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安禄山叛乱是安史之乱吗 安禄山叛乱,与大唐同寿的粟特安氏如何避险
安禄山叛乱,与大唐同寿的粟特安氏如何避险 安禄山的本姓虽然不姓安而姓康,但这点并非全天下的人都清楚。当安禄山叛乱给天下带来巨大战乱的时候,千万人处在战火与颠沛流离中面对着死亡。在此情况下,人们必然对安
安禄山叛乱,与大唐同寿的粟特安氏如何避险

安禄山的本姓虽然不姓安而姓康,但这点并非全天下的人都清楚。当安禄山叛乱给天下带来巨大战乱的时候,千万人处在战火与颠沛流离中面对着死亡。在此情况下,人们必然对安禄山产生仇恨心理。再加上,他的民族属性,许多人更加愤恨。 (1)天下安姓如何安 无论安禄山是姓康还是姓安,他属于少数民族内迁而来,则是天下人都非常清楚的事情。在此情况下,许多人都对之前少数民族特别是西来的民族采取「 ”柔顺、重用”的政策产生极大地疑问。 与安禄山同属于「 ”昭武九姓”的安姓粟特人,就处在这种极为危险的境地。他们该怎么办?这时,唐朝皇帝们的举动,更加重了这种威胁。 至德二年九月廿八(757年11月14日),广平王(肃宗长子,即代宗李豫)率军收复西京。十月十九(12月4日),肃宗李亨从凤翔前往长安。十月廿三(12月8日),肃宗一行进入长安。十一月初一(12月16日),唐肃宗颁布告天下书,文中大骂安禄山逆贼叛乱,更庆祝两京收复,预祝剿灭叛军。引人并不瞩目的一条命令,则对天下起了指引作用。诏书中说:所有宫省门带「 ”安”字者改之。 之后,安西改为镇西,由此像什么安西节度使等,凡是带「 ”安西”字样的全部改为「 ”镇西”。 至德三年正月二十七日(758年3月11日,请注意至德三年二月初五改元乾元元年,同一年两个年号),唐肃宗命: 安化门为达礼门、安山门为先天门,及坊名有「 ”安”者悉改之。像什么安兴坊、安邑坊、安善坊、安德坊、安仁坊、安义坊、安业坊、安乐坊、永安坊、大安坊、安定坊、常安坊等都在改名之列。 皇帝的这次「 ”去安运动”让许多人胆战心惊。尽管这次运动持续时间不长,因为改名涉及的物力、人力,带来的交流沟通障碍等原因比较大,特别是正处战乱时期,属于没事儿找事儿。所以,没多久就宣布停止了,被改的名陆续恢复。但诸如安兴坊等改名后并没有改回来,安兴坊被改为广化坊。 时间虽然短,但却给少数民族、安姓族人敲了警钟,他们加快了「 ”自保”速度。例如安禄山的同族同姓之人粟特家族安家。武威粟特安氏 早在这次运动之前,他们竟然就行动了。 (2)武威安氏助大唐灭李轨 粟特人素来以善于经商闻名天下、名扬青史。正如上文「 ”唐朝权相元载贪胡椒70吨,在明锦衣卫面前是拿不出手的”提到的印度胡椒在中国汉唐的流行,就是因为粟特人、波斯人的缘故。 粟特人在汉代就开始从中亚、南亚收买货物向中原地区售卖,是「 ”古丝绸之路”上的「 ”常客”。在南北朝时期,粟特人就开始在西域定居且改换门庭的。武威安氏就是其中之一,也称为当地著名的名门望族。 618年,唐朝建立后欲征伐大凉王李轨。武威安氏的族长安兴贵向李渊夸口回凉州,劝服李轨亲信安兴仁一起说服李轨投降。如果不成,武威安氏必引兵打败李轨。安兴贵回到凉州后未能劝服李轨,便与兄弟安兴仁引同族粟特人,勾引羌人、吐谷浑兵与李轨交战。