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阎步克中国古代史讲义 中国古代史药物发展有哪几个时期?

火烧 2021-11-20 19:14:07 1130
中国古代史药物发展有哪几个时期? 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由于太古时期文学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

中国古代史药物发展有哪几个时期?  

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

中国古代史药物发展有哪几个时期?

由于太古时期文学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出现了医药书籍。

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便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史药物发展分下列几个发展阶段:

1.药最先是从人类社会初期开始的。

人类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创造了原始的医药,医药学同其它科学一样,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的需要。

据考证,秦汉之际,本草流行已较多,但可惜这些本草都已亡佚,无可查考。

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著者不详,根据其中记载的地名,可能是东汉医家修订前人著作而成。

2.《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收载药物包括动、植、矿三类,共365种,按药的效用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能补养、无毒、可久服;中品120种,能治疗补虚、无毒或有小毒,应斟酌病情使用;下品125种,多为活性强的专科治疗用药、毒性大、不可多服、久服。

每药项下载有性味、功能与主治,另有序例简要地记述了用药的基本理论,如有毒无毒、四气五味、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及丸、散、膏、酒等剂型,可说是汉以前中国药物知识的总结,并为以后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3.《本草经集注》:是梁陶弘景于公元492~500年间著成,全书收载药物730种,采集注《本经》和《名医别录》各365 种。

陶氏把自己的补充和发挥材料,用注的形成放在书后,故称“集注”。

本书一最大特点是作者创用了“朱墨分书、大小结合”的文献标志法。

即用朱(红字)写《本经》、用墨(黑字)写《名医别录》,陶氏把自己的注文以小字墨书。

每药之下不但对原有的性味、功能与主治有所补充,并增加了产地、采集时间和加工方法等,大大丰富了《神农本草经》的内容。

4.《新修本草》:是由唐王朝政府出面组织苏敬、李静22人集体编修的。

历时3年(公元675~659年 )完稿,定名为《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共54卷,载药844种。

全书分为药图、图经(对药图的注解)和本草三部分。

归纳和总结了唐以前的药学成就。

本书以图文对照的写法,开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是个创举。

书成后很快传入日本。

《新本草》是由官府组织编写并颁布施行的,成为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

比1942年欧洲纽伦堡药典还早880多年。

本书在我国本草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反映了唐代药学的成就,而且对后和国外的药学发展也有深远影响。

5.《证类本草》;宋代医药学有较大发展,这与王安石的变法,沈括的科学实践和医药学家唐慎策的卓越贡献分不开。

此期的本草著述较多,如收载药物983种的《开宝本草》、载药1082种的《嘉佑本草》、苏颂编撰的《图经本草》以及《证类本草》和《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

《证类本草》是《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简称。

6.《本草纲目》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是比较重视医药事业发展的,朱元璋曾说过:“三皇继天立极,开万世教化之原,泊于药师可乎?”其意思是说三皇以来都离不开药师。

故于1369年建御药房,设药典局和相应的官职。

后来的几代皇帝都比较重视药学的发展,出现了象李时珍、刘方泰和缪希雍等著名药学家。

他们的著作《本草纲目》、《本草品汇精要》和《炮制大全》等,对后来的药学发展影响很大。

《本草品汇精要》全书42卷,载药1815种,是刘文泰等于1505年编纂,文字简洁精练、朱墨文书,并对以彩图惜原稿流失。

7.《本草纲目拾遗》和《植物名实图考》(1661~1911年):分别由赵学敏和吴共浚编写、收载了《本草纲目》未收载的药物716种,并对《本草纲目》中记述不详的205种药物予以增修纠错。

不仅拾《本草纲目》的遗漏,且多有出自作者本人收集观察研究所得。

我国汉代至清代的本草著作有数百种,内容丰富、各具特色,是我国药的总结,许多理论和经验至今仍在广泛流传和应用。

作为药师,应当熟悉我国历代药学著作,继承并发扬我们祖先遗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取其精化,为今所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