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书河上亭壁寇准 书河上亭壁原文_翻译及赏析

火烧 2022-10-22 08:59:33 1059
书河上亭壁原文_翻译及赏析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宋代·寇准《书河上亭壁》书河上亭壁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书河上亭壁原文_翻译及赏析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宋代·寇准《书河上亭壁》书河上亭壁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古诗三百首 写景黄河抒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宽阔的黄河,只有不多几条船在航行,眼前是波浪滚滚,一派渺茫。我独自登上河边的亭子,斜靠著栏杆,愁绪像河水,源源不断。
那河边、远处,萧瑟秋风中,有片稀疏的树林,林后是耸立的高山,一半沐浴著西斜的阳光。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寇准三十七八岁时,前有小序,说在咸平元年(998年)镇河阳,说明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这是四首(春、夏、秋、冬)组诗中的第三首。

鉴赏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平两岸阔”,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黄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许想到“欲渡黄河冰塞川”,也许想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

书河上亭壁原文_翻译及赏析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寇准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代·王安石《梅花》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古诗三百首 写景咏物梅花寓人人格早教古诗100首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个飘零在外头?——宋代·佚名《月儿弯弯照九州》

月儿弯弯照九州

宋代佚名

古诗三百首感叹生活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宋代·梅尧臣《鲁山山行》

鲁山山行

宋代梅尧臣

古诗三百首国中古诗登山写景抒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