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上姓陈的有什么坏人 历史上姓?的多少坏人

火烧 2022-09-15 02:24:06 1103
历史上姓?的多少坏人 1.请问历史上姓高的都有什么坏人高力士(683--762),本姓冯,名元一,为宦官高延福养于,冒姓高。祖籍高州良德霞洞堡(今电白县霞洞镇)人,年少时随父于任所--潘州(今高州县城

历史上姓?的多少坏人  

1.请问历史上姓高的都有什么坏人

高力士(683--762),本姓冯,名元一,为宦官高延福养于,冒姓高。祖籍高州良德霞洞堡(今电白县霞洞镇)人,年少时随父于任所--潘州(今高州县城)居住。因而引《旧唐书》说是潘州人。《新唐书》则直指为“冯盎曾孙也”。

力士为冯盎之曾孙、冯智之孙、冯君衡之子。唐长寿三年(694)二月,有人诬告岭南流人谋反,武则天派司刑评事万国俊以监察御史衔前去查处。国俊到广州后,将流人300多人驱至水滨全部斩杀。与流人有来往的也受株连。潘州刺史冯君衡因受此案牵连而被抄家。冯元一时年11岁,免死被阉,入朝后改名力士。

力士年幼时性格倔强,又聪明伶俐,很得则天赏识,敕给事左右。后犯小过,被鞭挞后逐出禁宫。中人高延福收为养子。延福出自武三思门下,力士常往来于三思家,因而在一年多后,则天又召力士人官。成年,身高六尺五寸,办事谨慎缜密,善传诏令,受任宫阉丞。

景龙二年(708),临淄王李隆基在藩邸集才勇之士图谋帝位,高力士倾心巴结,李隆基把他引为知己。四年(710),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杀韦后、安乐公主和武氏党羽,睿宗复帝位.立隆基为皇太子。力士参与谋划有功,擢升为朝散大夫、内给事,掌管宫内百事,常侍太子左右。

太极元年(712),力土协助李隆基又一次发动宫廷政变,太平公主及其死党萧至忠、岑羲等被诛。力士因功迁银青光禄大夫,行内侍正员。开元初(714)加封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玄宗宠信宦官,尤以力士为心腹,他说:“有力士管事,我才能睡得安稳”。自此,力士权倾朝野,各地进奏的文表,必先呈力士阅后才进呈皇帝,小事便自行决断。朝廷内外大臣也纷纷讨好力士,就连显赫一时的李林甫、杨国忠、安禄山、高仙芝、宇文融、盖嘉运、韦坚、杨慎矜、王拱、安思顺等也因巴结了力士才能官居将相高位。太子李亨称他为二兄,诸王、公主、附马称他为爷、翁,皇帝也不叫其名而叫将军。

廾兀初,力士娶吕氏为妻。其妻父玄晤也因之擢封少卿刺史,妻弟等皆为王傅,妻母死后葬城东,葬礼甚盛,朝内外争为祭赙,自家至墓地送葬者车马不绝。天宝初(742),加封力士为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七年(748),加封力士为骠骑大将军,其家产之富有非王侯能比。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危及两京。十五年(756)五月,玄宗避乱入蜀,力士随往。行至马嵬坡,将士哗变,杀杨国忠,并胁迫玄宗杀杨贵妃。玄宗犹豫不决,力士劝言说:“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尚在皇左右怎能自安,将士又怎能心安?”玄宗遂命力士缢杀杨贵妃。至成都后,力十因护鸳有功,受封齐国公。

天宝十五年(756)七月,肃宗称帝,改年号为至德元年。玄宗甚喜,说:“我儿应天顺人,改元至德,我没什么可忧的了。”力土说:“两京失守,生人流亡,河南汉北,皆为战区,天下痛心。而陛下以为无可忧,臣不敢听到这样的议论”。至德二年(757)十二月,高力士随玄宗还京,加开府仪同三司,封赏五百尸。

上皇(肃宗即位后,玄宗为太上皇)自蜀归后即居兴庆宫。常与力士和内侍王承恩、魏悦等登长庆楼娱乐、观览。力士因此事为李辅国所诬告,于上元元年(760)七月二十三日发配巫州(今湖南黔阳县西南黔城)。巫地多荠,但不食,力士感伤而赋诗云:“两京作芹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表达其忠君的心志。

