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其实日本比德国更难打 德国日本为什么打二战
德国日本为什么打二战

1945年和1918年一样,全世界面对着同一个问题:如何处理战败的德国。这一次,战胜国的领导人差点儿重蹈覆辙,做了一战后同样的事情。正是处理战败问题的方式,让一战战败的德国人不愿善罢甘休,再一次将世界拖进战争的火海。《凡尔赛合约》规定,德国必须向法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以及工业产品、原材料和工业机械。图为1920年作为战争赔偿发往法国的各种机械。一战结束的时候,阿道夫·希特勒下士正在波罗的海附近的一座陆军医院。1918年10月13日晚,他所在的团受到了英军的毒气攻击。英军在对比利时小镇科明斯的德国据点攻击时,发射了数吨的芥子气,这种化学毒气因气味类似芥末而得名。11月10日,医院的牧师告诉这位伤员战争已经结束。希特勒听闻此消息后变得歇斯底里。他的自传中记载,这是他自母亲的葬礼之后第一次情不自禁地嚎啕大哭。在他口述的自传《我的奋斗》中,希特勒将德国一战战败日描述为自己的政治启蒙日。
德国的集体记忆第一次世界大战确实是第一场全球范围的冲突,只有极个别国家未受一战的影响。时至今日,一战的参战国在如何纪念这场战争的问题上分歧非常大。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法国和英国,作为战胜国,将一战当作塑造民族认同的大事件来纪念,称之为“伟大的战争”。另一方面,在战败的德国,纪念这场战争的文化从来未成气候。在德国,有很多地方都设立了纪念碑,缅怀战死沙场的士兵,然而德国人集体记忆深处,那些最血腥的战役成了挥之不去的梦魇:凡尔登战役、索姆河之战、加里波利战役、坦能贝格战役和日德兰海战。胜负双方对待一战截然不同的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双方伤亡人数的不同。德国在一战损失了200万士兵,比其他任何国家要多,而且这一数字在二战期间翻了一番还多。而英法在二战损失人数要比一战少得多。英国一战伤亡人数比二战多出一倍,一战期间法国伤亡人数要比二战期间多四倍。当后人缅怀战争的时候,伤亡人数不仅可以表达战争的惨烈程度,还是一个国家英雄主义的象征,在神化一些战役方面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与对死难者的纪念相比,战争的胜负更多地影响了双方国家对战争的态度。虽然很难统计有多少德军士兵会像希特勒那样听到停火协议时震惊不已,但是《凡尔赛和约》最终签订时,由于战胜国强加给德国太多的羞辱性苛刻条件,德国人已经完全被复仇的火焰包围了。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在凡尔登和斯大林格勒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为了强调这两场战争在时空上的延续性,某些历史研究者甚至将这两次世界大战冠之以“第二次三十年战争”的称号。在他们看来,1914年和1945年之间的战争是同一场、不间断的冲突,两场战争只是隔了一个长时间的停火协议。如果1914年德国没有进攻比利时,那么25年之后德国是否就不会对波兰发动闪电侵袭呢?这种简单的看待问题的看法,容易导致我们在解释历史事件时得出不可靠的结论。如果将20世纪的这两场世界大战看作一场旷日持久的冲突,那么必须从其他角度去探索历史事件背后的联系。
起点任何和平协议,要使和平长久维持下去,不仅要消除引起冲突的因素,还要想方设法防患于未然,使这些因素不再重现。任何战略失衡都必须予以解决。在解决德国的问题上,一战后达成的和平协议完全背离了上述原则。一战开始的时候,德国惧怕法国和俄国的包围。这也是所有后来事件的导火索。《凡尔赛和约》似乎恰恰强化了德国人的恐惧。根据《凡尔赛和约》,法国方面坚持要求德国归还1870-1871年普法战争期间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德国还必须进行战争赔款,但是割地赔款还不足以使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满意。根据该和约的第231款,德国被迫承认独自对战争的起因负责,战胜国以此要求战败的德国屈服,从而向战败国提出各种赔偿要求。克列孟梭的目的不仅要德国进行战争赔款,他的目标是一劳永逸地削弱德国,让德国老老实实地知道自己的地位。