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一张曾传遍中国的老照片,md身边的金童玉女去哪儿了?

火烧 2022-02-01 05:14:59 1069
一张曾传遍中国的老照片,md身边的金童玉女去哪儿了?   1959年,《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张md和少先队员们在一起的照片,md脖子上系着一条红领巾。这张照片后被选入小学课本。md逝世时,全国各地,随

一张曾传遍中国的老照片,md身边的金童玉女去哪儿了?  

  1959年,《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张md和少先队员们在一起的照片,md脖子上系着一条红领巾。这张照片后被选入小学课本。md逝世时,全国各地,随处可见这幅经典照片。可谁也不曾想到,照片上md身旁一左一右的金童玉女,后来竟成了终身伴侣,成为了“中国第一幸运伉俪”。

  

经典照片《md和少先队员在一起》

  md戴上了红领巾, data-filtered="filtered"   少先队里高大的人, data-filtered="filtered"   笑的风要把人身撼动, data-filtered="filtered"   纸面上仿佛听出声音。 data-filtered="filtered"   ……

  这是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题照诗《md戴上了红领巾》。被诗人称为“纸面上仿佛听出声音”的照片,是md1959年阔别故乡——韶山32年后,与韶山学校师生的合影照片。照片上,md一左一右偎依着一男一女两个少先队员,笑得甜极了。

  小姑娘叫彭淑清,小男孩叫蒋含宇,他们不仅是一双幸运的“金童玉女”,而且12年后,喜结连理,永结同心,被重庆一书法家称为几千年来第一幸运伉俪。

md1959回韶山

  一张风靡全国的经典照片

  1959年,蒋含宇还是个天真烂熳的少年郎,彭淑清也是个扎着羊角小辫、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两人都出生于md的故乡韶山冲的小村里。两人在学校都是名列前茅的好学生。14岁的蒋含宇是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彭淑清担任少先队大队委员。

  1959年6月25日下午,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告诉蒋含宇、彭淑清:“有个重要首长要来咱们韶山学校,你们两个代表韶山少年儿童给首长献花。”辅导员还特意嘱咐蒋含宇,让他给首长赠送红领巾。

  “重要首长会是谁呢?”蒋含宇、彭淑清两人想。看着辅导员喜不自胜的表情,他们想这儿是主席的故乡,又是yh办私塾的地方,肯定是md要来韶山学校了。想起md,两人就激动不已。

  按照辅导员的安排,他们像两只欢快的小鹿奔回大队部准备去了。

  哪儿的花最香最艳?反手给主席戴红领巾,怎样才能更熟练?蒋含宇不停地练习,彭淑清四处寻找鲜艳的花儿。由于过于激动,两人一夜没睡。

  26日上午,md从他的旧居向着韶山学校方向来了。全校师生夹道欢迎。眼看着主席即将走上通往学校的儿童桥,彭淑清、蒋含宇飞到主席面前,把两束带着露珠的鲜花献给了md。

  接过鲜花,主席微笑着问他们:“几岁了?上几年级?”蒋含宇、彭淑清告诉老人家,他们14岁了,刚上初中二年级。

  沿坡而上,主席一左一右亲切地拥着两个孩子,一一与学校的师生握手。走到小学至初中的斜坡上——主席要与全校师生在此合影。蒋含宇解下自己鲜红的红领巾,帮主席佩戴在胸前。

  主席高兴地问:“你这红领巾还要不?”蒋含宇爽快地说:“送给您老人家了。”

  主席开怀大笑:“我现在变年轻了,成了少先队员啦。”

一张曾传遍中国的老照片,md身边的金童玉女去哪儿了?

  随行的摄影家侯波,捕捉到这感人的瞬间,轻按快门,“咔嚓”—一幅“仿佛听出声音”的场面被定格啦。很快,这幅照片被《人民日报》刊发,这幅照片被许多报纸、画报刊用,后来又被选编在小学课本中。

  金童玉女喜结连理

  彭淑清、蒋含宇两个偎在md身旁的“金童玉女”,暗暗下定决心更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md老人家的期望,将来考上北京的大学,“呆在”主席的“身边”。

  1963年,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蒋含宇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专业,彭淑清考入北京石油学院机械系攻读炼油机械。那一届韶山学校出来的学生,仅有几个人考取大学,两人能够凭优异学习成绩跨进北京高校的大门,应该说与那幅经典照片不无关系,是它激励了他们。

  老乡、同窗、好友的浓浓真情,使两人越走越近。大学四年级的时候他们相恋了。

  1968年,5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蒋含宇、彭淑清都分配到辽宁省工作。虽然同省,可两人工作地点相距200多公里,由于路途遥远,从学校毕业分到到结婚,两年半的时间,他们才见了3次面。

   1971年的元月。没房、没床,彭淑清从锦西来到蒋含宇的单位,由单位领导在会议室主持仪式,花生、糖果一散,彭淑清就成了蒋含宇的新娘了。

彭淑清、蒋含宇

  不给主席抹黑

  蜜月没过完,彭淑清就惦记着厂里的工作返回锦西,9月份,湖北省荆门炼油厂筹建,彭淑清不顾几个月身孕,毅然报名参加。

  她与蒋含宇都曾表示,决不能辜负主席的厚望,工作很刻苦,多次拒绝领导的好心帮助。第二年5月份,蒋含宇才从辽宁调到荆门。

  美满幸福的家庭

  夫妻在一起的日子是幸福、平静的。有着在md身边“金童玉女”的荣耀,蒋含宇和彭淑清却从不张扬。md与他们合影的照片及底版,他们一直珍藏在相册里,直到1976年md逝世,这张照片铺天盖地覆盖了全国,人们才知道,这对“金童玉女”原来就在他们身边。

  他们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蒋含宇是九江石化总厂的政工干部,彭淑清是厂里的技术高工,儿子毕业于北京邮电学院,女儿在厂里工作,两个孩子都很努力。

  照片的摄影者:侯波

  数十年过去了,作为摄影家侯波来说,极想知道,她作品中的人物如今怎么样了。1992年,当她照片中的一对金童玉女,如今在江西并且幸福地喜结连理,非常高兴,她很希望能再次见到照片中的两个孩子。

md和徐肖冰、侯波(中)

  1992年7月1日,蒋含宇敲响了侯波家的门。“都长这么大了”,侯波感慨道。她告诉蒋含宇:“你们一定要给md争气,你们不仅要对得起韶山儿童,也要对得起全国少年儿童”。

  自此,他们一去北京必看望这位红娘。

  蒋含宇、彭淑清应该有两个媒人,一个是摄影家侯波,另一个则是md了。从有了那段与主席合影的光荣历史,蒋含宇夫妇一心痴迷上有关md的书籍、画册、字画的收集,凡是与md主席有关的,他们都一一买回珍藏。包括md女儿李讷、儿媳韶华、孙儿毛新宇给他们的题字题诗。

  一幅经典照片,演绎一曲人间幸福良缘,千古难觅!

天安门城楼上,md身边另一对金童玉女

   题外话:这对金童玉女是谁?是否也天偶佳成?有兴趣,你可以挖一挖。

♦ md为何亲迎程潜并为其划船?

♦ md为什么“三反”“五反”一起搞?

♦ 梁漱溟:总理离不开md,但也猜不透md

长按右图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