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汉武大帝里大单于怎么死的 漢武大帝時期,匈奴單于不願幫助七國之亂的叛軍,這是什麼考慮?
漢武大帝時期,匈奴單于不願幫助七國之亂的叛軍,這是什麼考慮? 過去央視曾經播出過一部很經典的電視劇,名字叫做漢武大帝,那裡面參考史記和漢書,寫出了波瀾壯闊的大漢歷史。不過在漢武帝登場之前,卻向我們演繹

漢武大帝時期,匈奴單于不願幫助七國之亂的叛軍,這是什麼考慮?
過去央視曾經播出過一部很經典的電視劇,名字叫做漢武大帝,那裡面參考史記和漢書,寫出了波瀾壯闊的大漢歷史。不過在漢武帝登場之前,卻向我們演繹出了很長的漢景帝時期的政治往事,其中最為經典的就是平定七國之亂。遙想當年,七國之亂如驚雷一聲響,把整個漢帝國都打得搖搖欲墜,而那7個王爺為了確保自己的勝利,居然還聯合了匈奴人,希望內外夾擊,推翻漢景帝的統治。但是當時的匈奴單于卻很明顯不願意幫助這些叛軍,那麼問題來了,這又是什麼考慮呢?其實當時的七國之亂雖然驚天動地,但是雙方實力的對比還是比較明顯的,別看七國之亂的叛軍加起來人數有二三十萬人,而中央軍隊不足10萬。但是根據王立群老師的分析,漢朝的主力都是精兵強將,而當時七國之亂的叛軍都是一些散兵游勇,正如影視作品所演繹的那樣,為了擴充軍隊,他們把14歲以上和六七十歲以下的人全部都當成了軍隊。因此雙方的戰鬥力不可同日而語,齊國之亂的聯軍其實是打不過中央的禁軍部隊的。
因此當時這些王爺們必須要尋找其他的可能性,於是他們找到了匈奴大單于,希望他們把精兵強將打到中原。但是在影視作品中一開始,匈奴大單于是拒絕幫助他們的,這使得當時的諸侯王一片驚訝,因為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麼匈奴人會猶豫。畢竟,當時匈奴和漢朝是生死仇敵,如果自己的敵人出現了危機,然後自己趁機打進去搶劫,那不是更好的嗎?
後來在劇情中,這位統治者也給出了答案,原來他之所以不願意參與,其中有兩個方面的考慮。第1個就是當時,這些諸侯王叛亂看起來非常的洶湧,但其實這些諸侯王不懂得真正的戰爭只是一些所謂的繡花枕頭,因此他們的成功與否還有待考慮。如果這些人失敗了,那麼匈奴人將會與漢朝徹底撕破臉皮,原本坐著就能數錢的日子將會過去。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反過來,如果這些諸侯王成功的,那麼匈奴大單于似乎也得不到什麼好處。因為雖然這些諸侯王說,如果成功了將會給予他巨大的回報,但是這些人的數量太多了,而且沒有一個老大面對這麼多王爺,匈奴人去哪裡撈錢呢?因此這位兄弟大單于一開始是表示拒絕的。其實我們想想,好像這個道理也對,畢竟面對這麼多鬆散的聯盟,成功的前景未知,而且成功以後能夠得到的好處也是未知的。
不過當時的大漢奸中行悅還是堅定了匈奴大單于進攻的意志,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對於國家利益的思考不僅僅只能看眼前,而應該看到整體和未來。不管這些諸侯王的叛亂是否成功,匈奴人都必須要給予他們最大的支持,因為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四分五裂被削弱的鄰居,而不是想要一個統一強大的敵人。所以在這筆賬上,沒有所謂的具體的數據,只有削弱對方,搞垮對方的一個目標。
因此後來匈奴大單于最終決定與這些諸侯王合作,把整個漢朝搞得天翻地覆,即使這些中國沒有給出的明確的報答。不得不說這個片段雖然比較簡單,但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些國家外交的真諦,有的時候一些國家的利益並不體現在明處上,而是體現在雙方的力量對比上。就算自己沒有得到好處,只要敵人會糟糕,那麼同樣也是一個好的事情。所以說,漢武大帝這部劇還是很好的,為我們呈現出了外交的一個策略,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歷史的魅力,我們或許可以從中得到一些教訓。
很赞哦! (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