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穿越到恐怖故事的小说 穿越到明朝是有多恐怖?

火烧 2022-12-08 02:38:49 1055
穿越到明朝是有多恐怖? 最精致的明朝生活手册“穿越”的热潮流行得久了,回去做帝王将军公主小姐,各种样的瘾,那些经典的穿越小说,已经带我们体验过很多遍了。倘若,如果成为古代社会的一位普通劳动者,生活又会

穿越到明朝是有多恐怖?  

最精致的明朝生活手册

“穿越”的热潮流行得久了,回去做帝王将军公主小姐,各种样的瘾,那些经典的穿越小说,已经带我们体验过很多遍了。

穿越到恐怖故事的小说 穿越到明朝是有多恐怖?

倘若,如果成为古代社会的一位普通劳动者,生活又会是怎样的模样?

比如,回到今天极有关注度的大明朝,成为普通老百姓一枚。

那么,一件很痛苦的现实便是:规矩多。

衣食住行都是规矩

如果仅看朱元璋开国时期创立的明朝社会体制,以及那个体制下老百姓的生活,我们恐怕很难把明朝同“丰富多彩”四个字联系在一起。因为朱元璋所创造的社会体制,是一个等级森严,条令严苛,管理严格,简朴刻板的世界,打个比方说,就好比是一个规矩严格,秩序分明的传统农庄。

而说到明朝这个“农庄”的规矩,那更是名目繁多,衣食住行,样样都有严格的条令,违规的代价,则更是惨重的,稍微不留神,就很可能是牢狱之灾。

就以穿衣服来说,明朝初期,特别是朱元璋统治时代,是一个穿错衣服后果很严重的时期。明朝社会阶层的划分,不同等级的人群,都有各自穿衣服的规定,一旦穿错,就等于是“僭越”大罪,将被国家处以重刑。

犯罪的后果很严重,但要想不在穿衣服问题上犯罪,却也是相当辛苦的,尤其是如果我们以现代人身份穿越到明朝,想要不栽在这条上更是困难,一是要考验自己的背书能力,明朝穿衣服的规矩极其繁琐,从发型到服装无所不包,比如束头,全国的成年男性都要束发,官员要戴乌纱帽,穿圆领袍,着黑靴,士子百姓要戴四带巾,穿杂色盘领衣,不得穿玄黄颜色。教坊司乐工要戴青色顶巾,系红绿帛带,女性方面,普通老百姓的妻子,可以允许戴银质首饰并在上面镀金,耳环可以戴黄金耳环并佩珍珠,镯子则必须佩带银镯子。乐妓要戴银角冠,绝不能和老百姓的妻子穿一样的衣服。

上面的这些规定,只是衣着服饰规定的笼统内容,具体到穿衣的面料,样式,尺寸,颜色上,却更是条令多多。面料上说,王公贵族和职官,有权穿着锦绣绸缎,普通老百姓家只准穿着素衣绸缎,商人更惨,只能穿绢和布,有钱也不能穿绸子。而具体到官员身上,不同等级的官员,穿衣服的规定也是不同的,官员之间身份的差别,主要通过官服上的图案来界定,官职不同,官服上的动物图案也就不一样。文武官员的服装也有区别。这其中,担负教育任务的教官们,也有特殊的服装,各地教官上任,国家都要赐予衣服,同时学校的训导,也要被赐予冠带。生员们要规定戴软巾,腰系垂带,衣着[衫。而在生员考取国子监,则要被赐予遮阳帽,即明朝人所说的举人圆帽以示区别。不同的衣服,标志着不同的身份,我们如果穿越到明朝去,在大街上不用问,只凭路人的衣服,就可判断出其身份职业。而我们如果生活在明朝,在不同年龄段,我们所穿衣服的改变,也意味着我们人生的轨迹。

和穿衣服同样的是,吃饭在明朝,也是有学问的。

明朝人的饮食,在明初也有严格的等级界限,比起元朝末年的享乐风尚来,明朝初年吃什么,怎么吃,都是件一不留神就要命的事情。首先餐具就有严格的规定:公侯以及一品二品官员,酒盏要用金制,其他餐具用银制,三品到六品官,酒注要用银制,酒盏用金制,六品到九品官,除了酒注和酒盏用银外,其他餐具必须用瓷。在明朝初年的餐桌上,和穿衣服穿错的后果一样,宴会上摆错一件餐具,也同样是要被办罪的。森严的规矩下,明初吃饭,内容也很简单,就算是公侯之家,餐具讲究多,但饮食内容却比较随便,一般也很少有宴会时候请戏班子唱堂会的。老百姓家自不用说,许多老百姓家一辈子也没办过宴会,就算是结婚这样的大事,酒宴上通常也只是五六盘水果,五六盘菜,条件好的家庭,再多个两三盏汤。之所以如此简朴,除了规矩多外,还因明朝开国早期经济疲敝,无论官民都不怎么富裕,节省着过日子吧。

