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谁主张恢复高考 “恢复高考第一人”查全性:当年只是说了几句真话

火烧 2022-03-28 01:35:29 1048
“恢复高考第一人”查全性:当年只是说了几句真话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青年学子们即将走进考场。但很多青年学子或许并不清楚40年前的情形:1977年8月7日的一份《科教工作座谈会简报》成为千万人心

“恢复高考第一人”查全性:当年只是说了几句真话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青年学子们即将走进考场。但很多青年学子或许并不清楚40年前的情形:1977年8月7日的一份《科教工作座谈会简报》成为千万人心目中最珍贵的文件,甚至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导。这份文件意味着,中断了11年的高考制度正式恢复,也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查全性

  所有参加1977年高考的人,他们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人,那就是被称为“恢复高考第一人”的查全性。

  1977年8月2日,由dp亲自主持的科教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四川厅召开。就在会议即将结束的前一天,最年轻的与会者、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面对dp慷慨陈词:“招生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它的作用,就像工厂原材料的检验一样,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当前新生的质量没有保证,部分原因是中小学的教育质量不高,而主要矛盾还是招生制度。大学不是没有合格的人才可以招收,而是现行制度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如果我们改进招生制度,每年从600多万高中毕业生和大量的知识青年、青年工人、农民中招收20多万合格的大学生是完全可能的。现行招生制度的弊端首先是埋没人才,一些热爱科学、热爱文化、有前途的青年选不上来,一些不想读书、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反而占据了招生名额。”

  时任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著名教育家刘道玉当时在会议的秘书组,据他回忆,查全性的话一出,坐在沙发上的dp被查全性的一席发言感动了,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烟,探出半个身子,示意查全性往下说,“查教授,你说,你继续说下去……你们大家都注意听听他的意见,这个建议很重要哩!”


查全性

  查全性越说越激动,痛陈当时的招生制度有四大弊端:一是埋没了人才;二是卡了工农兵子弟;三是助长了不正之风;四是严重影响了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今年的招生工作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有人在请客、送礼、走后门。甚至小学生都知道,如今上大学不需要学文化,只要有个好爸爸。”这时有人发现dp不时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查全性建议:“入学招生名额不要下放到基层,改成由省、市、自治区掌握。按照高中文化程度统一考试,并要严防泄露试题。考试要从实际出发,重点考语文和数学,其次是物理,化学和外文则可以暂时要求低一点。从语文和数学的成绩,可以看出学生文化程度和抽象思维能力。另外,要真正做到广大青年有机会报考和自愿选择专业。应届高中毕业生、社会青年,没有上过高中但实际达到高中文化水平的人都可以报考。”

谁主张恢复高考 “恢复高考第一人”查全性:当年只是说了几句真话


dp

  查全性一言既出,举座惊讶。没想到,dp听完后,向查全性点点头,然后环视四座问:“大家对这件事还有什么意见?”查全性的发言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人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补充着他的发言,心情也越来越激动。

  dp又问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刘西尧,还来不来得及?刘西尧说,还来得及。dp略一沉吟,一锤定音:“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今年就恢复高考!”


1977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们走进考场时的情景

  查全性的大胆建言,使中国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广大学子们重新感受到了曙光的照耀。数百万遍布在城乡各个角落的知识青年,或从报纸或从收音机里面获得了准确的信息,“高考”这个已经陌生了11年的语词,奔走相告。恢复高考的冬夏两季,全国有1160万人参加考试,那也是迄今为止世界考试史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考试。当年全国共需招40.1万名大学生,实际录取比例是29比1。(来源:长沙晚报

♦ 宋朝的高考状元郎究竟有多厉害?宋朝的状元有多少

♦ 历史上的“高考”:古代状元是如何中榜的?

♦ 钱伟长高考物理仅考18分,为何还能进清华物理系?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