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赖宁精神 32年過去了,小英雄賴寧的事迹被悄然移出教科書,這是教育的進步
32年過去了,小英雄賴寧的事迹被悄然移出教科書,這是教育的進步 我們的教科書中,曾經有很多小英雄,比如革命時期的劉胡蘭,王二小,還有解放後的劉文學、賴寧。"牛兒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孩子哪裡去了?不是他
32年過去了,小英雄賴寧的事迹被悄然移出教科書,這是教育的進步

我們的教科書中,曾經有很多小英雄,比如革命時期的劉胡蘭,王二小,還有解放後的劉文學、賴寧。
"牛兒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孩子哪裡去了?不是他貪玩耍丟了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首歌,每當耳邊響起這個熟悉的旋律,英雄兒童王二小的故事就回蕩在腦海。
王二小出生在河北淶源縣,他的真名叫閻富華,只不過他是周圍幾個村子的孩子王,所以大家叫他王二小。
這個孩子真名叫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當日寇掃蕩抗日根據地的時候,要他帶路,他臨危不懼把那些該死的鬼子帶到了八路軍的伏擊圈。
故事的結局大家知道了,鬼子發現被騙後惱羞成怒殺了王二小。
為什麼大家都知道他的故事,因為他的事迹被寫入了小學教科書,編成了兒童歌曲,一直流傳到現在。
被寫進教科書的小英雄不止王二小一個。
小英雄劉文學,男,四川省合川縣人,1945年2月出生。
他出身貧苦,飽受地主欺凌,新中國成立共產黨來了,窮人翻身做了主人,過上了比蜜還甜的幸福生活,劉文學還進學校讀書,成為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
1959年11月的一個夜晚,劉文學碰見地主壞分子王雲學偷摘生產隊的辣椒,就上前阻止,面對地主的威脅劉文學並不畏懼,嚴厲指責他的偷竊行為,後來王雲學企圖拿辣椒收買他,他也毫不動心,堅持要把他的醜事曝光,要將他扭送到生產隊,地主王雲學氣急敗壞,狗急跳牆,在與劉文學的撕打中,將年僅14歲的劉文學殘忍殺害,拋進池塘。
不久劉文學屍體找到,真兇被抓,很快被槍斃,小英雄的事迹傳遍大江南北,成為少年兒童學習榜樣。
小英雄賴寧原名賴麟,也是四川的,已經離開我們32年了。
他的家鄉是雅安市石棉縣,賴寧跟劉文學一樣,出身貧苦,品學兼優,是個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
賴寧是一名學習成績優良,又樂於助人的好學生,老師對他印象非常好,同學們對他評價非常高,鄉親們對他是有口皆碑。
他曾在縣裡鄉里和市裡舉辦的繪畫、書法比賽中多次拔得頭籌,獲得大獎,還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進了縣重點中學——石棉中學。
像賴寧這樣品學兼優的孩子在全國千千萬萬,都不足以讓他成為英雄。
讓賴寧成為家喻戶曉任務,成為英雄的,是他在危難時候挺身而出,多次上山救火,在最後一次救火時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做這些事的時候,從不張揚,都是做無名英雄,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都不知道。
1988年3月13日,石棉縣海子山因電線短路發生火災,火災發生地地處森林周邊,離電視轉播台和石油公司的油庫更是近在咫尺,人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情況萬分危急。
正在家裡寫作業賴寧看到遠處火光衝天,判斷發生了大火,他丟下病中的母親,毅然決然奔赴火場。
森林沒事,電視台和油庫也沒事,賴寧卻葬身火海,年僅15歲。
賴寧的故事感動了全中國,也獲得了政府和教育部門的嘉獎,被授予"中國少年先鋒隊小主席"的榮譽稱號,被譽為"英雄少年"。
賴寧的故事理所當然被寫進了《思想品德》教科書,個別學校還有他的雕像。
可是人們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劉文學"不在"了,賴寧的名字和英雄事迹也悄悄地從教科書里消失了。
不是他們的精神過時了,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是我們這個社會需要和提倡的正能量,他們的英雄事迹永遠激勵著我們為祖國建設出力流汗,在規範著我們的行為,為和諧社會而作貢獻。
可是劉文學和賴寧犧牲的時候,一個14歲,一個15歲。
《民法總則》明文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徵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大家注意重點"可以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
看過報告文學《賴寧的世界》的朋友都不會忘記裡面的一句話:學習賴寧絕不是倡導孩子救火,那不是賴寧精神。
孩子在正在發生的火災和正在進行的不法行為面前是弱者,是應該被保護的。不明白的人想一想,為什麼國家會出台《未成年人保護法》。
他們要做的,就是及時告訴大人,及時報警,遠離危險地區,而不是直面迎上,奔赴危險地區。
那些危險,自有我們大人。
戰爭來臨,平民也要儘力躲開,如果平民迎面而上,那要我們士兵幹什麼?危險來臨的時候,小孩子也要盡量躲開,如果孩子迎面而上,那還要我們大人做什麼?我們大人之所以勇於直面危險,不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孩子又是為了什麼?
按照以人為本的價值觀,面對窮凶極惡的罪犯的時候,即使我們這些手無寸鐵的大人也不能盲目前去制止。
美國的公眾場合的電梯里,貼著這樣一個溫馨提示:親愛的朋友,如果發生了火災和刑事案件,不要挺身而出,你要做的就事保護自己和家人,然後撥打119報警電話,剩下的事由警察來做。
特殊年代的劉文學、賴寧當然無愧於小英雄這光榮稱號,值得我們學習,可是如果他是我們的孩子,相信我們一定不想心愛的寶貝成為英雄。事實上後來也有人問過賴寧的母親,怎麼會培養出這樣優秀的孩子,賴母的回答很直接也很傷感:「我寧願他是一個普通人(而不是什麼小英雄)。」
從人性化的角度講,有關部門讓他們悄悄從教材里退出,也確實是與時俱進,值得稱道。
很赞哦! (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