比起吃来,明朝人的住房,同样体现了森严的等级,首先是王府的级别,明朝亲王的府邸,正门,前后殿,四门,城楼,都要用青绿点金装饰,廊房要用青黑装饰。而王府的规格,乃至房间数目,也都有严格规定,亲王如果擅自装修房间,甚至多盖府邸,那可不是闹着玩的,重了可以直接被处以谋反大罪。公主的府邸则又有区分,不能用金色装饰。

官员的住宅,规矩却更多,甚至和穿衣服一样,根据不同的品级都有不同的规定,不但外观上区别很大,甚至房间内部的厅堂以及桌椅摆放,规矩也同样的多。外观构造上,官员的住宅里不许建歇山转角,重栏重恚不许有彩绘图案。厅堂的房间数量,根据官职的大小也是有严格区别:一品二品官员家的厅堂,规定有五间九架,三品五品的厅堂,规定有五间七架,六品至九品的厅堂,是三间七架,在屋脊门屋的图案上,更有严格的区别,修错了房,画错了图案,对于明朝官员来说,很可能就是一辈子全完蛋。老百姓的房屋,更是不能超过三间五架,连彩色装饰都更不允许有。同时对于官员来说,这种住宅规定,也是有继承权的,比如某官员官居一品后去世,他的儿女们仍然可以住在一品官员等级的房屋里,同时,如果房屋的图案上,出现了诸如日月龙凤等象征皇权的内容,同样要以谋反论罪。相比于住,明朝人出门的规矩也多,尤其是官场上,官员出行主要是坐轿子,什么样的品级,做什么样的轿子,坐错了同样是大罪。

明朝这种森严的等级制度,在明朝开国之后,构成了明朝森严的社会秩序。按照明末历史学家谈迁的话说,也正是这种制度,使明初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犯罪率”最高的朝代。生活在明初的老百姓,有时候一不留神就会犯法。比如穿错了衣服要犯法,朱元璋在位时,曾经有军汉当街踢球玩乐,出汗了为凉快,就把裤腿挽起来,结果一挽裤腿就“违制”了,接着一群公差上来,把这群军汉抓走,不久后宣判,所有挽裤腿的军汉,他们挽裤腿的脚都被砍掉。踢球尚且那么大风险,处处都要谨慎。按照明末历史学家谈迁的话说,如果他生活到朱元璋统治的时代,那是想想都害怕的。

史上最好社会福利

从明初的社会制度上看,穿越到明朝做老百姓,很多方面是很苦逼的。但事实上,无论明初还是明末,做明朝的老百姓,也有幸福的一面――福利好。

在中国历代封建社会中,明朝是一个社会福利比较高的时代。这个功劳,首先当感谢朱元璋,农民出身的朱元璋,格外重视民间疾苦,从小吃够了苦的他,也出台了各种政策,让老百姓不再吃苦,他的三大福利政策分别是“养济院”“漏泽园”“惠民药局”,所谓“养济院”,就是负责收留城市中的寡孤孤独的福利院,漏泽园,就是国家公墓,免费埋葬过世死者,惠民药局,就是国家免费医院,可以免费看病和免费领取药品。朱元璋甚至还规定,如果城市里发现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或者是发现了生活不能自理且不无人照料的残疾人,那么地方官就要被追责,轻则撤职查办,重则下狱问罪。甚至朱元璋还曾经试验过“保障房”政策,命令在南京试点,于郊外修筑公房,并安排无家可归者居住,尽管这项政策,限于封建时代的经济条件,未能全国推广,但可算是世界最早的国家免费福利公房。除了这些福利机构外,明朝的福利待遇也好的很,以“养济院”为例,凡是被收留的,每月都会给予大米三斗,库布一匹。以至于许多生活并不贫困的骗子,也假装穷人被收留进来,且赖在里面不走。而如果遇到水旱灾害等情况,对于因此而无家可归者,明朝更免费给予稻种更牛,并赐十五亩田地。到了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期,明朝更出台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养老制度――优老之礼,即年满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国家就要赐予爵位,每月给予生活补贴。毫不夸张的说,大明王朝,堪称当时世界上全民福利的国家。

这种全民福利,也造就了明朝三个世纪的凝聚力。即使在许多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的时代里,明朝的老百姓对待国家,依然体现出了不离不弃的深厚感情,比如土木堡之后的北京保卫战,不但明军三军用命浴血拼杀,甚至战前,京城的百姓还自发捐钱捐物,支援朝廷,而在战斗打响后,北京周边百姓还有人跳上城头,自发参加战斗,用石块做武器投掷瓦剌骑兵。明朝中后期虽然军备废弛,但史不绝书的,却是明朝北方边境上,经常边镇百姓与驻军合力,死守孤城并击退强敌的佳话。尤其是在嘉靖年间的右玉保卫战中,当时鞑靼大军围困,小小右玉,只有几千士兵百姓,然而右玉百姓却答,我们世代受国恩,如果今日开城,就要留下万世的骂名。结果八个月的右玉保卫战,令横扫草原的鞑靼阿勒坦可汗碰的头破血流。鼎盛时期的大明,尽管存在着诸如腐败等问题,却是一个具有繁荣经济和高度凝聚力的强大国家。明朝晚期之所以落得灭亡的下场,武备不振只是表象,真正原因,却是腐败的明朝,已经失去了民心,最终惨遭抛弃。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