宝应元年(762)三月,代宗李豫称帝,力土遇赦还京。归至朗州(今湖南常德市)遇流人,言及京国事,得知皇上驾崩,力士悲恸不已,面朝北呕血而卒。代宗因他保护无朝功绩卓著,复其原官职,并赠封扬州大都督。陪葬泰陵(唐玄宗李隆基墓,在今陕西蒲城县境)。

2.历史上姓于的坏人

于 公:汉代东海郯(今山东省炎城北)人,曾官廷尉,为县狱吏。执法公允,凡犯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他所洗雪的“东海孝妇”一案,以善于决狱而成名,更是千古美谈。并且为我国民间代代相传的因果报应的道德规范,留下了为善为恶“万应不爽”的典型。

于 吉:一作干吉,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人,东汉时方士,据称在曲阳泉水上得神书《太平清领书》(实为自著),多巫觋杂语。后至南方以符水为人疗病,人多事之,遂为吴·孙策所杀,著有《太平清领书》传世。

于 禁: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省泰安南)人,三国时魏国名将,因征战有功,封益寿亭侯,后被水淹七军,为关羽所掳,释放后,羞愧而死。

3.历史上姓周的有几个坏蛋

【周瑜】(175—210)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人称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周邦彦(1056~1121 中国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少年时代在家塾学习诗书经传,喜欢野史杂录和民间绘画艺术。1898年就读于洋务派创办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数月后重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路矿学堂,开始接触新学。1902年到日本留学。4月入弘文学院,1904年4月结业,6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这一时期开始参加各种民族民主革命活动,广泛涉猎西方近代科学文艺书刊。最早的一篇译述文章《斯巴达之魂》前半部分发表于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后半部分载于第9期);同年在东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译科幻小说《月界旅行》。1906年弃医学文,希望以文艺改造国民精神。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未果,转而在《河南》杂志发表《人之历史》、《摩罗诗力说》、《文化偏重论》等重要论文。与周作人合译《域外小说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1911年用文言写了第一篇小说《怀旧》,思想特色和艺术风格,都与后来小说相同,捷克学者普实克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声”。1912年2月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职,后随教育部迁往北京。1918年5月开始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此后3年间陆续在《新青年》发表小说、新诗、杂文、译文50余篇,并参与《新青年》编务。1920年8月被聘为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科讲师。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连载。1923年,第-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出版。1926年出版《仿惶》。除了小说,鲁迅还写了很多具有独特风格的杂文,以《随感录》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发表。1925年出版杂文集《热风》。此后几乎每年都有杂感集问世。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同年10月抵上海,从此定居上海,专事写作。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 1936年因积劳和肺病在上海逝世,终年55岁。

记得采纳啊

4.历史上有没有什么姓周的坏人

有周兴、周延儒等。

1、周兴

周兴(?—691年),雍州长安人,武则天重用的酷吏之一,官至尚书左丞。周兴滥杀无辜竟达数千人,创造多种刑法,用刑残酷。

天授二年(691),也被人告发谋反,被来俊臣用请君入瓮之计制服,武则天将他流放,途中被仇家所杀。

2、周延儒

周延儒(1593年—1643年),字玉绳,号挹斋,明代宜兴人(今宜兴宜城镇人)。明朝大臣,崇祯帝朱由检在位时任内阁首辅。

周延儒少时聪明,有文名。20岁时连中会元、状元,授修撰。天启年间迁右中允,掌司经局事。不久又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崇祯帝即位,召为礼部右侍郎。

崇祯十六年(1643年)四月,清兵入关,周延儒却假传捷报蒙骗崇祯帝,崇祯帝不知内情,对周延儒褒奖有加,特进太师。后锦衣卫指挥骆养性上疏揭发真相,其他的官员也相继弹劾,因而获罪流放戍边。

扩展资料:

人物事迹:

1、周兴

周兴担任尚书省的尚书都事时,开始积极参与告密行动,据说有数千人因周兴的告密而死。周兴等人为了逼供,发明了“定百脉”、“喘不得”等十号大枷和种种骇人听闻酷刑法,使囚犯一看到这些刑具就“战栗流汗,望风自诬。”

