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台湾从古至今的历史 台湾的古称

火烧 2021-07-04 14:00:26 1101
台湾的古称 周代时称"岱舆”、“员峤” 战国时称“岛峤” 秦朝时称“瀛洲” 汉朝称“东夷”。然而,这都是对东南海外岛屿的泛称。三国时期称"夷洲”,而且吴国的船队到达被称为"夷洲"的台湾。南北朝时称"琉

台湾的古称  

周代时称"岱舆”、“员峤”;战国时称“岛峤” ;秦朝时称“瀛洲” ;汉朝称“东夷”。

然而,这都是对东南海外岛屿的泛称。

三国时期称"夷洲”,而且吴国的船队到达被称为"夷洲"的台湾。

南北朝时称"琉求”,隋朝的船队到达此地。

台湾从古至今的历史 台湾的古称

唐、宋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交往日益频繁。

元朝称"瑠求”、“琉球” ;明朝时,官方对台湾的命名有"小琉球”、“小东”、“小番”。

明代学者兼旅行家陈第,于万历三十一年(1603)初随明将沈有容赴台湾,著有《东番记》,称台湾为“东番”。

《明史》载:“鸡笼山,在彭湖屿东北,故名北港,又名东番。”

明天启四年(1624)七月,荷兰人撤离澎湖到台湾,从台湾西南的鹿耳门进入当时称为台湾的一鲲鯓岛,并开始筑城垣,初名为奥伦治(orange)城,至天启七年更名为热兰遮(zeelandia)城,即后来所称的红毛城或王城、赤嵌城、安平城、台湾城,成为荷兰驻台长官的驻在地及统治中心。

赤嵌城北对岸的北线尾,逐渐成为繁华街市,南明永历七年(1653),荷兰人又于此地筑城,称为普罗文查城,即后来所称的红毛楼或赤嵌楼。

荷兰人将其作为商务、政务机关中心。

其后又在魍港(wangkan)等地建筑炮台,以防北部海岸。

至此,荷人以台南为首府,以一鲲鯓岛为贸易地点,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控制下,统治台湾。

荷兰人侵入台湾后,其扩张势力逐步深人台湾各地,对台湾土著先住民大加挞伐,迫其归顺臣服,并用荷兰语对先住民居住地进行命名。

台湾一名源于西拉雅族的台窝湾支族。

台湾在秦汉时称“东鳀”。

三国时称“东夷”。

元时称“瑠求”。

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一名。

清光绪11年(1885年)设台湾省。

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

扩展资料

台湾的地理环境: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坐落在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的区域内。

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全境有台湾本岛、澎湖列岛以及钓鱼列岛组成,总面积36006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3.1‰。

台湾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西控大陆,东临大洋,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东北连接琉球群岛,是太平洋西缘诸岛弧的一环,为琉球与吕宋弧的汇合点。

北据签到群岛与南据印尼群岛的距离约略相等。

它扼守我国大陆东缘的东海和南海,是连接东南亚、太平洋各国的枢纽。

自明清以来,素有“七省藩篱”、“东南门户”之称。

台湾海峡,是连接东海和南海的重要通道,全场333公里,平均宽度230公里,最窄处仅130公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台湾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