投饵不妥当或大小餐,食量不定。
(C)肠道寄生虫所感染。
症状:将排泄粘液便,偶而粪便会附着肛门呈现拽拖粪状。严重之病症,食欲会完全丧失,肛门红肿继而出血。
治疗:
(A)马上改善水质环境与注意食饵并提供维生素。
(B)严重消受鱼只,最好放弃。
十五、肿眼病
病因:
(A)水质不良而引发,酸碱度不符。
(B)水质呈强碱性PH值令细菌易侵入。
症状:眼红肿犹如龙眼核。
治疗:将病罗汉鱼捞起来,以有机银液,每日点滴三至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