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孩子不是亲生的怎么回怼 2500年前的孔子被一小孩,懟出了這句流傳至今的名言
2500年前的孔子被一小孩,懟出了這句流傳至今的名言
中國文化妙不可言,很多成語、詞語的生成都有他特殊的來歷,下面我就跟大家分享孔子這句話的來歷吧!
01相信大家對於孔子都不陌生吧,中國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2500年前最有名、最成功的私立學校校長,門下弟子3000、賢者72人,他創立的儒家被歷代王朝所尊崇,他倡導的“仁”“禮”等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孔子個人也被層層加封,被後世尊稱爲孔聖人、萬世師表。按理說這樣的孔子應該世間罕逢敵手,但是最後卻被一個小孩給懟了,也留下了“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流傳至今的名言。
02話說孔子離開魯國後,開始周遊列國,有次孔子乘着馬車帶着弟子在衛國的時候,在路上被一個小孩子擋住了,這個孩子用圖圍成一個小土城把自己圍在一起。孔子就去問他“瓜娃子,你看到馬車爲什麼不避讓啊”,不知道是孔子太有名還是小孩子早有準備,他就直接懟孔子說“大家都說你博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從古至今,不都是車馬繞着城牆走的嗎,你難道有見過城牆繞着車馬的?”孔子被他這麼一說頓時一愣,心裏有點不服氣,於是問他叫什麼名字,這小孩說自己叫項橐,爲了扳回一局,孔子於是問了他一連串相當於現代奧林匹克數學和腦筋急轉彎的問題,但一一被這孩破解了。孔子沒招了,看這孩子年紀輕輕,竟然知識如此淵博,被這小子虐的沒辦法,只能長嘆一聲,俯下身子對他說:“後生可畏,我當拜你爲老師”。回頭對弟子們說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師,大家以後低調點,要不恥下問”。這句“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名言就這樣產生了。

03
在《論語》裏,“三人行,必有我師”後面還有一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通俗的講就是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和缺點,我們要學習別人的優點,對於別人的缺點,要引以爲鑑,作爲反面教材而改掉它或者時時刻刻警惕。可能這句話在日常中太普遍了,所以被大家忽視。韓愈在他的散文《師說》中有句話“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我想大家都應該聽過吧,道理其實一樣的。
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社會化大生產的趨勢的分工越來越精細,一個人很難通曉多領域,這就需要各個領域的深入合作。也需要每個人去不斷學習他人或其他的領域,來適應這個社會趨勢。
04許多成功人士都能深刻領悟這句話,不斷加強學習,爲了節約時間,很多人選擇了付費學習。這就是知識付費時代產生的內在邏輯。所以說我們學習古代經典要聯繫當今實際,這樣才能學以致用、融會貫通。朋友們,你們覺得還有哪些經典可以適用當今社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