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年少有志中未冠的冠什么意思 年少的岳飞
年少的岳飞
岳飞身世于一个农民家庭。祖上生生世世都在黄地盘上勤恳垦植。父亲岳和是个忠厚的庄稼人。他家省吃俭用,经常用节约的粮食匡助饥民渡过凶年。邻人有侵占岳家耕地的,岳和爽性割给他;有借钱不还的,也就不要了。这种忠厚治家的传统直接影响了岳飞。传说岳飞降生时,有一只像大雁一般的大鸟飞鸣而过,所以父亲为他起名叫鹏举。岳飞没满月,黄河决口,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到一个大沙瓮里,才幸免于难。
岳飞小时候,家里很贫穷。母亲历尽艰辛,亲自教他念书。没有钱买纸笔,就用树枝作笔,沙地作纸,在地上演习写字。他寡言少语,但进修十分用功。尤其喜欢读《左氏春秋》《孙吴兵书》,崇敬诸葛孔明等济世名臣。
他小时还曾写联寄志:“诸葛台甫垂宇宙,元戎小队出郊圻。”表明他未来要像诸葛武侯那样报效国度,拯救人民,立功立业。他曾游历泰山,写下“流水崇山怀作者,春兰幽竹契风人”,依靠了他对故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名人志士的景仰。
岳飞不光用功念书,精心进修兵书,并且耐劳演习技艺。传说中他生就一身神力,未成年就能拉开300斤的弓,8石的弩;向周同窗习箭法,能摆布开弓,箭无虚发。其实,岳飞这身技艺完满是练出来的。
岳飞生活的时代,恰是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岳飞决心练好技艺,保家卫国。他12岁那年,投到一位绰号“搬不动”
的先生门下。“搬不动”并不教他技艺,却天天让他手拿镐镢、肩挑扁担,在山下挖坑挑水栽树。连续两个多月,满山遍坡全栽满了树。可“搬不动”

还不说教习技艺的事。岳飞心想,我为报效国度,前来求师学武,不克光栽树呀。“搬不动”看出岳飞的苦衷,笑笑说:“功夫志中来,志在耐中磨。”
过了三个多月,树栽完了,他帮师傅干杂括,师傅照样不提学武。岳飞牵记老母,提出归去探望老母,“搬不动”说:“要学技艺,功在吃力中练;要想卫国,须先舍小家,哪有学不到技艺,就半途猬缩的事理?”此后岳飞再也不提回家了。
春节将临,“搬不动”把岳飞叫来说:“你来到我这里共栽了三千六百棵树,从来日早上起头,你去把这些小树一棵棵挨个儿摇一摇,禁绝折断一枝,禁绝漏掉一棵,太阳不出来,就得摇完。”此后,岳飞三更就起床,取水扫地服侍好师傅就去摇树。起头,累得腰酸腿疼,太阳出来,方才摇完。
到第十天,离日出还有一个时辰,岳飞就摇完了,腰不酸,气不喘。正好“搬不动”也来到了,他抚着岳飞的头说:“鹏举呀,俗话说,功夫,功夫,全在功夫。没有功夫,哪有功夫!看来,你跟我一年,功夫学得差不多了,来日能够回你母亲那边去了。”岳飞很新鲜,说:“师傅,你还没教我技艺呢!”
“搬不动”摇摇头说:“技艺我不教,我只是教你一点技艺之外的功夫,有了这点根本,你学什么都不难了。”
岳飞辞别了“搬不动”,回抵家后又跟周同师傅进修箭法,后来果真练就一身特技。
宣和四年(1022),岳飞应募出征,母亲在他背上用衣针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10年后,岳飞已经是一位军功赫赫的元帅了。他在《满江红》一词里写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抒发了他不慕功名,不牟利禄,以身报国,只争旦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