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儿童图画大全 历史儿童图画

火烧 2023-03-19 18:43:54 1026
历史儿童图画 1.铭记历史,弘扬革命传统的儿童绘画手抄报行吗?我教你画:你把第二幅图画出来别写字。两边不是有空的吗?然后在左边画上第一幅图的天安门,右边画上第一幅图红旗下面的标志。(空白处也可自己设计

历史儿童图画  

1.铭记历史,弘扬革命传统的儿童绘画

手抄报行吗?

我教你画:你把第二幅图画出来别写字。两边不是有空的吗?

然后在左边画上第一幅图的天安门,右边画上第一幅图红旗下面的标志。(空白处也可自己设计)

祖国万岁(下面的小字是”祖国腾飞“,不要改。)改成“铭记历史”,九一班宣改成“弘扬革命传统”

采纳哦,谢谢亲!!!

2.图式期儿童绘画分为哪两个时期

(1)早期图式期。

儿童开始画图像时大部分是单独出现的。如人、房子、花、树、汽车、动物等。

男孩一般爱画汽车、飞机、骑马打仗的人;女孩经常爱画花、树、房子娃娃等。他们作画速度很快,同一内容不厌其烦的画。

人、车鸟、鱼等许多图像罗利堆积,有时甚至是互不相干的。 他们运用画纸很自由,能创造性的变化图形,在纸上转着圈地画。

(2)后期图式期。这是儿童已经能熟练地画出具有独特形式的图像,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造。

这时所画的图像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如画人,人的手指、手掌、颈、眉毛等逐渐完整,也能画出活动着的四肢与躯干。 这时期儿童的可塑性很大,是视觉发展的最佳年龄。

如果儿童所处的环境和教育条件较好,他们在绘画上的发展会很迅速,他们会不断的寻求新的概念,并不断的改善自己的图像,同一图像会花样翻新地去表现,今天的就与明天的不同。过去他们只能画所知道的,不会画他所看到的,现在他们不仅会画他所知道的,也会画他所看到的。

3.古代印度绘画有什么样的历史

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古代印度的地理范围,大体上包括现 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领土。中国汉代史籍提到的“身 毒”和“天竺”,即指印度。

唐代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开始称 它为印度。 公元前2500年至前1750年。

印度的印度河流域产生了最早的文 明——“哈拉帕文化”。 那时人们已经会制造青铜器。

大约在公元前 13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印度进人了 “吠陀文明”的时代,这时已 经形成一些小型的奴隶制国家。到公元前6世纪-一公元前4世纪,是 印度列国并存的时代。

公元前326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曾率 兵侵人印度河流域,虽然为时较短,但希腊文化对印度文化产生了一 定的影响。 公元前321年,印度赶走马其顿侵略者,建立了著名的孔 雀王朝。

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即阿育王时期,国势最为强大,基本上 统一了印度全境。阿育王死后,印度又衰落,且不断有外族入侵,直 到4世纪后半期,印度才重新建立了印度大部分领土的笈多王朝。

这 是印度奴隶制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时期。 古代印度绘画艺术如同欧洲有阿尔塔米拉与拉斯科,也是从史前 岩画开始。

人们曾在印度中部邦毗摩贝 德卡等地发现有世界最大的岩画群。这 些岩画虽然其具体年代尚未确定,但是 从题材、技法和风格来看,应该属于世 界原始绘画体系。

古代印度对世界影响较大的美术成 就是佛教美术。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 纪的印度,其创始人是释迦牟尼。

阿育 王时期,它成为印度的国教。并得到广 泛的传播。

印度古代绘画的成就主要集 中在佛教石窟艺术的壁画上。 石窟壁画是印度美术的重要组成部 分,阿育王时代开创的这种石窟寺院, 到了笈多时代,特别发达。

阿丹陀石窟 的壁画显示着笈多绘画的绚烂色彩,可称为印度绘画史上的顶峰。 阿丹陀石窟始建于公元前2世纪左右,至公元7世纪建成。

唐玄 奘游学印度时,曾见过这个石窟,后沦没于丛莽之中,1917年。才被 重新发现,它共有30个石窟环布在100多米高的山腰间。

其中只有 一部分留存着壁画或装饰。早期的石窟壁画剥落,褪色十分严重;后 期石窟(公元5世纪一公元6世纪)的壁面虽然有不少剥落、残破, 然而窟内侧壁、藻井、柱壁等都还有不少豪华艳丽的壁画。

阿丹陀石窟壁画内容有佛传故事,本生故事、佛与菩尊像、供养 人行列、散花飞天等。 此外更有描绘后宫生活、祝福舞蹈、异邦人饮 酒等世俗场面,对人物、动植物、几何纹样等的构成和色彩装饰手法 都充满了天才的想像力。

4.小学生绘画作品(最好是风景画)

湘版小学美术第八册教案(总13课时)一课 中国绘画作品欣赏 (二)教学目的:1、了解作品的人物神态和艺术表现形式。

2、使学生在思想上获得教益的同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欣赏、分析作品内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教学准备:1、课件2、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人课题:教师: 中国绘画作品分类就题材而言,有风景画、静物画、人物画等等。

