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审计学作业 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审计学作业 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审计学作业 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资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络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要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会计改革过程中,企业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应以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和强化自身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控制制度。对这些会计政策和会计控制制度,应作出书面文字规定,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有关人员了解处理日常会计事项的政策和方法,也有利于企业会计政策的前后连贯。
1.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分工和程式方法
企业要健全和强化内部组织机构,它是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计划、指挥和控制的组织基础,其核心问题是合理的职责分工。在一般情况下,处理每项经济业务的全过程,或者在全过程的某几个重要环节都规定要由两个部门或两个以上部门、两名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分工负责,起到相互控制的作用。如汇出一笔采购货款,规定要由采购经办人填写请款单,供应计划员(或供应部门负责人)审查请款数额、内容及收款单位是否符合合同和计划,会计员稽核请款单的内容并核对采购预算后编制付款凭证,最后由出纳员凭手续完整的付款凭证办理汇款结算(出纳员开出汇款结算凭证,还要通过会计员稽核),前后须经四人分工负责处理。而采购汇款的报帐业务,则规定要经过采购经办人填写报帐单,货物提运人员提货,仓库保管员验收数量,检查员验收质量,以及会计员稽核发票、帐单及验收凭证,编制转帐凭证报销。
2.明确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
规定管钱、管物、管帐人员的相互制约关系,旨在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如出纳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银行票据的签发印鉴,必须有两人分别掌管;向银行提取较大数额现金时,必须由两人以上,对领款、点验安全入库的全过程共同负责;仓库材料明细帐要设专人稽核或另设记账员记账;管钱、管物、管帐人员因故离开工作岗位或调动工作时,规定要由主管领导指定专人代理或接替,并监督办理必要的交接手续或正式移交清单。另外,现金收付的复核制,物资收发的复秤制、复点制等,也都是防错防弊的内部控制制度。
3.明确规定保证会计凭证和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要求
如对各种自制原始凭证,在格式、份数、编号、传递程式、各联的用途、有关领导和经办人签章、明细数同合计数及大小写数字一致等方面作出规定;对各种帐簿记录,要求帐证的一致或保持一定统驭关系的规定;还有会计核算中规定的双线核对、余额明细核对、各种报表相关数字核对,以及由此而规定的内部稽核制度等。
4.明确规定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如为了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除规定物资保管员对每项物资进行收付后,都要实行永续盘存办法核对库存帐实外,还要规定财产物资的区域性清查和全面清查制度,以保证帐卡物相符或及时处理发生的差错。又如现金出纳员除规定每日下班前要结帐清点库存现金,遇有差错要及时报告外,会计主管人员还有经常检查出纳员工作,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库存现金及金库管理情况的责任。
5.明确规定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操作许可权和控制方法
(1)计算机代替手工填制记账凭证是相当容易的,并且比手工制作的凭证更规范、效率更高。但是难以给查帐和审计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可以先由计算机填制输出记账凭证,然后由有关经办人确认后签名或盖章,无签名或盖章的视作无效凭证,不得进行帐务处理。设定主辅操作员进行两次输入,仅仅是为了防止资料输入时错误,对于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中的差错却无法校正,连事后控制的作用也发挥不了。因此,可直接由主办会计根据稽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操作计算机制作记账凭证,并将资料存入一个临时资料库中,以便调出修改。同时应对输出的记账凭证确认后签名或盖章,然后交稽核员稽核。对于稽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稽核员交出纳进行收、付款,并操作计算机将主办会计存入临时库存中的凭证资料转入正式资料存中,以便进行帐务处理。
(2)电算化可以大大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的水平。但是,不能以此代替原手工会计处理中已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同时,还应加强对电算化系统的管理,这是会计系统安全、正常执行的前提。要明确系统管理人员、维护人员不得兼任出纳、会计工作,任何人不得利用工具软体直接对资料库进行操作。程式设计人员还应对资料库采用加密技术进行处理,严格按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要求配置人员,健全资料输入、修改、稽核的内部控制制度,保障系统设计的处理流程不走样变型。
(3)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内部控制,主要是对存取许可权进行控制。设多级安全保密措施,系统密匙的原始码和目的程式码,应置于严格保密之下,从计算机系统处理方面对资讯提供保护,通过使用者密码口令的检查,来识别操作者的许可权;利用数值项防使用者利合法查询推出该使用者不应了解的资料。操作许可权(密级)的分配,应由财务负责人统一专管,以达到相互控制的目的,明确各自的责任,建立和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原则。
