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中草药要加工处理后才能用
一提到中草药,有人以为无非是将各种各样的植物采集起来,切碎、晒干,放进药罐熬煎一下就可服用的东西。事实并非如此,绝大部分中草药都须经过加工处理后才制成适合中医处方要求的药材。看一下中医的处方,可以发现医生开列的很多药名,第一字往往有“制”、“炙”、“炒”等,如“制半夏”、“炒白芍”、“炙甘草”等。这些加上去的字其实就是指该药材的加工方式。对于中草药各种加工方法,统称“炮制”。如果有机会参观一下中药厂的加工车间,一定会让你眼花缭乱:有的药材像食品厂制作食品那样,须要入锅加热炒、炙。炒药时,分别加入适量的蜂蜜、米醋或陈酒等,或拌以麸皮、铁砂等同炒。有的药材要用水洗、漂、浸;用火炮制的称煅,是将药材放在火里烧或将药材放在铁锅里密封,烧至锅里的药物变成焦黑色;还有将药材放在热水锅中边烧边拌后,取出晒干,称为燀;此外,还有用蒸、煮法,以及加另外的药物同制的,如加工硫磺用豆腐同煮,制半夏用生姜、明矾同制。另外,有些药材须去掉油质,有的要去掉表皮,……这些都属于中草药炮制范围。
炮制中草药除了使药材洁净,便于服用外,还有利于加工复制,如质地较硬的根块,不浸就没法切片,矿物类药不经火煅便不易研粉。更重要的是炮制能改变药物的性质,使有些药物的疗效增强、有些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可以消除或减低,保证了用药的安全。例如麻黄这味药,含有两种主要成分,它的挥发油能发汗,麻黄碱有平喘作用。如果生用,挥发油发挥作用,就能发汗解表;如果蜜炙,则挥发油散失减少,麻黄碱仍被保留,加上添进去的蜂蜜又有润肺作用,就适宜于止咳平喘。又如延胡索,含有多种生物碱,有止痛作用,用醋炮制后,使醋和生物碱发生化学作用,生成水溶性的醋酸盐,有效成分容易被煎出。再如地黄,生用能凉血养阴,蒸制以后就变为补血滋阴药。何首乌,生用有通便、解疮毒作用,蒸制以后变成补肝肾的药。还有生姜也是一味中药,加糖煎服,有发汗散寒作用,如把生姜煨熟,即成另一味中药煨姜,它的原来性能改变,具有温中止呕的效力,适用于治疗胃寒呕吐和腹痛腹泻。这些通过炮制而增强或改变药物疗效的例子是很多的。
至于通过炮制消除或减轻药物的毒性、副作用,则例子更多,例如巴豆能消痰和导泻,但由于其毒性很强,能刺激肠道造成剧烈腹泻,必须经过炮制,榨去它的大部分油质,就使它的药性缓和些;半夏是一味治疗咳嗽多痰的良药,但生半夏有毒,吃了会引起口舌麻木、声音嘶哑,用生姜、明矾水炮制,就不再有毒性;生川乌有很大的毒性,吃了可以发生恶心,口舌、手脚发麻,一定要用生姜、皂角、甘草进行炮制,才能成为一味治疗风湿病的佳药。
从上面这些例子来看,可知中草药材的炮制是制作中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艺;同样一味药,药效好差,除了药物本身品质原因外,还和炮制的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
- 上一篇
为什么烧煮中药时,有些药煮的时间要长,有些药煮的时间要短
煮中药一般被认为是很简单的事情,其实是有一定法则的。我国著名药学家李时珍曾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火候失度,则药无功。”可见煮药是很有学问的。 中药种类繁多,按药的性质作用大体分为解表药、滋补药和矿物药等等门类,煎煮这些不
- 下一篇
服用西药要不要忌口!
服药忌口,是指用药期间需要注意的饮食禁忌。以往不少人总认为中医很讲究忌口,而西医则百无禁忌,其实不然。现举例如下: 生了贫血病,需服用富血铁片或硫酸亚铁片治疗,但不宜同时吃肥肉、肝脏、海带、花生仁、芝麻酱等油脂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吸收,降低疗效。 用氨茶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