载初元年(690年),周兴又受武承嗣的指使,诬告唐高宗第三子泽王李上金和其弟许王李素节,致使兄弟二人被杀,他们的十几个儿子有的被流放,有的被杀害。

2、周延儒

崇祯十五年(1643年)十一月,清兵从墙子岭、青山口入关,京师戒严。清兵如入无人之境,明军一触即溃,清兵长驱直入,越京畿,入山东,进入江苏,一直打到沭阳,沿途抢掠。

直到第二年三月,才满载而归。清军北上,举朝震惊,京师再度戒严。崇祯帝恐慌万分,大学士吴甡方奉命办流寇,周延儒不得已,自请督率军旅。

崇祯帝大喜,下诏褒奖,降手敕,把他比作召虎、裴度,赐章服、白金、文绮和上等好马4匹,拿出大批金帛让周延儒赏赐军人。

周延儒驻通州便不敢前往,他侦知清兵急于回归,意不再战,便整日与幕僚饮酒作乐,天天奏捷。崇祯帝见捷报频传,大喜,屡赐玺书褒扬。至四月清兵自退,周延儒凯旋而归。

论功行赏,加周延儒太师、荫子中书舍人,赐银币、蟒服。周延儒推辞太师之位,崇祯帝答应了。数日后,真相被揭露,崇祯帝大怒,下旨谕府部诸臣追究周延儒蒙蔽推诿之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延儒

5.历史上有哪些姓周的坏人

周处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

父亲周鲂,吴国鄱阳太守。周处还没到二十岁,就臂力过人,好骑马驱驰田猎,不修小节,纵情肆欲,州里乡曲的人以他为祸患。

周处自己也知道为人所厌恶,便十分感慨,有改过砥砺自己的志向,对父老说:“现在时政和谐年成丰收,何苦不快乐呢?”父老感叹道:“三个祸害未除,哪有什么快乐呢?”周处说:“指的是什么?”父老回答道:“南山有白额猛虎,长桥下有蛟龙,加上你就是三害了。”周处说:“像这样的祸患,我能除掉它们。”

历史上姓陈的有什么坏人 历史上姓?的多少坏人

父老说:“你如能除掉三害,那就是一郡的大庆,不只是除害而已。”周处便进入深山射死了猛兽,又跳到水中与蛟龙搏斗,蛟龙时沉时浮,游了几十里,而周处同它一道,经过三天三夜的搏斗,人们认为周处也死了,都彼此庆贺。

周处果真杀死了蛟龙回来,听说乡里互相庆贺,才知道别人特别厌恶自己,便到吴国寻找陆机、陆云。当时陆机不在,见到陆云,具以实情相告,说:“我想修养操行而年纪已大,恐怕来不及了。”

陆云说:“古代的人看重朝闻道晚上就改变过失,你前途还可以,应担心志向不立,何必忧虑美名不彰呢?”于是周处便磨砺意志发奋好学,既有文才,又有讲仁义刚烈的志气,说话一定讲忠信,注意克制自己。一年后,州府交相征召。

在吴国出仕任东观左丞。孙皓末年,做无难都督。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哀邅迹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馀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世说新语》。

6.历史上姓赵的坏人有些谁

赵高(?-前207),中国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著名宦官(一说并非宦官)。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气的宦官。秦始皇死后与李斯合谋篡改诏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并逼死始皇长子扶苏。

秦二世即位后设计陷害李斯,并成为丞相。后派人杀死秦二世,不久后被秦王子婴所杀。

提起赵高,人们往往会很自然地想到“指鹿为马”的成语。 赵高从一名小小的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在秦王朝最后的几年统治中翻云覆雨,把秦朝的暴虐苛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

故陆贾叹曰:“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指秦朝灭亡)”而《战国策》的编者刘向更是直言不讳:“秦信同姓(即宗室,这里指赵高)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国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于行法,不在于信同姓。”

赵高本是秦国某位国君之后,他的父亲是秦王的远房本家,因为犯罪, 被施刑,其母受牵连沦为奴婢,赵高弟兄数人世世卑贱。秦始皇听说他为人勤奋,又精通律,便提拔他为中车府令掌皇帝车舆,还让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断狱。

由于赵高善于观言察色、逢迎献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秦始皇和公子胡亥的赏识和信任。有一次,赵高犯下重罪,蒙毅不敢阿法,要按律处他死刑,赵高巧言令色迷惑秦始皇,最终使秦始皇赦免了他并复其原职。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就是这位在自己眼中“敏于事”的宠臣,日后会成为断送大秦江山的祸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