酿成大错很多迹象表明,如果困境没有改善,法国人可能会与德意志帝国单方面签订和平协议。美国的参战最终扭转了一战的局势。从1918年春季开始,德军的对手有着休整充分、战备完善且数量几乎无限的军队可供调度。到这年8月,美国向欧陆投送了130万士兵。最终,当9月27日,盟军突破德军在西线的最后防守据点的时候,德军元帅埃里希·鲁登道夫领导下的最高陆军指挥部知道德国已经战败了。这位德军的副总参谋长精神垮了。第二天,他向德国皇帝提出开启与协约国的停战谈判。他已经受够了国内政客对勇往直前的军队的背后中伤。很多人认为《凡尔赛和约》是个极大的错误。战胜国法国在制定这一严苛的和约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他们一心想要报复德国。但事实上,一战之后欧洲秩序的混乱更多地是因为美国方面没有履行自己应负的责任。在威尔逊的战后蓝图中,一战之后将会建立新的世界秩序,每个国家都有权自主选择自己的命运。但此时的美国刚刚获得世界霸权,对于这一新角色,国会相对保守,决定不支持威尔逊总统的倡议,并强迫威尔逊严格遵守不干涉别国的对外政策。欧洲人又一次地取得了自己决定命运的时刻,而这时的欧洲秩序与战前相比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战开战前,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但是战后却沦为了美国的债务国。尽管法国在一战结束后仍旧以战胜国的姿态屹立不倒,但法国早已不是军事强国。惧怕东方强邻的法国在东边构筑了马其诺防线,这是一条绵延1000公里的掩体壕。事实上,这条防线更多是起心理安慰作用而非实际的防守作用,因为德军在1940年不费吹灰之力就攻破了马其诺防线。历史和法国人开了个玩笑,《凡尔赛和约》的直接目标就是削弱德国,让其放弃战争,但正是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和平秩序的设计美国方面的踌躇不前,政治精英对待美国世界霸主这一新角色的意见分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平谈判中就已表露无遗。而一战达成的和平协议,有着诸多旨在永久性地削弱德意志帝国的规定,这使得这份和约有些先天不足。这个和约并未能化干戈为玉帛,却使得失败者获得机会后立即推翻原来的和约,发动新的战争。在德国人看来,胜利者的要求不仅欺人太甚,而且在时时刻刻提醒德国人战败的耻辱。德国总的战争赔款达到了1320亿金马克,分66年还清,另外再加上每年出口额的26%。今天的德国直到2010年还在承受这一巨额赔款带来的影响,在一战结束后的第92年,重新统一的德国政府兑付最后一笔国际债券的利息,这些债券都是德国在一战战后为募资偿还盟国的战争赔款而发行的。相比金额,战争赔款最让德国人痛苦的还是漫长的还款年限。随着1929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来临,战败屈辱这一心理问题成了影响德国人生计的生存问题。从1918年至1929年,德国经济勉勉强强还能应付,这多少要感谢美国的投资。而1929年的金融危机使国外的投资者开始回撤资本,外资的快速出逃直接将德国拖进了大萧条的漩涡中心。总理海因里希·布吕宁的通货紧缩政策更加剧了经济状况的恶化,德国的失业人数一度超过600万。尽管1918年德国宣布战败投降,但是德国的军人却不服气。对于法国依靠美国成为胜利者的行为,当时的德国军人不仅心理不服,更平添许多贪妄。至少,希特勒信心满怀地认为,再次发动战争,征服法国,就可以一雪前耻。
- 上一篇
胡言乱乱语 乱语胡言 [luàn yǔ hú yán]_成语解释_成语出处_成语造句_近义词_反义词_相关成语_成语接龙_英文翻译
乱语胡言 [luà yǔ hú yá ]_成语解释_成语出处_成语造句_近义词_反义词_相关成语_成语接龙_英文翻译 乱语胡言 [luà yǔ hú yá ][乱语胡言]成语解释指胡说;瞎扯。[乱语胡
- 下一篇
怎么写劳动合同书 跪 求一份公司劳动合同书 不要范本 要单位正式用的!
跪 求一份公司劳动合同书 不要范本 要单位正式用的 跪 求一份公司劳动合同书 不要范本 要单位正式用的劳动合同范本编号: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制甲方 用人单位 : 用人单位名称: 用人单位住所:工商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