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现代新中式图画 國畫中的“新中式”

火烧 2021-06-10 12:48:13 1047
國畫中的“新中式” 原標題:激情如注 夢筆生花在中國畫中,寫意是既能抒發繪畫者獨特心境和意趣,也最能體現中華美學精神的一種獨特藝術形式。作為當代中國畫的實踐者,董良達以其激情和才情,傳世家藝術精髓,繪

國畫中的“新中式”  

原標題:激情如注 夢筆生花

现代新中式图画 國畫中的“新中式”

在中國畫中,寫意是既能抒發繪畫者獨特心境和意趣,也最能體現中華美學精神的一種獨特藝術形式。作為當代中國畫的實踐者,董良達以其激情和才情,傳世家藝術精髓,繪中國畫寫意新風。

董良達生於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杜戍村永樂堡董氏家族,其祖父是一代中國畫名家董壽平先生。作為董壽平的長孫,董良達自小便受到祖父嚴格的教育、良好的薰陶,不僅對藝術有著執著的熱愛,還養成習藝的良好習慣——不抄近路、不直接臨摹祖父作品,而是繼承祖父習尚直接面向傳統,探尋中國畫的發展規律和精神要義。家學淵源,為其打下紮實的藝術功底和文化基礎;而後他赴國外學習數年,開啟了藝術視野,進一步堅定藝術理想,不斷思考如何深刻領悟傳統文人畫精神核心,使其與現代審美相結合。在經年累月的創作實踐中,其藝術日漸精進。

深植於儒釋道等傳統文化思想的中國畫,有著獨特的審美觀和價值體系,“天人合一”是其追求的最高藝術境界。以此為基,歷代畫家通過有無相生、虛實相成、精神寄寓等表現手法,不斷更新藝術形式、開拓藝術境界,使中國畫生髮出延綿不斷的生命力。董良達深諳這一傳承創新之道,他尚古而不泥古,創新風而不媚時俗,以獨到的筆墨和心境,揮寫當代寫意之美,尤其是其山水、花卉作品,有氣勢、有張力。比如他畫的牡丹,著重描繪牡丹國色天香之特質,朵大如鬥,華美綻放,充滿富貴之氣。

《觀瀑圖》

整體而言,董良達的作品以開放的構圖、自由甚至放蕩不羈的用筆,彰顯個性與整體氣勢。其作品,在“密不透風”與“疏可走馬”間大量運用對比、襯托等手法,以求得審美上更深層次的和諧統一。其作品表現出的“密”與“疏”,是主動的探求,是需要體悟的對比,而不是一眼看穿的簡單關係。這種穩中求奇、險中求穩又不刻意的藝術表現,使畫面充滿節奏和韻律,豪放而不失精微,耐人尋味。

董良達斬釘截鐵的筆力深得祖父遺風。其花鳥畫之鬆、竹、梅,每一枝、每一葉、每一花,都沉穩紮實,乾淨利落,即使是淡墨勾勒的末梢,也照樣挺拔勁健,英姿勃發。其山水畫筆墨奔放,以形媚道,充滿激情宣洩,頗具韻律與韻味。設色上,他也講究隨心、隨形,憑自己對自然的理解和感受賦色,色彩表達純正,尤其是勾金技法的恰當運用,讓人一眼望去頗具奪目之感。

清音圖(中國畫)

值得一提的是,董良達作品還給人一種夢幻之感,令人充滿遐想。據他自己所言,好多作品源自夢境——夢中的山、夢中的景、夢中的情。那並不是對夢境的直接再現,而是以筆歌墨舞方式記錄下的詩情畫意,揮寫出他對生命、生活和大自然的詠歎。這種詠歎,是他與內心的對話,也是他與生命、與自然的對話。所以這類作品,他很少用線勾勒,而是用潑墨寫意、寫心、寫性、寫神,也不刻意講究“平、留、圓、重、變”的筆墨法則運用,隨心所欲,渾然天成。

借用董良達一幅大寫意山水畫中的題跋,總結其藝術追求:“有寓意無筆墨者,不能用技法畫出想法;有筆墨而無寓意者,只能按圖索驥,不是大家。有寓意、有筆墨者可以刻劃,如有激情注入生命,加以膽識,可以使作品永傳人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