这节课我们来欣赏绘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就是人物画。(板书课题)二、欣赏作品:(一)油画 《贫农的儿子》 作者:蔡亮(板书)1、介绍作品内容:教师:你知道什么是“贫农”吗? (学生回答)“贫农”是指在旧中国被地主、官僚压迫剥削的贫穷的农民。

教师:从画面上人物的衣着特点看,同学们知道作品表现的年代吗?(学生欣赏投影画面,回答问题)教师:作品表现的是1934年至1936年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年代。那是1933年10月,蒋介石向gcdzg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反革命迸攻。

当时的领导人是王明(板书),硬要红军跟敌人死打硬拼,结果红军死伤很多,为了保存红军实力,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离开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队伍到了贵州省的遵义城,党中央开了一个大会,取消了王明的领导资格,确立了md的领导地位。

所以画面上表现的是md和两个贫农的儿子以及红军队伍。学生通过课件看图片,对人物的动态和表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举手发言)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教师:同学们知道这幅作品美在哪里吗?(1)、人物神情、动态刻画细腻真切:贫农的儿子神态恳切,体现了要求参军的迫切心情;md笑容满面,流露出爱护和欢迎的神,清;红军队伍由近到远步伐整齐,精神抖擞。(2)、色彩沉着、协调:作品色彩的蓝灰色为主。

身穿蓝灰色军装的红军队伍,蓝灰色的天空显得阴沉,说明长征路上会有很多风险。(3)、仰视构图:画面上的地平线位置较低,人物形象高大。

中间是md和贫农的儿子,左边是红军队伍,画面重点突出。(二)中国画 《童年》 作者 王盛烈1、作品表现的背景:改革开放初期。

2、作品表现的内容: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无邪的小学生。3、师生分析作品风格与特色(服饰、神态、动作、构图等)。

(三)中国画 (悄悄话》 作者:王有政1、作品内容分析:提问:仔细观察,作品中的环境背景、人物穿着,说明爷孙俩是哪个地方的人?作品中的爷孙俩在干什么?你能说说他们在说什么吗? (学生回答)教师:作品表现了陕北农家的生活小景,从背景上的窑洞、枣树和老大爷头上系的白毛巾上可以看出陕北农民的生活特征。老大爷在编筐,系着红领巾的小孙女背着书包,手上拿着成绩通知书,兴冲冲地靠在爷爷身上,对着爷爷的耳朵,告诉爷爷她考试得了多少分。

从她和爷爷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一定是好成绩,作品充满朴实、温馨、甜蜜的气氛。2、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1)、通过对比产生美:一老一小,老的慈祥可亲,小的天真可爱。

画人物用墨浓,用线具体仔细,特别是人物面部线条生动自然,越看越觉得美。画背景用墨淡,用笔用线简洁,衬托了人物形象,而且有立体感。

(2)、人物神态美:爷爷停下手中的活,身子偏向孙女,侧耳细听。小孙女偏头伸颈对着爷爷的耳朵高兴地说什么。

一只胖乎乎的小手搭在爷爷的肩膀上,胸脯靠着爷爷的背侧,重心都落在爷爷身上。另一只手拿着通知书背在后面像飞起来的小鸟翅膀。

(四)水印木刻 《蒲公英》 作者:吴凡1、介绍作品内容:学生欣赏作品,讲述画面内容。教师:作品通过一个割草的小女孩吹蒲公英这一生活小景,引起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联想。

蒲公英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草本植物,种子藏在绒絮里,飞到哪就在哪里生根。割草的小女孩吹着蒲公英,看着它们随风飘向远方,心中也许有着一种向往吧!2、介绍作品表现形式:作者用水印木刻的形式表现出一种国画的趣味,有一种淡雅的美。

水印木刻:在特制的木板上用木刻刀刻出画面形象后,再用水调和颜料拓印在宣纸上的作品。3·分析作品构图特点:以大片的空白衬托朴实可爱的小女孩,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五)水印木刻 《和平》 作者 方国雄(六)中国工笔画 《小伙伴》 作者 陈白一1、作品内容:《和平》、《小伙伴》都是表现富有生活气息的儿童题材作品。2、作品的表现形式。

3、作者介绍。三、小结:1、作品的表现形式:写意画粗犷、豪放,又称泼墨画;工笔画整洁、细腻;兼工带写的中国画,比写意画法工,比工笔画法粗放。

儿童图画大全 历史儿童图画

2、分析作品的形式。3、下课。

第二课 命题画 过年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便学生在回忆春节节日气氛的同时,无拘束地用绘画形式表达自己对节日之夜的感受。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回忆过年的喜庆场景。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构图时突出重点。教学准备:教具:课件、电脑、电视机学具:彩色笔或毛笔、颜料、白纸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导人课题:1、年的来历故事2、过年与平时有什么不同?3、指导学生回忆回答。

4、过年又称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在过年的日子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