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复兴建筑三杰 明郑时期著名将领、台湾三杰之一陈永华简介

火烧 2022-04-10 17:04:57 1059
明郑时期著名将领、台湾三杰之一陈永华简介 明朝人物本名:陈永华别称:陈近南字号:字复甫所处时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明朝福建路漳州府龙溪出生时间:1634年去世时间:1680年主要成就:在东

明郑时期著名将领、台湾三杰之一陈永华简介  

明朝人物

本名:陈永华

别称:陈近南

字号:字复甫

所处时代:明末清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明朝福建路漳州府龙溪

出生时间:1634年

去世时间:1680年

文艺复兴建筑三杰 明郑时期著名将领、台湾三杰之一陈永华简介

主要成就:在东南坚持抗清,在台湾大兴文教

官衔:咨议参军、东宁总制

陈永华人物生平

(历史3xm.com.cn)东南抗清

崇祯七年(1634年),陈永华出生。陈永华父名陈鼎。陈鼎是明朝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崇祯十七年(1644年)中进士。陈永华年轻时寄籍漳州府龙溪县,通过科举,取得龙溪生员的资格。

顺治五年(1648年),清军攻陷同安,陈鼎在明伦堂自缢。当时陈永华只有十五岁,为博士弟子员。清军入城后,陈永华出逃。

当时郑成功占据厦门,图谋恢复明朝江山,于是延揽天下士子。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荐陈永华,郑成功与他谈论时事,后并且高兴地说:“复甫,你是当今的卧龙先生。”后授予参军,并以宾礼相待。但据考证,陈永华此人平时不善言谈,只有在部分政见等政治方面的谈论才能发挥。

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与诸将讨论北征之事,很多人都认为不行,只有陈永华力排众议,认为可行。郑成功很高兴,于是派他留守厦门,并辅佐世子郑经。郑成功对郑经说:“陈先生是当今名士,我留下他辅佐你,你应当以老师之礼待他。”

追随郑经

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攻克台湾,授予咨议参军。同年五月,郑成功病死台湾,其子郑经继位。郑经很是倚重他,军国大事必询问他。

康熙三年(1664年),郑经在金门、厦门被清荷联军击败,退往铜山岛。这时人心不稳,投降清朝的人很多,就连郑经身边也有人力劝降清。但是陈永华和洪旭劝说郑经,投降的人很多都是奴仆、商人之类,谎报是明郑的官员,才得到清朝优厚的赏赐。万一投降后,得到的待遇不理想,那可是会被当作笑话看。郑经于是放弃投降的念头,退往台湾,并且将国政都交给陈永华处理。

大兴文教

康熙四年(1665年),陈永华向郑经提出了“建圣庙,立学校”的建议,认为这刻不容缓。但是,郑经的回答却是“荒服新创,不但地方局促,而且人民稀少,姑暂待之将来”,认为此事为之过早。陈永华引经据典,力陈教育之重要。他认为,台湾沃野千里,远滨海外,民风淳朴,如果可以举荐有才能的人来辅佐政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养生息,便可以赶上中原地区。所以,应当择地建立圣庙,设立学校“以收人才,庶国有贤士,邦本自固,而世运日昌矣”。郑经被说服,同意设立学校,发展台湾文教事业,并授命陈永华负责有关事宜。

陈永华于是创建了一套自上而下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全台设立“国子监”,作为台湾最高学府,各府、州、县分别设立“府学”、“州学”、“县学”。此外,还要求高山族同胞居住区的各社也要设立“小学”,由此方便高山族子弟入学受教育。同时,为了减轻高山族同胞的负担,陈永华鼓励他们送子入学,特地规定,凡是高山族子弟“就乡塾读书者,蠲其徭役”。把教育与选拔人才相结合,而且大力推行大陆的科举制度。在此之外,规定台湾境内儿童必须“八岁入小学,课以经史文章”。他还推行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以提高教育水平。他还推行了举荐人才的制度,州试有名送府,府试有名送院,院试取中,便可以准充入太学,仍按月月课。然后,三年取中试者,补六官内都事,擢用升转”,成为官员。

不久之后,陈永华在承天府宁南坊择地开始建造圣庙学院。康熙五年(1666年)春正月,圣庙建成,旁建明伦堂。三月,又建学院,陈永华亲任主持,聘请礼官叶亨为国子助教。由于在学校初建,中原文化。同年,他又主持修建了台湾第一所孔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晚年逝世

康熙十三年(1674年),由于发生了三藩之乱,清廷因为无暇东进,郑经与耿精忠会师伐清,郑克臧监国,陈永华以东宁总制使留守台湾辅佐。

几年之后,清廷处理完内陆叛乱之后,开始着手处理台湾事务,加之郑经在军事上不利,从大陆撤退,陈永华自惭护驾西征无效,十分心忧。

康熙十九年(1680年)六月,郑经退返台湾,陈永华被当权者冯锡范、刘国轩排挤,陈后为冯锡范所骗,辞去总制与勇卫,退居龙湖岩(今台南市六甲区赤山龙湖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