最终,李轨兵败被擒。 自此,安氏兄弟都贵为公爵。 (3)安元寿参加玄武门政变,陪葬昭陵 安兴贵之子安元寿(607—683年)在唐太宗、唐高宗年为安氏立有大功。玄武门之变前,16岁的安元寿进入秦王府,任职右库直,负责守卫、陪从、鞍马事宜。六月初四(7月2日)发动政变时,被李世民派往嘉酞门镇守。八月,渭河之盟发生,东突厥可汗颉利白马为盟时,安元寿一人保护唐太宗李世民。 贞观三年(629年),安元寿又出镇凉州,之后一直在边疆为将。唐高宗封禅泰山时,李治命安元寿亲自保护。永隆年间,主管大唐牧马工作,为夏州群牧使。永淳二年(公元683年)卒,陪葬昭陵(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合葬墓)。可以说,能够陪葬皇陵,在封建社会属于无上的光荣。至此,安家再上一层。 (4)安史之乱时期的安氏 因为安元寿曾负责过马政,其家族又千年来经商必然善于养马。安元寿兄弟安文生的孙子安重璋,乃当时武威安氏的族长,他率先拥戴肃宗登基,代表武威安氏向李唐效忠。在此情况下,安重璋于至德二年(757年)五月请求改姓李,其理由就是:安姓已被安禄山玷污,我耻与安禄山为伍。由此,安重璋改姓成功,人称李抱玉。 乾元元年(758年)时,李抱玉在李光弼账下任偏将,因为屡建功勋便在759年被任命为持节郑州诸军事兼郑州刺史、摄御史中丞、郑陈颍亳四州节度。可谓是可以独当一方的将领。 在李光弼指挥下,李抱玉战功赫赫,被李光弼评定为手下将领中「 ”战功第一”,被升迁为泽州刺史。代宗皇帝继位(762年四月)后,又被擢升为泽潞节度使,加领陈、郑二州,再迁兵部尚书。 这时,抱玉上言:「 ”臣贯属凉州,本姓安氏,以禄山构祸,耻与同姓,去至德二年五月,蒙恩赐姓李氏,今请割贯属京兆府长安县。” 也就是说武威安氏,面对着「 ”安姓”被人排挤的状态下,走了两步达到了「 ”自保”状态。一是改姓;二是改籍贯。通过前者,他就可以在同僚面前扬眉吐气了,皇帝恩赐「 ”李”。那么,「 ”改籍贯”就是希望自己的后人彻底断绝与粟特、安姓的关系。 结束语 武威安氏改姓李后,李抱玉及其兄弟李抱真在「 ”安史之乱”后,仍然作为忠心于唐的节度使为李唐效命沙场。 广德元年(763年)冬,吐蕃贡献长安城。代宗逃到陕州,任命李抱玉为凤翔节度使。之后,让其镇守岐阳(陕西岐山县)应对吐蕃来犯。在此后的14年里,李抱玉对吐蕃虽然没有什么大胜利,但对当地建设、民生、抑制豪强颇有贡献。 大历十二年(777年)年,生于704年的司徒安重璋病逝。代宗为其辍朝三日,追赠太保,谥号昭武。 他的从弟,即安修仁的曾孙李抱真被任命为泽潞节度使,他的成名一战就是「 ”献计杀仆固怀恩”。「 ”安史之乱”后为政地方,左对吐蕃,右对山东诸藩镇。 贞元十年(794年)李抱真病逝。 之后,武威安氏的后人们就以李姓在历史上活跃着,直到唐朝灭亡。千年来,武威安氏早已经融入茫茫李姓海洋之中。 唐朝权相元载贪胡椒70吨,在明锦衣卫面前是拿不出手的 《光绪实录》里的1895:刘永福、林朝栋何以「 ”孤军奋战 英德竞争下的清德关系,由合作变成侵略与反侵略
很赞哦!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