什么是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如何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审计
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一般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种类来进行测试和评价。其主要内容分为会计控制的审计内容、管理控制的审计内容和内部审计控制的审计内容。(一)会计控制的测评内容会计控制的审计内容,无疑包括了会计控制的内容。内部会计控制一般包括基础控制、纪律控制和实物控制三部分。1.基础控制。指通过设计程式来保证完整、正确记录一切合法的经济行为,及时觉察处理过程和记录中出现的错误。通过该种控制以实现会计控制的完整性、合法性、正确性,保证获得可靠的财务资讯。2.纪律控制。指保证基础控制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控制。纪律控制具有监视、强制和约束会计工作的特征。严格的基础控制本身并不能说明会计控制的有效性,只有基础控制得到如实实施才能发挥作用。纪律控制能够确保会计程式和基础控制程式永远按设计发挥作用,同时也能保证及时发现错误与查明错误。3.实物控制。指维护实物安全与完整的控制。它主要是通过限制非授权人员接近资产,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及实行永续盘存制等来实现。
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急
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事业单位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采用的一种管理手段,是企业、事业单位有效的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一个单位,尽管规模大小不一,企业性质特点不同,都应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
所谓内部控制制度即指各级管理部门在本单位、本部门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络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具有控制作用的方法、措施和程式,并即时以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由此所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机制,也称为内部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极其广泛,控制的手段也多种多样。例如:为了保证企业的会计系统能够及时、正确地提供财务会计资讯而制定的记账程式和账账核对制度;为了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而建立永续盘存制度和定期财产清查制度,以及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质量控制制度、计划控制制度,以及业务操作规程等等,均属于内部控制的范畴。内部控制制度按其控制的范围和控制的手段,可以基本上划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内部会计控制,另一类称为内部管理控制。上面列举的三种情况中,前两种情况属于内部会计控制范畴,后一种情况属于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主要运用会计的手段以及其它与会计有关的方法对财务会计系统所进行的控制;采用会计以外的方法对管理系统进行的控制,便是内部管理控制。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往往更为关心内部会计控制,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审计学中所指的内部控制制度通常指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只有在一些较为特殊的情况下,例如对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进行管理审计时,会涉及到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的英语翻译 内部控制制度用英语怎么说
内部 控制 制度 翻译: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建设和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是?
公司管理阶层及执行部门
内部控制制度的选择题??
答案为B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发现会计账簿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不相符的,应当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示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出纳人员不可以()
选C,不得保管会计档案,其他几个都是出纳的职责范围内
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界定
过去几年,我国会计以至整个管理领域对内控制度的需求日益强烈。其根源并不是控制一词所具有的“治人”与“治于人”的含义对人们的诱惑,而是在国外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的刺激下,我国党和政府机关、企业及其他各类营利或非营利组织越来越倾向于将内控制度当作治本的手段,用来遏制领导干部贪污腐败、堵塞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漏洞、规避企业及其他营利或非营利组织的经营风险和制止虚假企业会计资讯流入证券市场以至整个社会等等。国家有关部门、营利组织已经制订并实施与内控制度相关的法规或政策:
1986年财政部颁发《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其中对内控制度作了明确规定;
199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新《会计法》,将内控制度当作保障会计资讯“真实和完整”的基本手段之一;
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
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
票面如果对号入座,顾客必然需要座号副劵,这种内控措施应当比较完善,但也可能出现收票员少收钱不要票进场的显现。如果不对号入座就可能出现:不买票也可进场,进场顾客不要副劵,这样就可能给售票和收票员串通窃取现金。解决办法,用计算机列印票,刷票进场。问题就可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